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88639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具有如下结构:陶粒和覆盖于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由于硅灰浆体膜层中含有小的固体颗粒物,其可以堵塞陶粒表面的多孔结构;此外,由于陶粒表面具有吸水性,硅灰浆体膜层中含有水,其很容易由于表面张力附着于陶粒表面,硅灰浆体膜层与陶粒表面的粘附力强,即使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浆体膜层也不会脱落。本发明所述表面覆膜陶粒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时,不会再吸附拌合水,可以大大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还降低了混凝土或混凝土制品的收缩率。
【专利说明】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轻骨料混凝土是指采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胶凝材料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其中,由轻细骨料作骨料配制而成的轻骨料混凝土为全轻混凝土 ;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细骨料做细骨料配制而成的轻骨料混凝土为砂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以其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抗震、耐磨等功能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
[0003]轻骨料混凝土中常用的轻质粗骨料为陶粒。但是,由于陶粒表面和内部呈多孔结构,作为轻质粗骨料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时,多孔结构极易吸附拌合水,这样一方面会影响施工配合比方案的设计,,影响对拌合物用水量的把握,且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Ih经时塌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施工,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及保温、隔热等性能,增大了混凝土及其制品的收缩,并可能导致墙体或混凝土的开裂。
[0004]目前工程中为解决这种问题都会对陶粒采用水预湿和浸泡处理。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一是浪费水资源,且预湿或浸泡时间较长,还必须达到表面面干才能使用;二是导致陶粒的重量变大,混凝土容重变大;三是陶粒经预湿处理后再制备混凝土时,易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陶粒存在“微泵”作用,预湿时吸附在陶粒中的水分会在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释放出来,并在水泥浆与陶粒之间形成水膜,使水泥水化产物Ca(OH)2富集于界面过渡区,形成粗大且有取向的Ca(OH)2晶粒,导致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
[0005]为了解决由于陶粒的多孔结构导致吸水而产生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923694Y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轻质混凝土的破碎`型憎水页岩陶粒,其是在焙烧成品的破碎型页岩陶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憎水外壳。由于在页岩陶粒表面覆盖了憎水外壳,使得该憎水页岩陶粒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时,不会再吸附拌合水,改善了湿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了混凝土或混凝土制品的收缩率。但是,由于上述技术中所述具有憎水外壳的陶粒是将陶粒浸溃于以椰子油为主要原料的浸溃液中,经干燥工艺后,在陶粒表面形成坚硬的憎水层外壳而得到的。而陶粒表面形成憎水层后,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这是因为胶凝材料在水中能够通过水化作用产生粘结力,把粗骨料和细骨料粘在一起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而如果在陶粒表面形成一层憎水硬壳后,陶粒表面很难再与被水化后的胶凝材料粘在一起的,就是说具有憎水层的陶粒骨料与胶凝材料之间会失去粘结力,使得混凝土中的骨料是被简单挤在一起而不是被粘在一起的,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稳定性变差。此外,页岩陶粒表面覆盖坚硬的憎水外壳时,坚硬的憎水外壳还极易在贮存或运输过程中磨损、破碎或者脱落,尤其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该憎水外壳与陶粒表面的粘附力较小,憎水外壳极易脱落,导致陶粒表面的多孔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而浸溃液采用椰子油及其它化学添加剂时,也会大大提高覆膜陶粒的制造成本。另外,该处理过程还涉及到浸溃和烘干,时间长,能耗大,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陶粒表面覆盖憎水外壳后,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稳定性,同时憎水外壳还易在贮存、运输以及生产过重中磨损、破碎和脱落,使得陶粒表面的多孔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此外采用椰子油及其它化学添加剂时还会增加陶粒的制造成本,而处理过程涉及到浸溃和烘干,时间长,能耗大,影响工作效率,进而提供一种不降低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改善陶粒表面多孔结构、且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便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表面覆膜层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具有如下结构:陶粒和覆盖于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
[0008]所述硅灰浆体膜层由硅灰浆体和外掺的聚羧酸减水剂组成,其中所述硅灰浆体的浓度为 0.5^5.5wt%。
[0009]所述硅灰浆体膜层厚度为50-100 μ m。
[0010]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0.5^5.5wt%的硅灰、94.5^99.5wt%的水组成,外掺的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0-3.5wt%。
[0011]所述陶粒的吸水率为I~10wt%。
[0012]所述陶粒的粒 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陶粒的形状为碎石形或圆形。
[0013]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
(2)根据所述步骤(1)中测定的陶粒的吸水率,配制硅灰浆体;
(3)采用所述步骤(2)中配制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使所有陶粒表面均覆盖一层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14]所述步骤(1)中,陶粒吸水率的测试方法如下: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一定质量的陶粒,计为%,然后完全浸水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m2,吸水率=(Hi2-1n1) /HI1X 100%。
[0015]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I~3wt%时,采用硅灰浓度为0.5~1.5wt%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3.r5wt%时,采用硅灰浓度为1.5^2.5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5.r7wt%时,采用硅灰浓度为
2.5^3.5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7.ri0wt%时,采用硅灰浓度为3.5^5.5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
[0016]本发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I)本发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由陶粒和覆盖于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由于陶粒表面具有吸水性,而硅灰浆体膜层中又含有水分,使得硅灰浆体膜层很容易由于表面张力和粘性附着于陶粒表面,且由于硅灰浆体膜层不需要烘干,以湿态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自修复性和韧性,因此即使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浆体膜层也不会脱落;由于形成硅灰浆体膜层的浆体中含有粒径非常小的硅灰颗粒,其覆盖于陶粒表面后,可以堵塞陶粒表面的多孔结构,即封闭了陶粒表面的微气孔,还可以阻止多余水分进入陶粒的内部,上述综合作用使得本发明所述表面覆膜陶粒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时,不会再吸附拌合水,可以大大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还降低了混凝土或混凝土制品的收缩率。本发明所述表面覆膜陶粒用于制备混凝土时,由于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含有水分,其不但可以将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吸附在硅灰浆体膜层的表面,还能够促进硅灰浆体膜层及表面吸附的胶凝材料水化,这样更有利于陶粒与胶凝材料之间的粘结,制备得到的混凝土的强度高、稳定性好。此外,硅灰在混凝土中作为胶凝材料使用,其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强的作用,在包裹陶粒的同时,也提高了陶粒的强度,适宜制备轻质高强的轻骨料混凝土。另外,本发明中所述表面覆膜陶粒不需要再进行烘干和贮存,当其通过多次喷洒覆膜后,可直接通过传送装置进入搅拌机生产预拌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0017](2)本发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进一步地,选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0.5^5.5wt%的硅灰、94.5^99.5wt%的水组成,外掺的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0-3.5wt%,因为在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下,即使硅灰浓度很大也可以使浆体产生很大的流动度,便于浆体覆盖于陶粒表面堵塞陶粒表面的多孔结构。陶粒表面由上述一定配比的硅灰浆体覆膜后,用于轻骨料混凝土时,不会再吸附拌合水,同时可以大大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0018](3)本发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首先测定待覆膜陶粒的吸水率,根据陶粒吸水率的大小,确定用于覆膜的硅灰浆体浓度,根据确定的硅灰浆体浓度配制硅灰浆体,然后采用配制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使所有陶粒表面均覆盖一层硅灰浆体膜,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具有操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制备得到硅灰浆体覆膜陶粒,不经烘干和贮存即可直接通过传送装置进入搅拌机生产预拌轻骨料混凝土,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不局限于此。
