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362阅读:2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休闲洗浴领域,尤其是温泉泡池。



背景技术:

通常,温泉泡池由池体、进水系统、出水系统构成,其中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进水管,出水系统由排水口、溢水口与出水管连接而成,注水口、溢水口安装在池体侧壁上端,排水口安装在池底,池体内侧表面通常铺贴有陶瓷或木质材料。进一步的,为补充热浴过程中温泉热量散发和水位降低,还设有补水口,补水口通常位于池体侧壁或池体上方。热浴过程中,首先通过注水口使温泉注入池体到达一定深度,再在客户开始使用时通过补水口向池体中慢速补充温泉,温泉液面超过溢水口时经溢水口排出。其问题是,注水口注入温泉完成后客户再进入池体通常使温泉经溢水口溢出造成地热水资源的浪费;另外,通常的泡池只具有温泉浸泡的理疗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具有冲浴按摩、浸泡理疗的功能,而且能减少地热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包括池体、杆状物、进水系统、出水系统,所述杆状物至少有一端固定于池体外侧表面,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进水管,注水口设于杆状物上且投影位于池体侧壁顶端围成的平面内,注水口与池体内底面高度差不小于1.8米,所述池体的内侧表面为麦饭石层,所述杆状物中空,内设进水管。

所述注水口至少有2个,任意两个注水口的间距不小于50厘米。

所述杆状物靠近池体一侧呈弧形,两端固定在池体外侧表面,横跨池体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顶部注入温泉,注入过程中客户即可冲淋,冲淋具有按摩头、颈、肩、背的作用;注入完成后浸泡,由于客户在注入温泉过程中即在池体内,避免了温泉大量溢出造成的地热资源的浪费;多个注水口有利于多人同时冲淋,提高利用效率;池体内侧表面的麦饭石有助于净化水质、吸附温泉中的汞、铅等有害元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包括池体1、杆状物2、进水系统、出水系统3,所述杆状物2至少有一端固定于池体1外侧表面,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4、进水管5,注水口4设于杆状物2上且投影位于池体1侧壁顶端围成的平面内,注水口4与池体1内底面高度差不小于1.8米以方便客户站立冲淋。

本实施例中,注水口4有3个,任意两个注水口4的间距不小于50厘米以避免多名客户互相之间的干扰。

池体1的内侧表面设有麦饭石层6,麦饭石有助于净化水质、吸附温泉中的汞、铅等有害元素。

杆状物2中空,内设进水管5,使造型更为整体化。

杆状物2靠近池体1一侧呈弧形,远离池体1一侧呈兔子轮廓,两端固定在池体1外侧表面,横跨池体1中心,从而加强温泉泡池的整体景观点缀效果。

不难想象的,杆状物2还可以呈现“7”型,竖直端固定于池体1外侧表面,横平端指向池体1中心方向。

当客户准备使用温泉泡池时,由注水口4从池体1上方注入温泉,此时客户即可进入温泉泡池进行冲淋,冲淋具有按摩头、颈、肩、背的作用;当温泉注入完成后,由于客户始终在池体1内,避免了注入温泉后再进入池体1造成温泉大量溢出从而致使地热资源的浪费;另外,多个注水口4有利于多人同时冲淋,提高利用效率;池体内侧表面的麦饭石有助于净化水质、吸附温泉中的汞、铅等有害元素。



本技术:
中没有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型温泉泡池,包括池体、杆状物、进水系统、出水系统,所述杆状物至少有一端固定于池体外侧表面,进水系统包括注水口、进水管,注水口设于杆状物上且投影位于池体侧壁顶端围成的平面内,注水口与池体内底面高度差不小于1.8 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冲淋按摩和浸泡理疗双重功能,并避免了开始浸泡时温泉水满溢造成的地热水资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启云
技术研发日:2017.09.27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