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68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玻璃素材为一平板状。若欲生产一具有造型的玻璃,公知的作法是将平板状的玻璃素材设置在一上模件与一下模件间,接着加热上模件、下模件以及设置在上模件与下模件间的玻璃素材,以使玻璃素材软化。当上述的玻璃素材软化时,上模件与下模件便可进行合模动作,藉以塑造玻璃素材的外形。然而,由于公知的上模件与下模件不具有支撑结构,故大部分的玻璃素材在加热过程中会处在悬空状态。因此,当玻璃素材被加热至软化时,大部分的玻璃素材因无结构限制而产生一热变形,导致所述大部分玻璃素材的表面产生波浪状的纹路而影响透明度,进而影响产品质量而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创作提供一种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公开一种用来制造一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其包含有一母型模具件、一第一公型模具件、一第二公型模具件以及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设置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间,且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用来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所述固定机构用来固定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以使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一合模位置的过程中夹持且固定所述模造玻璃。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一第一夹持件以及一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来夹持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二侧,且所述第二夹持件用来夹持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三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二侧的一第四侧。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在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一夹持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为
一 C字形结构。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一第一连接件以及一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二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三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二侧的一第四侧。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螺丝元件、一第二螺丝元件、一第三螺丝元件以及一第四螺丝元件。所述第一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四侧。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一连接件、一第一螺丝元件、一第二螺丝元件以及一第三螺丝元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一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螺丝元件穿设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藉以固定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三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四侧。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包含有一平台结构,所述平台结构用来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工作平面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的一平板区,所述母型模具件包含有一模穴结构,所述模穴结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时容置所述平台结构、所述模造玻璃的所述平板区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且所述模穴结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平台结构共同成型所述模造玻璃连接于所述平板区边缘的一模塑区。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一穿孔形成在所述模穴结构的底面,所述穿孔允许一突柱穿过,藉以驱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脱离所述合模位置。 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平台结构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工作平面以镜面加工的方式所制成。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模具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引结构,其用来导引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或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脱离所述合模位置。本创作的申请专利范围进一步公开所述导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导孔结构、一第二导孔结构以及一导柱。所述第一导孔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上,所述第二导孔结构形成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上。所述导柱的走向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柱的一端部固设在所述第一导孔结构内,且所述导柱的另一端部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孔结构内。综上所述,本创作的模具结构可利用固定机构以夹持或锁固等方式来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与第二公型模具件,以使第一公型模具件与第二公型模具件在模造玻璃成型的过程中夹持且固定模造玻璃的平板区。藉此,本创作的模具结构便可防止模造玻璃的平板区的一侧在成型的过程中因无支撑结构支撑而导致热变形,藉以保持模造玻璃的平板区的平坦度。这样一来,本创作的模具结构便可降低模造玻璃的表面的波浪状纹路而提升透明度,进而提升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关于本创作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模具结构的元件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模具结构沿剖面线A-A’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模造玻璃经模具结构成型后的元件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模具结构处在合模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第一公型模具件的元件示意图。图6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固定机构连接第一公型模具件与第二公型模具件的元件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第二公型模具件的元件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第一夹持件的元件示意图。图9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母型模具件的元件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模具结构沿剖面线B-B’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模具结构处在所述合模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模具结构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模具结构处在合模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第一公型模具件的元件示意图。图15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母型模具件的元件示意图。图16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模造玻璃经模具结构成型后的元件示意图。图17为本创作第三实施例模具结构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8为本创作第三实施例固定机构连接第一公型模具件与第二公型模具件的元件组合示意图。图19为本创作第四实施例模具结构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30、30'、30"、 模具结构32、32'模造玻璃30"'321平板区323、323'模塑区34、34’母型模具件341、341’模穴结构36、36’、36"、 第一公型模具件 361、361’平台结构36"'38导引结构381第一导孔结构383第二导孔结构 385导柱40、40’、40"第二公型模具件 42、42’、42" 固定机构421第一夹持件423第二夹持件424 第一凹槽425第二凹槽[0049]426第三凹槽427第四凹槽428连接件429、434第一螺丝元件430,435第二螺丝元件431、436第三螺丝元件432第一连接件433第二连接件437第四螺丝元件46穿孔48治具481突柱SI第一侧S2第二侧S3第三侧S4第四侧Xl第一方向X2第二方向A工作平面A-A’、B-B’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一模具结构30的元件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模具结构30沿剖面线A-A’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模具结构30用来制造一模造玻璃32。