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角护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897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角护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修材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墙角护角。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向往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家居环境质量的重视也随之提高。好的装修不仅能改善室内的环境,使人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保护室内的主体结构,延长主体结构寿命。因此,人们在装修时,都会在墙角安装墙角护角,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墙角碰撞受损,而且还能增加装饰效果。

目前,墙角护角一般是通过粘胶粘在墙面上,或者用螺钉等部件直接固定在墙面上的。例如公告号为CN 203769226 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墙角护角,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人们不小心撞到墙角护角,会对墙角护角造成冲击,长此以往,有可能会使得墙角护角与墙面的连接处出现松动,甚至造成墙角护角脱落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角护角,在受到撞击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与墙面的连接处发生松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角护角,包括内侧为直角面、外侧为圆弧面的护角本体,以及内侧为圆弧面的外板;所述护角本体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外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的滑块。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人撞到墙角护角时,会与外板接触;一般来说,产生的撞击力并不会与外板垂直,如此,形成的撞击力会使到外板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以通过外板的滑动来削弱对护角板体的直接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角本体与墙体的连接处出现松动的弊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移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弹簧与第二滑槽的槽壁连接;所述外板与移动块可拆卸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外板在受到撞击而发生移动时,会带着移动块移动;而移动块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反过来带动外板复位。

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外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螺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外板上的第二螺孔和移动块上的第一螺孔对齐,然后用螺钉同时旋入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即可将外板与移动块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板的内侧与第一滑槽的槽底具有间隙。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避免外板的内侧与第一滑槽大面积的接触,从而减小了外板与第一滑槽的摩擦力;避免外板在受到撞击时,不易移动。

优选地,所述外板的外侧贴有缓冲垫。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缓冲垫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人在撞击到外板上时,不会过于疼痛。

优选地,所述护角本体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有安装角板。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安装角板预先用粘胶或螺钉固定在墙壁上;然后将外板安装在护角本体上,最后将护角本体安装在安装角板上即可。如此,用户在需要更换外板时,可先将护角本体直接从安装角板上拆下,然后再将外板与移动块分离,最后将外板从第一滑槽中滑出即可。

优选地,所述安装角板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磁铁;所述护角本体的内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对应地设置有若干磁铁。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直接通过磁吸的方式,将护角本体固定在安装角板上,拆装非常方便。

优选地,所述安装角板上的磁铁凹陷于安装角板的外侧表面;所述护角本体上的磁铁凸出于护角本体的内侧表面。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护角本体上的磁铁在与安装角板上的磁铁吸住时,护角本体上的磁铁能够陷入到安装角板的凹陷处,如此,护角本体与安装角板就不易发生相对的滑动,增加了护角本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墙角护角其中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中墙角护角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安装角板;11、凹槽;2、护角本体;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3、外板;31、滑块;32、第二螺孔;4、移动块;41、第一螺孔;5、弹簧;6、缓冲垫;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照图1、图2,一种墙角护角,包括安装角板1、护角本体2以及外板3;安装角板1为L形,其内侧和外侧均为直角面;护角本体2的内侧为直角面、外侧为圆弧面;外板3的内侧为圆弧面,外侧也同样为圆弧面。

参照图1、图2,安装角板1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11,每一凹槽11内均安装有磁铁7,该磁铁7不超出凹槽11的槽口。同时,在护角本体2的内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对应地设置有若干磁铁7,护角本体2上的磁铁7凸出于护角本体2的内侧表面,且凸出的距离正好与所述凹槽11内的磁铁7与槽口的距离相等。如此,可先将安装角板1固定在墙面上后,再将护角本体2通过磁铁7吸在安装角板1上。

参照图2,护角本体2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21,外板3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槽21配合的滑块31,如此,将外板3上、下端的滑块31卡入到第一滑槽21内后并推动外板3,即使将外板3装入到第一滑槽21内;并且外板3能够沿着第一滑槽21滑动。为了减小外板3与第一滑槽21之间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将外板3的内侧与第一滑槽21的槽底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此,仅由外板3上的滑块31与第一滑槽21接触。

参照图1、图3,另外,第一滑槽21的槽底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22,第二滑槽22内滑移设置有移动块4;移动块4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弹簧5与第二滑槽22的槽壁连接;在弹簧5的作用下,移动块4的位置保持在第二滑槽22的中间。在移动块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孔41,同时,在外板3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螺孔32;如此,在将外板3装入到第一滑槽21内后,使外板3上的第二螺孔32与移动块4上的第一螺孔41对齐,然后将螺钉同时拧入到第一螺孔41和第二螺孔32内,即可将外板3与移动块4固定。如此,当外板3在第一滑槽21内滑动时,能够带动移动块4在第二滑槽22内滑动。

另外,外板3的外侧还贴有缓冲垫6,缓冲垫6可由硅胶或橡胶制成,并通过胶水固定在外板3上;如此,一方面能够将上述的螺钉隐藏,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人在撞到外板3时,感觉更舒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