一种atm防护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19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atm防护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方便、实用的ATM防护舱。
背景技术
目前,ATM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银行,它的操作简单且不受上下班时间的限制,使用极为方便,使用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ATM机大多设置在室外及室内公共场所,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客户的隐私容易泄漏。为此,人们在ATM机正前方设置一隔板,用于防止客户后方的人员窥视,这一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客户的隐私,但还是无法防止有心人的窥探,且客户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增加了客户使用防护时的心理负担。针对以上问题,又有人提出一种自动柜员机安全防护舱,并申报了中国专利,自其申请号为200620019549. 6,其公开号为CN2901438,该自动柜员机安全防护舱主要包括金属框架、底座、顶盖以及连接在金属框架上的固定玻璃及移动式玻璃,且通过固定玻璃及移动式玻璃形成一个封闭的舱体用于放置ATM机及为客户提供取款的空间。该防护舱通过设置于舱门处的按钮开关及槽式刷卡器来控制舱门的开关,给客户的进出提供了方便,且能防止他人窥探客户的隐私。但是,该自动柜员机安全防护舱仍存在一些问题1、该防护舱的固定玻璃是在被放置于金属框架中后再通过其他的零件进行固定的,这种固定方式虽然能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固定玻璃不会脱离金属框架,但是当受到强烈撞击时容易发生损坏,进而导致固定玻璃脱落,对防护舱内外的客户造成伤害,安全性有限;2、为防止固定玻璃晃动,该防护舱在固定该固定玻璃时没有预留空间,使得防护舱在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容易因热胀冷缩而影响防护舱的安全性;3、因防护舱要满足各种客户的需要,防护舱的高度一般达到两米以上,而该防护舱的两侧均由玻璃进行隔离,使得固定玻璃的面积较大,抗冲击的能力较差。同时现在的防护舱的舱门底杆的离地距离过高,在用户进门后的舱门自动关门时,会存在用户脚后跟碰到舱门的底杆导致受伤等安全隐患。而且现在的主框架实体结构能够加强其稳定性但也为防护舱实现自动化的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强、安装方便且可实现自动化的ATM防护舱。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一种ATM防护舱,包括主框架、防护壁和舱门,舱门通过至少两个的舱门固定装置和主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的主框架包括横向杆和纵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杆和纵向杆为外面设置有凹槽且中间呈中空的连接杆,通过多组横向杆和纵向杆的固定连接来构成主框架的立方体结构,防护壁通过凹槽卡接在主框架内并以胶密封,且防护舱侧面(以防护舱的舱门为正面)的纵向杆上与中腰横向杆的联接处至少有一处开设有通孔,使该联接处的纵向杆和横向杆的中空空间互通;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舱门下边缘离地距离为20_60mm ;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框架两侧离地最近的横向杆的离地距离为80-200mm ;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舱门固定装置为合页且数量为三个,且中间的合页位置置于舱门纵向中间点的偏上方;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外接装置包括智能锁具、智能探测装置和智能控制盒。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开设通孔的联接处的横向杆的联接口的外围直径,使横向杆的联接口完全覆盖通孔;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防护壁为双层夹胶防护玻璃。在上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做进一步设置,所述与防护舱侧面纵向杆联接口处开设有通孔的横向杆为中腰横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TM防护舱通过中间空心的横向杆和纵向杆配合通孔来构成空间互通的主框架,让防护舱的相关电线、外接装置(如智能锁具、智能探测装置、智能控制装置等)的线缆可以内藏在窜于主框架纵向杆和横向杆中空互通空间内,保护线缆不被恶意破坏且保证了防护舱的简洁,同时最低横向和最低舱门底杆的合理距离设置,避免了舱门磕到用户脚后跟的安全隐患,同时更为防护舱的清洁带来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ATM防护舱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解剖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ATM防护舱中纵向杆的一种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ATM防护舱中纵向杆的另一种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ATM防护舱中横向向杆的一种截面图;图中注释100-主框架 