在此实施例中,模造玻璃32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未绘示在图中),例如手机等的显示模块。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3为图2所示模造玻璃32经模具结构30成型后的元件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模造玻璃32包含有一平板区321以及连接在平板区321两侧边缘的一模塑区323。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在成型前后保持平坦,藉以保持较好的透光度。在实际上,平板区321可应用在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此外,模造玻璃32的模塑区323可通过模具结构30自如图2所示的平坦状态成型为如图3所示的圆弧状态。藉此,本创作的模具结构30便可用来制造在平板区321边缘处具有圆弧造型的模塑区323的模造玻璃32,以符合具有多样化造型的所述电子装置。如图1以及图2所示,模具结构30包含有一母型模具件34以及一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且第一公型模具件36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母型模具件34上。请参阅图2以及图
4,图4为图2所示模具结构30处在一合模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4所示,模具结构30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引结构38。当模具结构30在合模的过程中,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沿第一方向Xl移动。此时,导引结构38可用来导引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2所示一开模位置沿第一方向Xl移动如图4所示一合模位置。另一方面,当模具结构30在开模的过程中,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沿相反于第一方向Xl的第二方向X2移动。此时,导引结构38可用来导引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4所示所述合模位置沿第二方向X2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开模位置。进一步地,导引结构38包含有一第一导孔结构381、一第二导孔结构383以及一导柱385。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导孔结构381形成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上,且第二导孔结构383形成在母型模具件34上。导柱385的走向可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Xl与第二方向X2,导柱385的一端部固设在第一导孔结构381内,且导柱385的另一端部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二导孔结构383内(如图2以及图4所示)。这样一来,当模具结构30合模时,母型模具件34上的第二导孔结构383便可用来与导柱385的另一端部配合,以使第一公型模具件36沿第一方向Xl移动而闭合于母型模具件34,藉以成型模造玻璃32。另一方面,当模具结构30开模时,母型模具件34上的第二导孔结构383也可用来与导柱385的另一端部配合,以使第一公型模具件36沿第二方向X2移动而相对母型模具件34开启,藉以脱离所述合模位置。藉此,模造玻璃32便可自模具结构30中取出。值得一提的是,导引结构38的结构设计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端视实际需求而定。也就是说,只要是可使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沿第一方向Xl或沿第二方向X2移动的导引结构38的结构设计,均属本创作所保护的范畴。如图2以及图4所示,模具结构30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公型模具件40,且第二公型模具件40设置在母型模具件34与第一公型模具件36间。当模具结构30合模时,第二公型模具件40用来与第一公型模具件36共同夹持模造玻璃32。请参阅图5,图5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元件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公型模具件36包含有一平台结构361。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2所示的所述开模位置沿第一方向Xl移动如图4所示的所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平台结构361可用来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一工作平面A共同夹持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以使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在成型的过程中能被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工作平面A所夹持而保持平坦。在此实施例中,平台结构361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工作平面A以镜面加工的方式所制成,藉以增加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在成型后的表面平整度,这样平板区321便能清楚显示在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上的显示画面。
如图1所示,模具结构30进一步包含有一固定机构42,其连接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请参阅图6,图6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固定机构42连接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元件组合示意图。如图6所示,固定机构42用来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藉以夹持模造玻璃32。进一步地,固定机构42包含有一第一夹持件421以及一第二夹持件423,第一夹持件421用来夹持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一第一侧SI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一第二侧S2,藉以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第二夹持件423用来夹持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第一侧SI的一第三侧S3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第二侧S2的一第四侧S4,藉以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三侧S3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四侧S4。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利用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夹持模造玻璃32时,可先将模造玻璃32设置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工作平面A间,接着,再利用第一夹持件421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以及利用第二夹持件423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三侧S3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四侧S4。藉此,第一夹持件421与第二夹持件423便可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第二公型模具件40与模造玻璃32的相对位置,以使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在成型的过程中能被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工作平面A所夹持而保持平坦。当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2所示的所述开模位置沿第一方向Xl移动如图4所示的所述合模位置时,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便能夹持模造玻璃32,进而固定模造玻璃32。综上所述,本创作的模具结构30利用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对模造玻璃32的上下两侧提供实质上的支撑,再利用固定机构42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第二公型模具件40与模造玻璃32的相对位置。藉此,本创作的模具结构30便可防止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的一侧在成型的过程中因无支撑结构支撑而导致热变形。这样一来,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便可在上述过程中保持平坦,以使平板区321能清楚显示在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上的显示画面。请参阅图5至图8,图7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元件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第一夹持件421的元件示意图。如图5至图8所示,固定机构42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凹槽424、一第二凹槽425、一第三凹槽426以及一第四凹槽427。