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塑斗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构件,具体是一种木塑斗拱。包括:多层斗拱构件,每层斗拱构件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斗拱构件,多层斗拱构件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相邻两层斗拱构件之间彼此固定连接,在多层斗拱构件的中心位置形成一贯通的空间;中心柱,其竖直设置,位于所述空间内,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立柱;其中,任一个斗拱构件以及所述中心柱为由木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斗拱分成若干组合部件,各部件一次成型生产,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只需根据设计形式,进行组装,生产效率高,装饰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木塑斗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构件,具体是一种木塑斗拱。
【背景技术】
[0002]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一种构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华古典建筑精神和文化气质的代表符号,也是古代区别建筑物等级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斗拱这种建筑形式的主要作用已逐渐由立柱与屋顶的支承结构转变为一种极具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装饰元素。斗拱作为一种装饰构件应用在现代建筑中,充分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0003]近年来,斗拱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符号,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各地的古建修复以及公园、公共建筑、酒店、寺庙、景区等的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大量体现和运用,其中代表性的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
[0004]传统斗拱结构采用木作营造,工艺复杂,费木料,费工时,技术难度高,需专业人员施工搭建,易腐朽虫蛀,油漆工艺复杂,且易掉漆,后期维护成本高。为了继承和发展,随着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计思路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斗拱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进。中国专利CN2206314公开了一种砼构件装配式斗拱组合,其斗拱组合件均采用混凝土构件,与传统全木构件相比,具有坚固耐久,建造施工简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但该混粘土构件是实心的,尺寸误差大,自身重量远比木材大,笨重,增加了对基础和梁柱的负荷,且不好油漆,装饰效果不理想,降低了斗拱的美观性;中国专利CN2561850Y公开了一种金属斗拱,采用金属薄板制造成中空状,可以进行表面装饰,具有自身轻、制造安装方便,降低建筑造价的特点,但由于薄壁金属板构成的中空结构强度小,易变形,其整体的安全性存在隐患;中国专利CN2561850公开了一种金属斗拱,中国专利CN201924508U公开了一种金属斗拱中的斗,分别将斗体和拱身设计为中空敞口形式,使自重大为减轻,具有自身轻、安装简便、成本低的特点,但该敞口容易导致杂物积累和鸟巢构筑;中国专利CN202170590U公开了一种金属斗拱,采用中空斗体,同时在内部填充铝蜂窝芯,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强度,但这种方法增加了工艺难度和成本。
[0005]已有的装饰性斗拱制作工艺要么完全沿用传统木作法式,使用实木按照传统形制组装斗拱,要么采用空腹金属、混凝土等材料进行仿古简化创作。以上两种斗拱的制作方法,传统工艺实木制作,虽能真实还原斗拱元素,但缺乏时代性,造价高,工艺复杂,其使用材料也不符合低碳环保、经济耐用的时代要求;金属、混凝土制作新式斗拱,虽体现了时代创新性,但这两种材料,仅作为装饰构件附加于柱上,并未将材料性能合理利用,且较重的自身重量也增加了安装和工艺上的困难,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木塑斗拱,将斗拱分成若干组合部件,各部件一次成型生产,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只需根据设计形式,进行组装,生产效率高,装饰效果好。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塑斗拱,其安装于建筑物的横梁和立柱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斗拱构件,每层斗拱构件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斗拱构件,多层斗拱构件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相邻两层斗拱构件之间彼此固定连接,在多层斗拱构件的中心位置形成一贯通的空间,中心柱,其竖直设置,位于所述空间内,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立柱;其中,任一个斗拱构件以及所述中心柱为由木塑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是,每个斗拱构件为中空方形管体,两端分别用盖板封闭。
[0009]优选的是,每个斗拱构件的内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0010]优选的是,所述中心柱为实心的方形柱体。
[0011]优选的是,还包括:所述立柱是方形立柱;柱帽,其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部,所述柱帽包括四个相同尺寸的矩形板体,各矩形板体固定在所述上端部的一侧,从而将所述立柱的上端部包覆于所述柱帽内。
[0012]优选的是,所述木塑材料包括木质纤维基质和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分散在所述木质纤维基质中。
