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镀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经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镀膜处理的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玻璃。
背景技术:
照明灯是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目前,市场及资料上出现的照明灯主要由灯壳、设置于灯壳内的发光体及与灯壳连接的灯罩,灯罩上设有供发光体的光源透过的透光体,通常,透光体为单层的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由单层玻璃体透过的光源不够均匀,容易造成眩光,影响了照明效果。二氧化钛薄膜有折射率高的特性,其中金红石型结晶折射率约2.71,锐钛型结晶折射率约2.55,因此,二氧化钛薄膜具有较大的反射和散射光的能力。当入射光通过玻璃表面镀膜时,有折射及反射产生,折射的光线抵达玻璃界面时,也会有折射与反射。第二道反射光R2比第一道反射光Rl多走了两次镀膜层厚度距离。假设镀膜的光学厚度为山则Rl与R2的光程差为2d,当光程差2d等于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两道反射光的相位差将为180°,产生破坏性干涉而互相抵消。从能量守恒定律,降低反射光则能增加穿透光。所以当镀膜的光学厚度为光波长的四分之一奇数倍时,就可使其波长的光的反射率趋近为零。对一固定镀膜的厚度只能对固定波长的光产生干涉效果,不同于此波长的光会有较高的反射率。除了镀膜的厚度,镀膜的材质也是很重要的,薄膜的理想折射率# = JjtePFglcj5s,其中舱ir为空气折射率,餘"Zal5l5为玻璃折射率。减反射薄膜的做法分成两大类,第I类是用不同折射率的物质互相堆栈在一起形成多层结构,或藉由控制堆栈的厚度及材料的折射率。当两个相差四分之一波长的光波碰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完全破坏性干涉,把反射的光抵销掉。因此,只要把镀膜的厚度控制在可见光波长的四分之一,即能达到减反射效果。第2大类称为低反射膜,当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基板时,已知空气的折射率GVair=I)及玻璃的折射率(NglaSS:\.52),从空气及基板界面发生反射,则双面玻璃造成的反射大约是71%。多孔性结构低折射率减反射二氧化钛镀膜具有较低的折射率特性,其原理因空气的折射率是1,想要得到较低折射率材料的方法可以把材料做成多孔结构,孔洞处的折射率则是空气的折射率I和所使用材料的折射率的比例组合。由于尚未有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的技术产品,而低折射率二氧化钛薄膜在减反射应用领域为一重要技术突破,因此,开发出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能够具有减反射及增透光的特点,有更佳的耐老化特性,具光触媒的光催化效能,可大大提升照明灯具玻璃照明明亮度。[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表面上覆有二氧化钛镀膜。优选的是,所述二氧化钛镀膜是低折射率氧化钛减反射镀膜。优选的是,所述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合成于玻璃本体表面形成薄膜。优选的是,所述薄膜厚度为100 200nm。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二氧化钛镀膜层具有减反射及增透光的特点。2、本实用新型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具有更佳的耐老化特性。3、本实用新型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中二氧化钛含有锐钛型晶型,故具光触媒的光催化效能,可大大提升照明灯具玻璃照明明亮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的光透过率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参见图1,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包括由照明灯具玻璃I及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镀膜2,在照明灯具玻璃I的基材表面涂布有一层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该涂层经干燥固化后可于照明灯具玻璃表面形成一层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镀膜,该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镀膜与照明灯具玻璃形成紧密结构。涂布前,先经表面清洁程序清洁照明灯具玻璃基材I,再涂覆一层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2。涂布时,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镀膜2的干膜厚度控制在100 200nm。实施例1:在反应槽中加入去离子水10公斤,取四氯化钛500克加入反应槽中稀释,形成约浓度5%的四氯化钛水溶液,以氨水徐徐加入进行中和反应并有白色钛的氢氧化物沈淀物析出,保持搅拌持续观察PH值变化,至PH值在7.0时停止添加氨水。