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36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工具。
背景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缝称为施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是因后浇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现浇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界面就称之为施工缝。现有的施工缝处理,主要都采取人工凿毛、增加粗骨料法、清除浮浆法、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方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有效地生成施工缝,但这些施工方法都需要有较大的施工工作面,在施工工作面上人员及设备能够方便移动才能实现。在模块墙体内均不适用。在某些特定的浇筑场所,钢板焊接形成空间的结构模块墙体内,如一核岛辅助厂房模块墙体净空仅有434mm,墙体高达21m,空间狭小,人员进出、施工操作困难,墙体内各类安装物项多,通行空间及施工操作空间均不能满足传统施工缝处理施工。人工凿毛、增加粗骨料法、清除浮浆法的操作人员不能蹲着操作,冲毛、高压水枪冲刷-墙体内是密闭空间仅模块顶部敞口,冲毛的施工用水无法引出墙体,进出墙体内施工人员均要佩戴安全带悬挂安全绳、防坠器、护膝、护肘等防护措施,在模块墙体内施工人员双手要攀爬、抓物,防止坠落入混凝土中,往往混凝土浇筑后6-10小时后即开始进行处理施工缝,过早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影响成型,过迟则混凝土已经硬化,不仅增加施工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施工质量,也加大了施工缝处理难度、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传统施工缝操作(在模块墙体内-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水化热-本省密闭空间空气就不流通,人员长时间在内操作)既不省时省力,同时又不安全,也影响到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在狭小空间内能够高效、便捷完成混凝土施工缝作业的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包括传力杆和受力杆,多根传力杆平行排列并与受力杆连接。在传力杆上安装有提手。传力杆与受力杆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通过采用传力杆和受力杆连接的结构,操作人员可用脚给传力杆以压力,通过传力杆传递到受力杆,受力杆受力后可在初凝的混凝土上生成一道道压痕即施工缝,操作可采用站立的方式完成作业,特别适合于狭小空间内的混凝土压痕施工;提手的设置是便于移动压痕工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 A视图。图3是
图1的B— 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
图1 一 3所示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包括传力杆I和受力杆2,多根传力杆I平行排列并与受力杆2连接。在传力杆I上安装有提手
3。传力杆I与受力杆2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压痕工具置于初凝的混凝土界面上,操作者站立在传力杆I给传力杆I施压,传力杆I将压力传递给受力杆2,受力杆2即在初凝的混凝土上压制出一道道压痕即施工缝,操作者可采用站立的方式完成作业。提手3的设置是便于移动压痕工具。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杆(1)和受力杆(2), 多根传力杆(1)平行排列并与受力杆(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传力杆(1) 上安装有提手(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其特征在于传力杆(1)与受力杆(2)垂直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包括传力杆和受力杆,多根传力杆平行排列并与受力杆连接。在传力杆上安装有提手。传力杆与受力杆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墙体混凝土施工缝压痕工具,通过采用传力杆和受力杆连接的结构,操作人员可用脚给传力杆以压力,通过传力杆传递到受力杆,受力杆受力后可在初凝的混凝土上生成一道道压痕即施工缝,操作可采用站立的方式完成作业,特别适合于狭小空间内的混凝土压痕施工;提手的设备是便于移动压痕工具。
文档编号E04G21/02GK202831640SQ20122044663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刘爱武, 余荆州, 谢利平, 钟李军, 刘友平, 任雄信 申请人: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