[0020]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陶粒的吸水率为l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0.5wt%的硅灰、99.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0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50 μ m。
[002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103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1.03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1.03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l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0.5重量份的硅灰、99.5重量份的水、0.01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50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22]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陶粒的吸水率为2.3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lwt%的硅灰、99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l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55 μ m。
[002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23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2.3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2.3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2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I重量份的硅灰、99重量份的水、0.021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55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24]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碎石型陶粒和覆盖于所述碎石型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碎石型陶粒的吸水率为1.5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1.5wt%的硅灰、98.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3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61 μ m。
[002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3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3.0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3.0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3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1.5重量份的硅灰、98.5重量份的水、0.034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61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26]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3.l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1.5wt%的硅灰、98.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5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64 μ m。
[002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31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3.l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3.l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3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1.5重量份的硅灰、98.5重量份的水、0.037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64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28]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4.2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2wt%的硅灰、98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
2.8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67 μ m。
[002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42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4.2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4.2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4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2重量份的硅灰、98重量份的水、0.056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30]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5.0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2.5wt%的硅灰、97.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9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72 μ m。
[003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5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5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5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5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2.5重量份的硅灰、97.5重量份的水、0.072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72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32]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圆形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5.l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2.5wt%的硅灰、97.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3.0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76 μ m。
[003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将所述圆形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
1.051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5.l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5.lwt% ,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5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2.5重量份的硅灰、97.5重量份的水、0.07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76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34]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6.2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3wt%的硅灰、97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
3.l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81 μ m。
