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27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建筑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拆卸建筑,包括内部支撑框架结构与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内部支撑框架结构包括立柱、主梁以及次梁,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包括屋面板、墙面板以及楼面板;立柱上设置有插芯,在主梁相应位置处设置与该插芯相对应的插孔;主梁与次梁上设置有卡槽;两个相邻的屋面板或两个相邻的楼面板的端部共同架设在同一个主梁或次梁上,在两个屋面板或楼面板的下侧端部处分别通过螺丝固定有一个扣件,该扣件分别扣接在扣接在“L”状卡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建筑,解决现有工艺繁琐、生产运输难度高、安装拆卸麻烦以及不环保的问题,简化了生产与拆卸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输难度,同时能够进行二次利用保护了环境。
【专利说明】可拆卸建筑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组装与拆卸的可拆卸建筑。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混凝土建筑日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量的金属结构房屋相继涌现。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是轻钢结构、箱式房等金属结构的房屋,该金属结构的房屋造型较为简单,工艺过程却又较为繁琐。导致了其难以进行标准化的生产,若需要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安装使用,其运输与安装都相当麻烦,在使用后无法拆卸进行二次利用,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建筑,解决现有工艺繁琐、生产运输难度高、安装拆卸麻烦以及不环保的问题,简化了生产与拆卸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输难度,同时能够进行二次利用保护了环境。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可拆卸建筑,包括内部支撑框架结构与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内部支撑框架结构包括立柱、主梁以及次梁,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包括屋面板、墙面板以及楼面板。
[0006]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竖直设置,主梁设置在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次梁架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相邻的主梁之间。
[0007]进一步的,上述立柱上设置有插芯,同时在主梁的相应位置处设置与该插芯相对应的插孔,并通过对穿螺栓将主梁固定在插芯上。
[0008]作为优选,所述次梁以及上侧与次梁平行设置的主梁成“T”字状,“T”字状的主梁的两侧边架设在两根立柱的顶端,在与次梁垂直设置的主梁上还开设有与次梁相匹配的固定槽,次梁架设在两个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中,并通过沉头钉固定在相应的固定槽中。
[0009]再进一步的,上述主梁与次梁上还设置有“L”状的卡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屋面板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上侧,楼面板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下侧,墙面板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侧面。
[0011]更进一步的,上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或两个相邻的楼面板的端部共同架设在同一个主梁或次梁上,在两个屋面板或楼面板的下侧端部处分别通过螺丝固定有一个扣件,该扣件分别扣接在扣接在“L”状卡槽中。
[0012]作为优选,所述端部位置的屋面板或楼面板通过扣件卡在主梁的靠近房屋内侧的卡槽中。
[0013]另外,所述墙面板与主梁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边框,边框上设置有“L”状卡槽,并通过该卡槽与主梁上的卡槽相固定,在该边框卡槽相对的另一端处还设置有一个挡板用于固定墙面板。
[0014]作为优选,所述扣件的结构为“Z”字形或“C”字形,在“Z”字型扣件上还设置有一个突起的限位包。
[0015]上述的插芯、螺栓与螺丝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同时立柱、主梁、次梁、屋面板、墙面板以及楼面板的重量不超过30KG。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7](I)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的重量均不超过30KG,大大降低了其运输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安装拆卸时所需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大大降低了其安装与拆卸时的难度;
[0018](2)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均采用不锈钢的螺栓与螺丝,大大提高了其使用的寿命;
[0019](3)本实用新型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通过卡槽、定位槽、扣件以及边框完成,其安装难度较低,对部件要求也较低,大大降低了其生产与拆卸的难度,提高了生产与拆卸的效率,同时其拆卸的难度较低,不需要进行破坏性的拆卸,大大提高了其二次利用率,能够很好的进行回收再利用,更好的保护了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A处局部结构图。
[0022]图3为图1的B处局部结构图。