101-纵向杆 102-横向杆 200-防护舱 300-通孔400-横向杆中空空间 500-纵向杆中空空间 601-横向杆凹槽600-纵向杆凹槽700-防护壁 800-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图2 :—种ATM防护舱,包括主框架100、防护壁700和舱门200,舱门200通过至少两个舱门固定装置800和主框架100活动连接,所述的主框架100包括横向杆102和纵向杆101,同时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横向杆102和纵向杆101为外面设置有凹槽且中间呈中空的连接杆,通过多组横向杆102和纵向杆101的固定连接来构成主框架100的立方体结构,防护壁700通过横向杆凹槽601和纵向杆凹槽600卡接在主框架100内并以胶密封,防护舱侧面(以防护舱的舱门为正面)的纵向杆101上与横向杆102的联接处A至少有一处开设有通孔300使该处横向杆中空空间400和纵向杆中空空间500互通,中空互通,方便防护舱的智能锁具(图中未视)、智能探测装置(图中未视)、智能控制盒900等外接装置的线缆内窜于主框架纵向杆和横向杆中空互通空间内。[0022]为了防止用户关门时其脚后跟磕到舱门200的底杆,经试验,当所述的舱门200下边缘离地距离为20-60mm时,可以防止该项隐患。为了到达清洁时的方便,所述主框架100两侧离地最近的横向杆102的离地距离为80-200_,此时可以方便的通过清洁用具在防护舱外对舱内空间进行清洁。所述的合页800数量为三个,由于舱门200的重量比较重,在安装和使用时都有一个向下的趋势力,故中间的合页800位置设置于舱门200纵向中间点的偏上方,这样就使合页800对舱门200的牵扯力偏向上方来保持整体的平衡。所述的外接装置包括智能锁具(图中未视)、智能探测装置(图中未视)和智能控制盒900,该外接装置的相关电路线缆内窜于纵向杆101和横向杆102互联中空空间内,让防护舱附外接装置的线缆内窜于主框架的纵向杆101和横向杆102内,保护线缆不被恶意破坏且保证了防护舱的简洁。所述通孔300的直径小于开设通孔300的联接处A的横向杆101的联接口 Al外围直径,使该联接处A的横向杆102的联接口 Al完全覆盖通孔300,这样就能在达成中空空间互通的同时也保证了防护舱的整体美观。为了保证防护舱的安全性,所述的防护壁700为双层夹胶防护玻璃。为了保证其最好的中空连接效果,所述与防护舱侧面纵向杆101联接口 Al处开设有通孔300的横向杆102为中腰横向杆。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ATM防护舱,包括主框架、防护壁和舱门,舱门通过至少两个的舱门转动装置和主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的主框架包括横向杆和纵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杆和纵向杆为外面设置有凹槽且中间呈中空的连接杆,通过多组横向杆和纵向杆的固定连接来构成主框架的立方体结构,防护壁通过凹槽卡接在主框架内并以胶密封,防护舱侧面以防护舱的舱门为正面的纵向杆上与横向杆的联接处至少有一处开设有通孔,使该联接处的纵向杆和横向杆的中空空间互通,且所述的主框架上还设置有外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门下边缘离地距离为20-60mm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两侧离地最近的横向杆的离地距离为8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门转动装置为合页且数量为三个,且中间的合页位置置于舱门纵向中间点的偏上方。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装置包括智能锁具、智能探测装置和智能控制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横向杆的联接口的外围直径,使横向杆的联接口完全覆盖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壁为双层夹胶防护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ATM防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防护舱侧面纵向杆联接口处开设有通孔的横向杆为中腰横向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TM防护舱,属于安全防范设备领域,包括主框架、防护壁和舱门,主框架包括横向杆和纵向杆,横向杆和纵向杆为外面设置有凹槽且中间呈中空的连接杆,通过多组横向杆和纵向杆的固定连接来构成主框架的立方体结构,防护壁通过凹槽卡接在主框架内并以胶密封,且防护舱侧面中腰横向杆和纵向杆的联接处的纵向杆上开设有通孔,使该处互联的纵横杆的中空空间互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空心的横向杆和纵向杆配合通孔来构成空间互通的主框架,让防护舱附加其它装置的线缆内窜于主框的架纵横杆,保护线缆不被恶意破坏,同时最低横向杆和最低舱门底杆的合理距离设置,避免了舱门磕到用户脚后跟的安全隐患,同时更为防护舱的清洁带来了方便。
文档编号E04H1/12GK202899649SQ2012204396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孙灵康, 伍寿林 申请人:孙灵康, 伍寿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