将上述沈淀物经过滤清洗纯化后,形成白色滤饼为钛的氢氧化物约300克,将钛的氢氧化物置入分散槽中,加入50%浓度过氧化氢878克保持搅拌充分反应,将2.07公斤四甲基硅烷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180克的草酸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纯水约95公斤加入此分散液中保持搅拌使钛的氢氧化物充分分散,将分散液温度加热至55°C,在保持此温度持续陈化48小时后即为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将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以喷涂法涂布在平均可见光穿透率为91.5%的照明灯具玻璃基材表面,并以500°C高温固化薄膜5分钟,可形成一平均可见光穿透率为93.1%涂层,以X射线绕射仪检测该薄膜材料其结晶形含有锐钛形,以椭圆偏振光谱仪检测该薄膜其折射率为1.48,远小于纯锐钛型二氧化钛的折射率2.55,测该薄膜厚度约103nm。实施例2:在反应槽中加入去离子水10公斤,取四氯化钛5.5公斤加入反应槽中稀释,形成约浓度35%的四氯化钛水溶液,以氢氧化钠水溶液徐徐加入中和并有白色钛的氢氧化物沈淀物析出,保持搅拌持续观察PH值变化,至PH值在9.0时停止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上述沈淀物经过滤清洗纯化后,形成钛的氢氧化物约3.3公斤,将滤饼置入分散槽中,将44.872公斤高锰酸钾水溶液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118.38公斤四乙基硅烷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11.368公斤的磷酸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纯水约5220公斤加入此分散液中保持搅拌使钛的氢氧化物充分分散,将分散液温度加热至95°C,在保持此温度持续陈化4小时后即为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将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以提拉法涂布在平均可见光穿透率为91.5%的照明灯具玻璃基材表面,并以800°C高温固化薄膜2分钟,可形成一平均可见光穿透率为96.8%涂层,以X射线绕射仪检测该薄膜材料其结晶形含有锐钛形,以椭圆偏振光谱仪检测该薄膜其折射率为1.33,远小于纯锐钛型二氧化钛的折射率2.55,测该薄膜厚度约197nm。实施例三:在反应槽中加入去离子水9公斤,取硫酸钛2.5公斤加入反应槽中稀释,形成约浓度20%的硫酸钛水溶液,以氢氧化钾水溶液徐徐加入中和并有白色钛的氢氧化物沈淀物析出,保持搅拌持续观察PH值变化,至PH值在9.0时停止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上述沈淀物经过滤清洗纯化后,形成钛的氢氧化物约1.2公斤,将钛的氢氧化物置入分散槽中,将浓度50%过氧化氢水溶液6.936公斤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29.43公斤四烯丙基硅烷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31.11公斤的四丙基氢氧化铵加入此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将纯水约1495公斤加入此分散液中保持搅拌使钛的氢氧化物充分分散,将分散液温度加热至75°C,在保持此温度持续陈化24小时后即为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将上述二氧化钛溶胶以滚涂法涂布在平均可见光穿透率为91.5%的照明灯具玻璃基材表面,并以300°C高温固化薄膜I小时,可形成一平均可见光穿透率为94.1%涂层,以X射线绕射仪检测该薄膜材料其结晶形含有锐钛形,以椭圆偏振光谱仪检测该薄膜其折射率为1.41,远小于纯锐钛型二氧化钛的折射率2.55,测该薄膜厚度约148nm。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二氧化钛镀膜层具有减反射及增透光的特点。2、本实用新型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具有更佳的耐老化特性。3、本实用新型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中二氧化钛含有锐钛型晶型,故具光触媒的光催化效能,可大大提升照明灯具玻璃照明明亮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表面上覆有二氧化钛镀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镀膜是低折射率氧化钛减反射镀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合成于玻璃本体表面形成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厚度为100 200n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折射率二氧化钛减反射增透光照明灯具镀膜玻璃,照明灯具玻璃表面的多孔性二氧化钛镀膜具有较低的折射率特性,其原理是空气的折射率是为1,想要得到较低折射率材料的方法是以低折射率二氧化钛溶胶的合成技术以形成多孔结构二氧化钛镀膜,其中孔洞处的折射率则是空气的折射率1和所使用的低折射率材料的比例组合。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减反射及增透光的特点,有更佳的耐老化特性,光触媒的光催化效能,可大大提升照明灯具玻璃照明明亮度。
文档编号C03C17/23GK203048800SQ2012204668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赖文贤 申请人:泉耀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