[0023]图4为图1的C处局部结构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的A处相邻的屋面板或楼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5的B处墙面板与楼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5的C处墙面板与屋面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C”字形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Z”字形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主梁;3、次梁;4、插芯;5、对穿螺栓;6、沉头钉;7、屋面板;8、墙面板;9、楼面板;10、扣件;11、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至10所示,可拆卸建筑,包括内部支撑框架结构与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内部支撑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主梁2以及次梁3,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包括屋面板7、墙面板8以及楼面板9。上述立柱I上设置有插芯4,同时在主梁2的相应位置处设置与该插芯4相对应的插孔,并通过对穿螺栓5将主梁2固定在插芯4上。上述主梁2与次梁3上还设置有“L”状的卡槽。上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7或两个相邻的楼面板9的端部共同架设在同一个主梁2或次梁3上,在两个屋面板7或楼面板9的下侧端部处分别通过螺丝固定有一个扣件10,该扣件10分别扣接在扣接在“L”状卡槽中。
[0034]所述立柱I竖直设置,主梁2设置在相邻的两根立柱I之间,次梁3架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相邻的主梁2之间。
[0035]所述次梁3以及上侧与次梁3平行设置的主梁2成“T”字状,“T”字状的主梁2的两侧边架设在两根立柱I的顶端,在与次梁3垂直设置的主梁2上还开设有与次梁3相匹配的固定槽,次梁3架设在两个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中,并通过沉头钉6固定在相应的固定槽中。
[0036]所述屋面板7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上侧,楼面板9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下侧,墙面板8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侧面。
[0037]所述端部位置的屋面板7或楼面板9通过扣件10卡在主梁2的靠近房屋内侧的卡槽中。
[0038]所述墙面板8与主梁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边框11,边框11上设置有“L”状卡槽,并通过该卡槽与主梁2上的卡槽相固定,在该边框11卡槽相对的另一端处还设置有一个挡板用于固定墙面板8。
[0039]所述扣件10的结构为“Z”字形或“C”字形,在“Z”字型扣件10上还设置有一个突起的限位包。
[0040]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角钢进行辅助固定,大大提高了其牢固性,降低了固定难度。
[0041]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支撑框架结构与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内部支撑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主梁(2 )以及次梁(3 ),外部包裹框架结构包括屋面板(7 )、墙面板(8 )以及楼面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竖直设置,主梁(2)设置在相邻的两根立柱(1)之间,次梁(3 )架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相邻的主梁(2 )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插芯(4),同时在主梁(2)的相应位置处设置与该插芯(4)相对应的插孔,并通过对穿螺栓(5)将主梁(2)固定在插芯(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3)以及上侧与次梁(3)平行设置的主梁(2)成“T”字状,“T”字状的主梁(2)的两侧边架设在两根立柱(1)的顶端,在与次梁(3)垂直设置的主梁(2)上还开设有与次梁(3)相匹配的固定槽,次梁(3)架设在两个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中,并通过沉头钉(6)固定在相应的固定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与次梁(3)上还设置有“L”状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7)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上侧,楼面板(9)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下侧,墙面板(8)设置在内部支撑框架结构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邻的屋面板(7)或两个相邻的楼面板(9 )的端部共同架设在同一个主梁(2 )或次梁(3 )上,在两个屋面板(7 )或楼面板(9)的下侧端部处分别通过螺丝固定有一个扣件(10),该扣件(10)分别扣接在扣接在“L”状卡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位置的屋面板(7)或楼面板(9)通过扣件(10)卡在主梁(2)的靠近房屋内侧的卡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8)与主梁(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边框(11),边框(11)上设置有“L”状卡槽,并通过该卡槽与主梁(2)上的卡槽相固定,在该边框(11)卡槽相对的另一端处还设置有一个挡板用于固定墙面板(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10)的结构为“Z”字形或“C”字形,在“Z”字型扣件(10)上还设置有一个突起的限位包。
【文档编号】E04B1/38GK204059595SQ20142054431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陈伟 申请人:陈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