[0013]优选的是,每个斗拱构件以及所述中心柱均是通过一次挤出成型制得的。
[0014]优选的是,在任一层中,若干斗拱构件彼此平行,相邻两层斗拱构件彼此垂直。
[0015]优选的是,相邻两层斗拱构件之间通过螺栓、销或者榫卯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约的木塑复合材料制斗拱,其有益效果是:所有构件均可使用模具一次挤出成型,可批量生产,重复性好,可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尺寸误差小,可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防霉防腐防潮防虫蛀性能好,可染色,自身轻,强重比高,易加工,易裁剪,可回收利用,节能降耗,不污染环境,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可自由组合,安装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木塑斗拱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木塑斗拱的侧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木塑斗拱紧固连接局部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木塑斗拱的端面局部图。
[0021]附图中标记为:1-斗拱构件,2-盖板,3-柱帽,4-立柱,5-横梁,6-中心柱,7_加强筋,8-紧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木塑斗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层斗拱构件1,每层斗拱构件I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斗拱构件1,多层斗拱构件I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相邻两层斗拱构件I之间彼此固定连接,在多层斗拱构件I的中心位置形成一贯通的空间;中心柱6,其竖直设置,位于所述空间内,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5,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立柱4 ;其中,任一个斗拱构件I以及所述中心柱6为由木塑材料制成。所述中心柱6起到承重的作用,斗拱构件I起到装饰的作用。[0024]所述的木塑斗拱中,每个斗拱构件I为中空方形管体,两端分别用盖板2封闭。盖板2为挤出的长条形木塑板材根据尺寸要求经裁剪而成,通过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耐候性强的胶黏剂粘结在中空方形管体两端,形成中空封口模式。
[0025]如图3所示,所述的木塑斗拱中,每个斗拱构件I的内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7。
[0026]所述的木塑斗拱中,中心柱6为实心的方形柱体。
[0027]所述的木塑斗拱中,还包括:所述立柱4是方形立柱;柱帽3,其设置在所述立柱4的上端部,所述柱帽3包括四个相同尺寸的矩形板体,各矩形板体固定在所述上端部的一侦牝从而将所述立柱4的上端部包覆于所述柱帽3内。
[0028]所述的木塑斗拱中,所述木塑材料包括木质纤维基质和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分散在所述木质纤维基质中。
[0029]所述的木塑斗拱中,每个斗拱构件I以及所述中心柱6均是通过一次挤出成型制得的。材料表面无纹理,可以通过改变及出口的形状,使材料上呈现直纹路或者凹凸纹理。
[0030]所述的木塑斗拱中,在任一层中,若干斗拱构件I彼此平行,相邻两层斗拱构件I彼此垂直。
[0031]所述的木塑斗拱中,相邻两层斗拱构件I之间通过螺栓、销或者榫卯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0032]本实用新型根据设计图纸及实际情况,现场钻孔,斗拱构件I之间采用紧固连接件8实现固定连接,具体为螺栓、销或者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可具体为圆棒榫连接,采用圆棒榫连接时,在钻孔后,在木塑构件上安装内螺纹帽,为圆棒榫连接提供转接单元。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木塑斗拱,其安装于建筑物的横梁和立柱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斗拱构件,每层斗拱构件包括若干横向设置的斗拱构件,多层斗拱构件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相邻两层斗拱构件之间彼此固定连接,在多层斗拱构件的中心位置形成一贯通的空间; 中心柱,其竖直设置,位于所述空间内,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立柱;其中,任一个斗拱构件以及所述中心柱为由木塑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每个斗拱构件为中空方形管体,两端分别用盖板封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每个斗拱构件的内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为实心的方形柱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立柱是方形立柱; 柱帽,其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部,所述柱帽包括四个相同尺寸的矩形板体,各矩形板体固定在所述上端部的一侧,从而将所述立柱的上端部包覆于所述柱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每个斗拱构件以及所述中心柱均是通过一次挤出成型制得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在任一层中,若干斗拱构件彼此平行,相邻两层斗拱构件彼此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斗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斗拱构件之间通过螺栓、销或者榫卯结构实现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E04C1/00GK203716386SQ201320776190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刘毅, 郭洪武, 高建民, 陈绍禹 申请人: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