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lOO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结构,主要以轴心受压和作用力偏心较小的受压构件为主,被广泛使用于框架结构中(如厂房和高层)。大部分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钢混体系梁连接时,一般是在穿筋时现场开孔,由于一根钢筋在贯穿叠合柱时需穿孔两次,在遇到圆形钢管和斜梁等复杂情况下,会大量造成错孔、漏孔的情况,甚至超出叠合柱中钢管允许的截面开孔率,影响其力学性能,以致需要补强,这样既费工又对工期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要解决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穿叠合柱时容易错孔和漏孔的技术问题以及由于开孔导致叠合钢管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包括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不少于一根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由外围钢筋混凝土和叠合内芯组成,所述叠合内芯包括封底板、封顶板和加在封顶板和封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段钢管,所述封底板底面垫定位板,封底板和定位板通过锚栓固定,所述钢管顶端有内衬板,钢管之间通过内衬板套合后通过焊缝连接,所述叠合内芯外围均匀焊接有铆钉,在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开有矩形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包括穿芯筋和绕行筋,所述绕行筋穿外围钢筋混凝土,所述钢管之间焊缝的高度为3.5 4.8毫米,所述穿芯筋遇叠合内芯穿过其上预先开设的矩形孔,所述穿芯筋每排不多于4根,所述矩形孔大小不一,其角部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叠合内芯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接区域的外周套箍有环箍。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孔内穿不少于一根穿芯筋。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为水平向或斜向。[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单排钢筋的根数限制,可降低叠合内芯的截面开孔率,保证叠合内芯的设计强度。所述矩形孔的四角为弧形,可减少应力集中,降低由于开孔叠合钢管发生脆性破坏风险的,确保结构安全。在确保连接强度的同时,限定叠合钢管焊接焊缝的高度,可严格控制标高,确保纵向钢筋按预先设计穿过预开孔,避免错孔和漏孔的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措施简单,易于实施。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和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节点。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矩形孔详图。附图标记:1-外围钢筋混凝土、2-叠合内芯、11-矩形孔、12-钢筋混凝土梁、13-纵向钢筋、13.1-穿芯筋、13.2-绕行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参见图1 图2所示,一种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包括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不少于一根钢筋混凝土梁12,钢筋混凝土梁12连接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由外围钢筋混凝土 I和叠合内芯2组成,所述叠合内芯包括封底板、封顶板和加在封顶板和封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段钢管,所述封底板3底面垫定位板,封底板和定位板通过锚栓固定,所述钢管顶端有内衬板,钢管之间通过内衬板套合后接缝处焊缝连接,所述叠合内芯外围均匀焊接有铆钉,在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开有矩形孔11,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13包括穿芯筋13.1和绕行筋13.2,所述绕行筋穿外围钢筋混凝土,所述钢管之间焊缝的高度为3.5 4.8毫米,所述穿芯筋13.1遇叠合内芯穿过其上预先开设的矩形孔11,所述穿芯筋13.1每排不多于4根,所述矩形孔11大小不一,其角部为弧形。所述矩形孔的尺寸根据穿过其的钢筋数量、角度和总面积确定。所述叠合内芯2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接区域的外周套箍有环箍。所述矩形孔11内穿不少于一根穿芯筋13.1。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2为水平向或斜向。本实施例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单排钢筋的根数限制,可降低叠合内芯的截面开孔率,保证叠合内芯的设计强度。所述矩形孔的四角为弧形,可减少应力集中,降低由于开孔叠合钢管发生脆性破坏风险的,确保结构安全。在确保连接强度的同时,限定叠合钢管焊接焊缝的高度,可严格控制标高,确保纵向钢筋按预先设计穿过预开孔,避免错孔和漏孔的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措施简单,易于实施。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不少于一根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由外围钢筋混凝土和叠合内芯组成,所述叠合内芯包括封底板、封顶板和加在封顶板和封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段钢管,所述封底板底面垫定位板,封底板和定位板通过锚栓固定,所述钢管顶端有内衬板,钢管之间通过内衬板套合后通过焊缝连接,所述叠合内芯外围均匀焊接有铆钉,在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开有矩形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包括穿芯筋和绕行筋,所述绕行筋穿外围钢筋混凝土,所述钢管之间焊缝的高度为3.5 4.8毫米,所述穿芯筋遇叠合内芯穿过其上预先开设的矩形孔,所述穿芯筋每排不多于4根,所述矩形孔大小不一,其角部为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合内芯与钢筋混凝土梁相接区域的外周套箍有环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孔内穿不少于一根穿芯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为水平向或斜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和不少于一根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侧面,所述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由外围钢筋混凝土和叠合内芯组成,所述叠合内芯包括封底板、封顶板和加在封顶板和封底板之间的至少两段钢管,所述封底板底面垫定位板,封底板和定位板通过锚栓固定,所述钢管顶端有内衬板,钢管之间通过内衬板套合后通过焊缝连接,所述叠合内芯外围均匀焊接有铆钉,在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处开有矩形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包括穿芯筋和绕行筋。本实用新型可解决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穿叠合柱时容易错孔和漏孔以及由于开孔导致叠合钢管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E04B1/58GK203049790SQ20122062040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袁维益 申请人:袁维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