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篷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遮篷结构,包括:顶盖;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多根立柱;至少一活动篷,连接于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上;所述活动篷包括支撑件,所述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中的每根立柱均对应有支撑件,所述活动篷通过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立柱;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立柱的顶部连接,可围绕对应的立柱转动,可转动至伸出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或转动至所述遮蔽区域内。活动篷具有分别连接于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顶部的支撑件,每一支撑件可围绕对应立柱转动并伸出顶盖的遮蔽区域,以扩展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使得整个遮篷结构的面积可调节。
【专利说明】遮篷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遮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遮篷是在户外活动例如露营、郊游、派对、婚礼以及其他活动中用于遮蔽日光或风雨的便携式设备,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顶盖I和用于支撑顶盖I的支撑架2。
[0003]现有的遮篷中,顶盖I的大小决定了整个遮篷的遮盖面积,且遮盖面积唯一、不可调节,如果需要增加遮盖面积,往往需要增加遮篷的数量或者加大顶篷的尺寸,而这势必导致购买和运输等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降低了遮篷的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遮蓬的遮盖面积不能调节。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篷结构,包括:
[0006]顶盖;
[0007]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多根立柱;
[0008]至少一活动篷,连接于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上;
[0009]所述活动篷包括支撑件,所述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中的每根立柱均对应有支撑件,所述活动篷通过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立柱;
[0010]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立柱连接,可围绕对应的立柱转动,可转动至伸出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或转动至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内。
[0011]可选的,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中形成有通孔,对应立柱的顶部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座可围绕所述立柱转动。
[0012]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一组销孔,所述立柱的外周面在与所述销孔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组弹性销,所述一组销孔和所述一组弹性销均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排列;
[0013]所述弹性销插设于所述销孔中。
[0014]可选的,所述弹性销具有多组,且沿所述立柱的周向布置。
[0015]可选的,相邻两组弹性销之间在周向的间隔为90度。
[0016]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
[0017]从所述立柱顶部至底部依次排列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均具有第一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0018]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杆的第二端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杆,位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所述第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第一连杆连接。[0020]可选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三杆。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立柱垂直,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在第一端的距离大于第二端的距离。
[0022]可选的,所述活动篷还包括遮布,所述遮布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4]活动篷具有分别连接于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顶部的支撑件,每一支撑件可围绕对应立柱转动并伸出顶盖的遮蔽区域,以扩展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使得整个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可调节;
[0025]进一步,立柱与支撑件之间通过弹性销-销孔的连接方式实现相互固定,并且支撑件可围绕对应立柱转动至多个不同位置并分别通过弹性销固定,分别用于支撑不同方向的遮布,以改变活动篷的遮蔽方向,满足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现有技术中遮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其中活动篷处于第一状态;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活动篷处于第二状态;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其中示出了活动篷处于第二状态时形成的遮蔽区域;
[00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中支撑件与对应立柱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其中活动篷处于第三状态;
[003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其中示出了活动篷处于第三状态时形成的遮蔽区域;
[003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中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中支撑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00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遮篷结构中支撑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二,其中支撑件与对应立柱完成装配。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遮篷结构,参照图2-4,包括:
[0038]顶盖300,形成一个遮蔽区域;
[0039]用于支撑所述顶盖300的支撑架200,所述支撑架200具有多根立柱210 ;