[003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62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6.2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6.2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6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3重量份的硅灰、97重量份的水、0.093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81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36]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碎石型陶粒和覆盖于所述碎石型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碎石型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碎石型陶粒的吸水率为
7.0wt%,所述娃灰衆体膜层中娃灰衆体由3.5wt%的娃灰、96.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3.l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85 μ m。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所述碎石型陶粒的吸水率:将所述碎石型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7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7wt% ;
(2)根据所述碎石型陶粒的吸水率为7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7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3.5重量份的硅灰、96.5重量份的水、0.108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38]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7.l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3.5wt%的硅灰、96.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3.5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84 μ m。
[003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71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7.l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7.l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7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3.5重量份的硅灰、96.5重量份的水、0.122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 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84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40]实施例U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8.7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5wt%的硅灰、9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
3.0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92 μ m。
[004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87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8.7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8.7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10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5重量份的硅灰、95重量份的水、0.1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92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42]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圆形陶粒和覆盖于所述圆形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圆形陶粒的吸水率为10wt%,所述娃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5.5wt%的硅灰、94.5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7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100 μ m。
[004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0l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10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10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ll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5.5重量份的硅灰、94.5重量份的水、0.1485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100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44]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所覆膜陶粒,由碎石型陶粒和覆盖于所述碎石型陶粒表面的硅灰浆体膜层组成,其中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所述碎石型陶粒的吸水率为12.7wt%,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7wt%的硅灰、93wt%的水组成,外掺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3wt%,硅灰浆体膜层的厚度为112 μ m。
[0045]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将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Ikg的陶粒,然后完全浸水中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1.127kg,根据吸水率公式计算吸水率为=12.7wt% ;
(2)根据上述陶粒的吸水率为12.7wt%,确定配制硅灰浓度为17wt%的硅灰浆体,配制方法如下:称取7重量份的硅灰、93重量份的水、0.21重量份的聚羧酸减水剂,将上述物料搅拌均匀,得到硅灰浆体,待用,其中配制的硅灰浆体的量以能够满足待覆膜的所有陶粒的表面均覆盖上硅灰浆体为准;
(3)采用上述硅灰浆体,通过多个方向的高压喷枪对传送过程中的陶粒表面进行反复喷洒,使陶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112 μ m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0046]性能测试评价例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分别采用上述实施例f 13中所述的覆膜陶粒、以及经过水浸泡Ih后使用的陶粒、未做预处理陶粒为粗骨料,制备CL7.5轻骨料混凝土,并对得到的轻骨料混凝土进行初始塌落度、Ih经时塌落度和28d抗压强度测试。各混凝土配比见表1和混凝土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0047]表1 CL7.5轻骨料混凝土配比
【权利要求】
1.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陶粒和覆盖于陶粒表面的娃灰衆体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浆体膜层由硅灰浆体和外掺的聚羧酸减水剂组成,其中所述硅灰浆体的浓度为0.5^5.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浆体膜层厚度为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浆体膜层中硅灰浆体由0.5^5.5wt%的硅灰、94.5^99.5wt%的水组成,外掺的聚羧酸减水剂占硅灰质量的2.0~3.5wt%。
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吸水率为I~10wt%。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连续级配。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形状为碎石形或圆形。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陶粒的吸水率; (2)根据所述步骤(1)中测定的陶粒的吸水率,配制硅灰浆体; (3)采用所述步骤(2)中配制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使所有陶粒表面均覆盖一层硅灰浆体膜,即得到所述轻骨料混凝土用表面覆膜陶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陶粒吸水率的测试方法如下:陶粒在自然环境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称一定质量的陶粒,计为Hl1,然后完全浸水Ih后,用湿手巾吸陶粒外表的水,再称湿陶粒的质量,计为m2,吸水率=(Hi2-Hi1)/In1X 1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f3wt%时,采用硅灰浓度为0.5^1.5wt%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3.f 5被%时,采用硅灰浓度为1.5^2.5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5.1-7被%时,采用硅灰浓度为2.5^3.5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当测定的陶粒吸水率为7.1- 10被%时,采用硅灰浓度为3.5^5.5wt%的硅灰浆体对陶粒表面进行喷洒。
【文档编号】C04B20/10GK103819110SQ201310743537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贾伟进, 孙占兴, 聂法智 申请人: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