第一凹槽424设置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第二凹槽425设置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第三凹槽426设置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三侧S3,且第四凹槽427设置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四侧S4。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421以及第二夹持件423可分别为一 C字形结构(如图8所示)。但第一夹持件421以及第二夹持件423的外形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其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综上所述,第一夹持件421 (即C字形结构)的两端便可分别与第一凹槽424与第二凹槽425配合,以使第一夹持件421夹持在第一凹槽424与第二凹槽425,且第二夹持件423 (即C字形结构)的两端便可 分别与第三凹槽426与第四凹槽427配合,以使第二夹持件423夹持在第三凹槽426与第四凹槽427。藉此,第一夹持件421以及第二夹持件423便可稳固地夹持且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相对两侧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相对两侧。这样一来,当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2所示的所述开模位置沿第一方向Xl移动如图4所示的所述合模位置时,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便能夹持且固定模造玻璃32,以利后续模造玻璃32的生产制造。请参阅图9,图9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母型模具件34的元件示意图。如图9所示,母型模具件34包含有一模穴结构341。请参阅图2、图4、图10以及图11,图10为图1所示模具结构30沿剖面线B-B’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模具结构30处在所述合模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2、图4、图10以及图11所示,当模造玻璃32成型时,模具结构30可被一外部热源(未绘示在图中)加热,以使模造玻璃32被加热。当模造玻璃32被加热至一软化温度时,模造玻璃32便可呈一软化可塑状态。此时,第一公型模具件36便可推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10所示的位置沿第一方向Xl移动。在上述过程中,母型模具件34的模穴结构341用来与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共同成型模造玻璃32的模塑区323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此外,在上述过程中,固定机构42可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第二公型模具件40与模造玻璃32的相对位置。藉此,本创作的模具结构30便可防止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的一侧在成型的过程中因无支撑结构支撑而导致热变形,藉以保持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的平坦度。进一步地,当第一公型模具件36推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母型模具件34沿第一方向Xl移动至如图11所示的所述合模位置时,母型模具件34的模穴结构341便可用来容置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这样一来,模具结构30便可完成合模过程,进而成型模造玻璃32如图3所示的造型。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穿孔46形成在模穴结构341的底面(如图10所示)。如图11所示,当作业人员欲取出模造玻璃32时,可利用一治具48,其上设置有两个突柱481。所述两个穿孔46可允许所述两个突柱481穿过,使突柱481可通过穿孔46沿第二方向X2推抵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工作平面A的另一侧,藉以驱动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脱离如图11所示的所述合模位置。这样一来,模造玻璃32便可自模具结构30中取出。而穿孔46与突柱481的数量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其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请参图12至图16,图12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一模具结构30’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模具结构30’处在一合模状态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一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元件示意图,图15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一母型模具件34’的元件示意图,图16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一模造玻璃32’经模具结构30’成型后的元件示意图。如图12至图16所示,模具结构30’用来成型如图16所示的模造玻璃32’。如图16以及图3所示,模造玻璃32’与上述模造玻璃32的主要不同处在,模造玻璃32’的模塑区323’连接在模造玻璃32’的平板区321的四个侧边,意即模造玻璃32’为四侧均具有圆弧造型的设计。如图14与图15所示,模造玻璃32’的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的外形以及母型模具件34’的模穴结构341’的外形可设计为对应模造玻璃32’的模塑区323’。换句话说,本创作除了可用来成型如图3所示两侧具有圆弧造型的模造玻璃32外,也可用来成型如图16所示四侧均具有圆弧造型的模造玻璃32’。当模造玻璃32’成型时,模具结构30’可被一外部热源(未绘示在图中)加热,以使模造玻璃32’被加热。当模造玻璃32’被加热至所述软化温度时,模造玻璃32’便可呈所述软化可塑状态。此时,第一公型模具件36’便可推 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母型模具件34’自如图11所示的位置沿第一方向Xl移动,直到第一公型模具件36’、第二公型模具件40与模造玻璃32’位在如图13所示的一合模位置为止。在上述过程中,母型模具件34’的模穴结构341’用来与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平台结构361’共同成型模造玻璃32’的模塑区323’,使模造玻璃32’具有如图16所示的四侧均具有圆弧造型的结构。至于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为求简洁,故在此不再赘述。而本创作的模具结构也可设计成型单侧或三侧具有圆弧造型结构的模造玻璃,其作用原理相同于上述实施例,在此便不再赘述。请参图17以及图10,图17为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一模具结构30"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17以及图10所示,模具结构30"与上述模具结构30的主要不同处在,模具结构30"的固定机构42’以锁固的方式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取代模具结构30的固定机构42以夹持的方式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请参阅图17以及图18,图18为本创作第三实施例固定机构42’连接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元件组合示意图。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固定机构42’包含有一连接件428、一第一螺丝元件429、一第二螺丝元件430以及一第三螺丝元件431。在组装模造玻璃32与模具结构30"时,首先将连接件428连接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一第一侧SI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一第二侧S2,接着将第一螺丝元件429穿设连接件428且锁附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以及将第二螺丝元件430穿设连接件428且锁附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这样一来,固定机构42’便可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在完成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后,将第三螺丝元件431穿设第二公型模具件40’且锁附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藉以固定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第一侧SI的一第三侧S3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第二侧S2的一第四侧S4。藉此,固定机构42’便可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能夹持且固定模造玻璃32,进而有利后续模造玻璃32的生产制造。至于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为求简洁,故在此不再赘述。请参图19以及图17,图19为本创作第四实施例一模具结构30"'的元件剖面示意图。如图19以及图17所示,模具结构30",与上述模具结构30"的主要不同处在,模具结构30",的固定机构42"包含有一第一连接件432、一第二连接件433、一第一螺丝元件434、一第二螺丝元件435、一第三螺丝元件436以及一第四螺丝元件437。在组装模造玻璃32与模具结构30"'时,首先将模造玻璃32设置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间,接着将第一连接件432连接模具结构30",的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一第一侧SI以及模具结构30",的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一第二侧S2,接着再将第一螺丝元件434穿设第一连接件432且锁附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以及将第二螺丝元件435穿设第一连接件432且锁附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这样一来,固定机构42"便可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