[0040]活动篷100,连接于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210上;[0041]所述活动篷100包括支撑件110,所述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210中的每根立柱210均对应有支撑件110,所述活动篷100通过所述支撑件110连接于对应立柱210 ;
[0042]所述支撑件110与对应立柱210的顶部连接,可围绕对应的立柱210转动,可转动至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内(如图2),或者,可转动至伸出所述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如图
3)。参照图4,所述活动篷100还包括遮布150,所述遮布150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0的顶部,并连接于两根所述支撑件110。
[0043]在本实施例中,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不仅包括顶盖300的遮蔽区域,还包括活动篷100的遮蔽区域。遮篷结构的遮蔽面积可以通过活动篷100进行扩大。
[0044]参照图3-4以及图6,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00具有四根立柱210,呈矩形排列;每根立柱210上均连接有一支撑件110,且每一支撑件110的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立柱210。因此,该遮篷结构可以同时在两对周向相邻的立柱210之间分别形成活动篷100。
[0045]进一步地,参照图2-4并结合图5,所述支撑件1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20,所述连接座120上形成有通孔121,对应立柱210的顶部插设于所述通孔121中;所述立柱210和所述通孔121均为圆柱状,连接座120可以围绕立柱210转动。
[0046]另外,参照图5,为了使连接座120能够稳定地位于立柱210的顶部,立柱210分为与连接座120连接的第一部分201和不与连接座120连接第二部分202,第一部分201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202的直径,由此,在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的连接处之间形成凸台,用于连接座120沿立柱210长度方向的限位。
[00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中,支撑件110并不一定要连接在立柱210的顶部,立柱210用于连接支撑件110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对活动篷100的高度要求来确定,当需要将活动篷100的高度降低时,只需要改变连接座120与立柱210的连接位置即可。
[0048]进一步地,参照图5,在连接座120的通孔121内壁上形成有一组销孔122,对应立柱210的周面在与所述销孔122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组弹性销212,所述一组销孔122和所述一组弹性销212均沿所述立柱210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弹性销212插设于所述销孔122中,用于支撑件110在转动方向的定位。
[0049]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20沿立柱210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长度,为了保证支撑件110在转动方向的稳定定位,一组销孔122中销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连接座120轴向的两端,相应的,立柱210上的一组弹性销212中弹性销的数量也有两个,分别形成于与所述销孔122对应的位置上。同时,为了节约材料并减轻重量,在连接座120轴向上不设置销孔122的部分,可以在其周面上开设若干通孔123。
[0050]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如果连接座120沿立柱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则一组销孔122中销孔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如果连接座120沿立柱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则一组销孔122中销孔的数量也可以多于两个;同时对应每组弹性销212中弹性销的数量与每组销孔121中销孔的数量相同。
[0051]本实施例中,每根立柱210上形成有多组弹性销212,且沿所述立柱210的周向布置,由于支撑件110可围绕对应立柱210自由转动(如图5中空心箭头所示),那么任意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210之间都可以通过支撑件110的转动在任意方向形成一个活动篷100,多组弹性销212则分别用于在不同位置固定支撑件110,以将活动篷100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中。
[0052]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组弹性销212之间在周向的间隔为90度,也就是说,每组支撑件110每次转动的角度为90度。
[0053]使用时,活动篷100的各个使用状态如下:
[0054]图2中,支撑件110转动至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内,活动篷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连接座120上的销孔121与立柱210相应位置上的一组弹性销212接合,活动篷100被固定在第一状态;
[0055]各个支撑件110沿图2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至图3所示的位置,此时,各个支撑件110分别朝向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V伸出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V的朝向相反;沿第一方向X伸出的两支撑件11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活动篷100,同时沿第二方向V伸出的两支撑件110之间也可以形成另一个活动篷100(参照图
4)。此时活动篷100处于第二状态,连接座120上的销孔121与立柱210相应位置上的另一组弹性销212接合,将活动篷100固定在第二状态;
[0056]以上述第二状态为起点,各个支撑件110还可以沿图3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继续转动至图6所示的位置,各个支撑件110分别朝向第三方向Y和第四方向Y’伸出顶盖300的遮蔽区域,其中第三方向Y和第四方向Y’的朝向相反;同样的,沿第三方向Y伸出的两支撑件11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活动篷100,同时沿第四方向Y’伸出的两支撑件110之间也可以形成另一个活动篷100 (参照图7)。此时活动篷100的遮蔽方向与第二状态中不同,活动篷100处于第三状态,连接座120上的销孔121与立柱210相应位置上的另一组弹性销212接合,将活动篷100固定在第三状态。
[0057]由此可见,通过相应支撑件110的转动,活动篷100可以形成于任何两根周向相邻的立柱210之间。
[0058]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当支撑架200中立柱210的数量不同时,相邻状态下活动篷100遮蔽方向之间的夹角也会不同,那么相邻两组弹性销212之间在周向的间隔应当作相应调整。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述支撑件110包括:
