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该结构的钢绞线预埋管内设有预应力钢绞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梁柱接缝处用高强灌浆料连接,形成梁柱连接节点,摩擦型阻尼器安装在梁柱连接节点处,形成整体预应力附加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本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保证柱、梁的有效连接,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保护建筑结构。
【专利说明】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及,是一种新型预制框架结构节点连接与耗能技术,属于土木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大部分地区处于抗震设防区,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装配式框架结构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速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耗能能力略显不足,并且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的抗震耗能能力较低一直是阻碍建筑业发展的因素。为此 申请人:发明了申请号为:2014201172513 “装配式框架架构节点摩擦型阻尼器”,经检索尚未发现有用节点摩擦型阻尼器作为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来提高抗震效果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的抗震耗能能力较低的缺陷,由于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节点强度和耗能能力是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降低地震对结构的破坏程度,提供一种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4]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摩擦型阻尼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分别设有多条钢绞线预埋管和多条阻尼器安装预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预埋管内设有预应力钢绞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并在梁柱接缝处用高强灌浆料连接,形成梁柱连接节点,摩擦型阻尼器安装在梁柱连接节点处,形成整体的预应力附加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
[0006]进一步,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内的多条阻尼器安装预埋管相平行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
[0007]进一步,多条钢绞线预埋管相互平行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
[0008]进一步,摩擦型阻尼器固定螺杆穿入阻尼器预埋管中,用螺母固定。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启用摩擦型阻尼器作为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连接结构,摩擦型阻尼器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绕转动轴转动,同时摩擦片合理利用钢板的滑动摩擦摩擦耗能,使结构在保证整体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耗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的耗能能力,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耗能能力。在地震发生时,预应力钢绞线可以保证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有效连接,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保护建筑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新建的工程结构,也可用于建筑物的加固与改良。具有设计概念明确、施工简单、安全可靠、节省造价、经久耐用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擦阻尼器的正立面图。
[0013]图3是摩擦阻尼器的侧立面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正立面图。
[0015]图5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顶面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端面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阻尼器安装预埋管1,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摩擦阻尼器3,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钢绞线预埋管5,安装螺栓孔6,中摩擦片7,滑片紧压螺栓8,垫片9,边摩擦片10,紧压螺栓孔11,螺栓滑道12,转动轴13,柱箍筋14,柱纵筋15,梁箍筋16,梁纵筋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发明思想是: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节点处安装摩擦型阻尼器3,形成整体的预应力附加摩擦型阻尼器连接节点。这种设计,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实现节点的有效连接和有效耗能。
[0022]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8,这种预应力附加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连接结构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和摩擦型阻尼器3三大部分组成。三大部分的整体连接结构见图1,图4、图5,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由柱纵筋15,柱箍筋14,钢绞线预埋管5,阻尼器预埋管I和混凝土构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由梁纵筋17,梁箍筋16,钢绞线预埋管5,阻尼器预埋管I和混凝土构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内设有多条相互平行安装的阻尼器安装预埋管I和多条相互平行设置钢绞线预埋管5。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内设有多条相互平行设置钢绞线预埋管5和多条相互平行设置的阻尼器安装预埋管I。钢绞线预埋管5内穿有预应力钢绞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摩擦型阻尼器3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螺栓连接,形成整体的预应力附加摩擦型阻尼器节点连接结构。
[0023]参见附图2,图3,摩擦型阻尼器3由双摩擦片片、中摩擦片片7、滑片紧压螺栓8和转动轴13四大部分组成。双摩擦片板与中摩擦片7板用滑片紧压螺栓8连接,双摩擦片板安装在转动轴13上,其中双摩擦片包括:安装螺孔6、边摩擦片10、螺栓滑道12、转动轴13 ;中摩擦片包括:安装螺栓孔6、转动轴13、紧压螺栓孔11、中摩擦片7。
[0024]在阻尼器预埋管I中穿入摩擦型阻尼器3的固定螺杆,用螺栓拧紧将摩擦型阻尼器3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连接。边摩擦片10位于中摩擦片7的外部,边摩擦片10、中摩擦片7套在转动轴13上,中摩擦片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螺栓孔6,螺栓滑道12设置在边摩擦片10上,螺栓滑道12上有紧压螺栓孔11,滑片紧压螺栓8将边摩擦片10与中摩擦片7固定,在滑片紧压螺栓8与边摩擦片10之间垫有垫片9。
[0025]参见附图4、附图5,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由柱纵筋15,柱箍筋14,钢绞线预埋管5,阻尼器预埋管I和混凝土构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由梁纵筋17,梁箍筋16,钢绞线预埋管5,阻尼器预埋管I和混凝土构成。
[0026]阻尼器预埋管I和钢绞线预埋管5均采用PVC材料或波纹钢管制作,直径为16?30mm。钢绞线为钢质材料制作,直径为15.2mm。
[0027]摩擦型阻尼器选用专利申请号:2014201172513的产品。
[0028]本实用新型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0029]1.准备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和摩擦型阻尼器3,三种产品均由工厂预制。
[0030]2.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到设计位置,注意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上预留钢绞线预埋管5及阻尼器预埋安装管I的方向正确无误。
[0031]3.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至设计位置,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的钢绞线预埋管5要对正。
[0032]4.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传入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和制钢筋混凝土梁4内的钢绞线预埋管5中。
[0033]5.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梁4的接缝处用高强灌浆料灌缝,形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和制钢筋混凝土梁4的整体节点。
[0034]6.待灌浆料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对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和制钢筋混凝土梁4施加设计的预应力。
[0035]7.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2和制钢筋混凝土梁4内的阻尼器预埋管中I穿入阻尼器固定螺杆,安装摩擦型阻尼器3并拧紧固定螺母。
[0036]8.拧紧摩擦片紧压螺栓8,给摩擦片施加设计的紧压力。
[0037]摩擦型阻尼器3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绕转动轴13转动,在地震发生时,该阻尼器的两个摩擦片板绕转轴转动,同时单摩擦片和双摩擦片之间相对滑动,依次运动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有效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的耗能能力,保护建筑结构。当外力消失后松开摩擦片紧压螺栓,阻尼器可以恢复原状。
[0038]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摩擦型阻尼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分别设有多条钢绞线预埋管和多条阻尼器安装预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预埋管内设有预应力钢绞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并在梁柱接缝处用高强灌浆料连接,形成梁柱连接节点,摩擦型阻尼器安装在梁柱连接节点处,形成整体的预应力附加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内的多条阻尼器安装预埋管相平行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条钢绞线预埋管相互平行安装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型阻尼器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摩擦型阻尼器固定螺杆穿入阻尼器预埋管中,用螺母固定。
【文档编号】E04B1/98GK203924363SQ20142036329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韩建强, 刘冉冉, 廖永, 付秀艳, 王宇亮 申请人:河北联合大学, 鹏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