在完成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一侧SI以及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二侧S2后,将第二连接件433连接模具结构30",的第一公型模具件36",相对第一侧SI的一第三侧S3以及模具结构30",的第二公型模具件40"相对第二侧S2的一第四侧S4,接着将第一螺丝元件434穿设第二连接件433且锁附在第一公型模具件36",的第三侧S3以及将第四螺丝元件437穿设第二连接件433且锁附在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第四侧S4。藉此,固定机构42"便可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公型模具件36",与第二公型模具件40"能夹持且固定模造玻璃32,进而有利后续模造玻璃32的生产制造。至于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为求简洁,故在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的模具结构可利用固定机构以夹持或锁固等方式来固定第一公型模具件与第二公型模具件,以使第一公型模具件与第二公型模具件在模造玻璃成型的过程中夹持且固定模造玻璃的平板区。藉此,本创作的模具结构便可防止模造玻璃的平板区的一侧在成型的过程中因无支撑结构支撑而导致热变形,藉以保持模造玻璃的平板区的平坦度。这样一来,本创作的模具结构便可降低模造玻璃的表面的波浪状纹路而提升透明度,进而提升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来制造一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含有: 一母型模具件; 一第一公型模具件,其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上; 一第二公型模具件,其设置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间,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用来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以及 一固定机构,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所述固定机构用来固定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以使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一合模位置的过程中夹持且固定所述模造玻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 一第一夹持件,其用来夹持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二侧;以及 一第二夹持件,其用来夹持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三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二侧的一第四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含有: 一第一凹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一侧; 一第二凹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二侧; 一第三凹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三侧;以及 一第四凹槽,其设置在所述第 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四侧;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在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为一 C字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 一第一连接件,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二侧;以及 一第二连接件,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相对所述第一侧的一第三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第二侧的一第四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进一步包含有: 一第一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一侧; 一第二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二侧; 一第三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三侧;以及 一第四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第二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四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 一连接件,其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二侧; 一第一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一侧; 一第二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连接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第二侧;以及 一第三螺丝元件,其穿设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且锁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藉以固定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第三侧以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第四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包含有一平台结构,所述平台结构用来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一工作平面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的一平板区,所述母型模具件包含有一模穴结构,所述模穴结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时容置所述平台结构、所述模造玻璃的所述平板区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且所述模穴结构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所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平台结构共同成型所述模造玻璃连接于所述平板区边缘的一模塑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穿孔形成在所述模穴结构的底面,所述穿孔允许一突柱穿过,藉以驱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脱离所述合模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的所述工作平面以镜面加工的方式所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进一步包含有: 一导引结构,其用来导引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 合模位置或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脱离所述合模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结构进一步包含有: 一第一导孔结构,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上; 一第二导孔结构,其形成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上;以及 一导柱,其走向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柱的一端部固设在所述第一导孔结构内,且所述导柱的另一端部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孔结构内。
专利摘要一种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模具结构,其包含有一母型模具件、一第一公型模具件、一第二公型模具件以及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上,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设置在所述母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间,且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用来与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共同夹持所述模造玻璃。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所述固定机构用来固定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以使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与所述第二公型模具件在所述第一公型模具件相对所述母型模具件移动至一合模位置的过程中夹持且固定所述模造玻璃。
文档编号C03B23/03GK203112684SQ20132003915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廖政雄, 邓琴栋, 邱明哲 申请人: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