[0059]从所述立柱210顶部至底部依次排列的第一杆111和第二杆112,所述第一杆111和所述第二杆112均具有第一端A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端A的第二端B,所述第一杆111的第一端A和第二杆112的第一端A均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20,其中,立柱210的底部指的是立柱210相对于所述顶部的另一端;
[0060]第一连杆114,所述第一连杆1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111的第二端B和第二杆112的第二端B连接。
[0061]进一步,所述支撑件110还包括第三杆113,位于所述第一杆111和所述第二杆112之间,所述第三杆1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120和所述第一连杆114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件110还包括第二连杆115,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14和所述连接座120之间,所述第二连杆115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杆111、所述第二杆112和所述第三杆113。
[0062]该第三杆113和第二连杆115的作用均为加强支撑件110的支撑强度,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并且,连接座120和第一连杆114之间可以仅设置一根第二连杆115,也可以为设置多根第二连杆115。
[006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111与所述立柱210垂直,所述第一杆111和所述第二杆112之间在第一端A的距离大于第二端B的距离。参照图5,第一杆111和第二杆112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第二杆112对第一杆111起类似于肋条的支撑作用,根据结构力学原理,为了优化第二杆112的支撑作用,可以将第二杆112设计成曲线形,同样的,第三杆113也可以设计成曲线形。
[0064]在本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第二杆112也可以呈直线形以支撑第一杆111,或者第一杆111、第二杆112以及第三杆113之间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只要能稳定地支撑遮布150,就能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
[0065]参照图8-10,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10具有四根立柱210且呈矩形排列,支撑架200还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220和两组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杆230。其中,一根第一支撑杆220对应一对相互设置的立柱210,第一支撑杆220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210对应连接;第二支撑杆230与第一支撑杆210垂直,一根第二支撑杆23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支撑杆220的一端连接,另一根第二支撑杆230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支撑杆22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杆220和第二支撑杆230用于将四根立柱210两两连接,并支撑顶盖300。
[0066]第二支撑杆220和第三支撑杆230与相应立柱210的连接关系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采用连接方式如下:
[0067]继续参照图8-10,第一支撑杆220的两端形成有朝向立柱210底部开口的第一卡槽221,第二支撑杆230的两端形成有朝向立柱210顶部开口的第二卡槽231,第一支撑杆220和第二支撑杆230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卡槽221和第二卡槽231相互卡设。
[0068]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9-10,每根立柱210的顶端伸出对应支撑件110 (如图10),且在伸出部分上形成有两个分别用于卡设第一支撑杆220和第二支撑杆230的第三卡槽211,图中只示出了部分立柱210的卡槽211,其余立柱210中的卡槽211结构与此相同。当第一支撑杆220和第二支撑杆230与对应立柱210装配时,其对应的一端分别卡设于对应第三卡槽211中。
[0069]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整个支撑架200的结构简单,并且不需要工具就可以实现快速拆装。
[0070]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 用于支撑所述顶盖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多根立柱; 至少一活动篷,连接于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上; 所述活动篷包括支撑件,所述周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中的每根立柱均对应有支撑件,所述活动篷通过所述支撑件连接于立柱; 所述支撑件与对应立柱连接,可围绕对应的立柱转动,可转动至伸出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或转动至所述顶盖的遮蔽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中形成有通孔,对应立柱的顶部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座可围绕所述立柱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一组销孔,所述立柱的外周面在与所述销孔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组弹性销,所述一组销孔和所述一组弹性销均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排列; 所述弹性销插设于所述销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销具有多组,且沿所述立柱的周向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弹性销之间在周向的间隔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从所述立柱顶部至底部依次排列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均具有第一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杆的第二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杆,位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所述第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三杆。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立柱垂直,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在第一端的距离大于第二端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遮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篷还包括遮布,所述遮布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
【文档编号】E04H15/00GK203808596SQ20142019414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曾忠义 申请人:特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