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158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层建筑物,尤其涉及该超高层建筑物中转换层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为此,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结构转换层。常见的转换层形式主要有,梁式、桁架式、拱式、厚板式和箱式。当上下结构的竖向构件轴网错开较多,或者上下结构形式复杂的情况下,多采用厚板式。但厚板转换结构自重大,对抗震比较不利。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箱型转换层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转换层顶板;在所述的转换层顶板上设置型钢混凝土梁;转换层底板;所述的转换层底板采用梁板式或平板式结构;转换层外墙;在所述的转换层外墙内部埋设不同厚度的型钢;转换层内墙;在所述的转换层内墙上安置型钢混凝土 ;所述的转换层内墙与转换层外墙一起将内部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区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合理地将上下结构连成整体,有效地传递荷载,同时能进一步降低结构自重,增强结构抗震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转换层顶板I ;在所述的转换层顶板上设置型钢混凝土梁;转换层底板2 ;所述的转换层底板采用梁板式或平板式结构;转换层外墙3 ;在所述的转换层外墙3内部埋设不同厚度的型钢;转换层内墙4 ;在所述的转换层内墙4上安置型钢混凝土 ;所述的转换层内墙4与转换层外墙3 —起将内部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区格。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箱型转换层自重小,刚度大,整体性好,可以有效的将上下结构连成整体;内部的空间还可以放置设备,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利用效率。在受力较大的外墙、内墙和梁中预埋钢骨,即形成了钢骨混凝土转换结构。转换层的作用主要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有效地传递到下部结构上,解决竖向构件不连续的问题。同时还要保证过渡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尽可能降低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的运用,可充分发挥钢材轻质高强、延性好的特点。进一步降低结构自重,增强结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的设计能保证上下结构荷载的有效传递,目前理想的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I)采用梁板式或平板式体系的转换层顶板,根据实际情况,在受力较大处可设置型钢混凝土梁,楼板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2)转换层外墙,根据计算内部埋设不同厚度的型钢。3)转换层内墙,设置在计算确定的受力较大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型钢混凝土;与外墙一起将内部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区格,各个区格可以因地制宜的作为一些辅助用房或设备房。4)采用梁板式或平板式体系的转换层底板,根据实际情况,通常梁可上翻,增加下面楼层的使用高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可以解决超高层建筑物上下结构不同、竖向构件不连续的结构设计难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有以下特点I)将钢骨混凝土构件加入到箱型转换层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钢材承载能力高的特点,混凝土作为侧向支撑有效地解决了钢材的稳定问题,同时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耐火性也弥补了钢材的不足。两者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转换层的承载能力,使一些超高层,高位转换结构成为可能。2)充分发挥钢材的承载力,降低混凝土用量,有效减小构件截面,降低转换层自重,对超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非常有利。3)转换层构件截面较小,可显著增加内部使用空间,为设备安装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更好的满足建筑需求。4)充分发挥钢材的变形性能,大大提高了转换层的抗震性能。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层顶板;在所述的转换层顶板上设置型钢混凝土梁;转换层底板;所述的转换层底板采用梁板式或平板式结构;转换层外墙;在所述的转换层外墙内部埋设不同厚度的型钢;转换层内墙;在所述的转换层内墙上安置型钢混凝土 ;所述的转换层内墙与转换层外墙一起将内部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区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钢骨混凝土箱型转换层结构,包括转换层顶板;在所述的转换层顶板上设置型钢混凝土梁;转换层底板;所述的转换层底板采用梁板式或平板式结构;转换层外墙;在所述的转换层外墙内部埋设不同厚度的型钢;转换层内墙;在所述的转换层内墙上安置型钢混凝土;所述的转换层内墙与转换层外墙一起将内部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区格;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合理地将上下结构连成整体,有效地传递荷载,同时能进一步降低结构自重,增强结构抗震性能。
文档编号E04B1/14GK202850197SQ2012204680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杜刚, 王向峰, 张宏达 申请人: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