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四角亭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0349阅读:6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四角亭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设计及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仿古四角亭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中大多采用木结构,而现代仿古建筑为了保持传统建筑的风貌并且产生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结构、体量和外观,需要对传统木结构进行改造,四角亭是大量采用木结构的典型代表,在现代仿古建筑中也是现代与传统建造方式矛盾的综合体现。但是在现代建筑所需要的结构体量的情况下,传统木结构就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耐久性,例如在梁挠度过大的情况下出现拔榫现象,例如使用寿命问题。举例来说,传统木结构中木柱与柱墩的链接,大多采用直接放置在柱础上,靠自身结构的重量解决链接问题。在现阶段传统木结构也要考虑到房屋的抗震、防腐、稳定等问题,而且现代的仿古建筑柱础多采用混凝土基础,与传统建筑相比,柱础环境有所改变,为了更好的解决柱脚腐烂、柱脚链接的问题,需要对柱脚连接进行重新设计,以增强整体性,提高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方式但进行了现代方式改造的四角亭建造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完美保持传统四角亭的建筑风貌,又可以符合现代建筑规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古四角亭的建造方法,所述四角亭由四根木柱作为主要支撑,通过梁柱结构支撑屋顶,其特征在于,木柱的顶端通过榫卯结构安装檐枋、檐垫板及抹角梁,其上搭建屋面,在木柱的横梁的链接处竖直插入一根插筋,插筋贯穿横梁并插入木柱中,在木柱下方与座槛的链接处,在座槛中预先插入拉接钢筋,在座槛与木柱柱脚链接时将拉接钢筋插入木柱中,在木柱柱脚与混凝土柱础的链接处,在柱脚上预先套上钢套箍,在混凝土柱础上预先设置连接钢板,然后将钢套箍与连接钢板链接。

优选地,在所述柱脚柱础链接处,所述木柱的底部的侧边向内凹陷,在所述木柱底部外周的凹陷部位套上钢套箍,钢套箍包裹木柱底部侧边及底面,钢套箍外径与木柱外径相同使得钢套箍外表面与木柱外表面平齐,在钢套箍上相对的位置打孔并用螺栓对穿连接,在混凝土柱础上设置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通过预铸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柱础上,在钢套箍底部设置防潮膜,然后将钢套箍与连接钢板连接。

更优选,在钢套箍底部外侧焊接有加劲板,加劲板一侧与钢套箍侧面连接,并且加劲板底部与连接钢板接触。

进一步,在钢套箍与加劲板的外侧浇铸有混凝土砌护,混凝土砌护的高度与钢套箍高度相同,并且混凝土砌护的外径与混凝土柱础的外径相同。

另外优选地,在钢套箍底部的侧面开有排水洞口。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建造方法,建造的四角亭完美保持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同时采用的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安全性,建造的四角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建造的四角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四角亭结构中梁柱链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四角亭结构木柱柱脚与座槛链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四角亭柱脚柱础链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字母a所示位置所看的横截面图。

在图中:1、木柱;2、檐枋;3、檐垫板;4、抹角梁;5、插筋;6、檐椽;7、座槛;8、拉接钢筋;9、钢套箍;10、螺栓;11、混凝土砌护;12、加劲板;13、排水洞口;14、混凝土柱;15、预铸螺栓;16、连接钢板;17、防潮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所采用的仿古四角亭建造方法也采用木柱1作为主要支撑,通过梁柱结构支撑屋顶,木柱的顶端通过榫卯结构安装檐枋2、檐垫板3及抹角梁4,其上搭建屋面。但是在本发明中,参见图2,在木柱的横梁的链接处竖直插入一根插筋5,插筋贯穿横梁并插入木柱中,使得梁柱的链接在榫卯的基础上更加稳固。

在木柱下方与座槛的链接处,在座槛7中预先插入拉接钢筋8,在座槛与木柱柱脚链接时将拉接钢筋插入木柱中,如图3所示,增加了柱脚的链接整体性。

进一步参见图4,为使得柱脚与柱础的链接能变成交接,在木柱柱脚与混凝土柱础的链接处,在柱脚上预先套上钢套箍9,在混凝土柱础14上预先设置连接钢板16,然后将钢套箍与连接钢板链接。优选地,在所述柱脚柱础链接处,其中木柱的底部的侧边向内凹陷,在该凹陷部位套上钢套箍9,钢套箍包裹木柱底部侧边及底面,钢套箍外径与木柱外径相同使得钢套箍外表面与木柱外表面平齐,在钢套箍上相对的位置打孔并用螺栓10对穿连接,在钢套箍底部的侧面开有排水洞口13,在混凝土柱础上设置连接钢板16,所述连接钢板通过预铸螺栓15固定在混凝土柱础上,在钢套箍底部设置防潮膜17,然后将钢套箍与连接钢板连接。

优选地,在钢套箍底部外侧焊接有加劲板12,加劲板一侧与钢套箍侧面连接,并且加劲板底部与连接钢板接触。进一步,在钢套箍与加劲板的外侧浇铸有混凝土砌护11,混凝土砌护的高度与钢套箍高度相同,并且混凝土砌护的外径与混凝土柱础的外径相同。

参见图5,示出了图4中字母a处的横截面。结合图4,螺栓10对穿连接钢套箍和木柱,使得钢套箍固定在木柱上,根据木柱直径和钢套箍与连接钢板的连接强度,可以采用一对螺栓或者多对螺栓,螺栓上下交叉对穿木柱。钢套箍外侧加装加劲板,加劲板对称分布,使得柱脚链接受力均匀。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建造方法,建造的四角亭完美保持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同时采用的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安全性,建造的四角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古四角亭的建造方法,所述四角亭由四根木柱作为主要支撑,通过梁柱结构支撑屋顶,木柱的顶端通过榫卯结构安装檐枋、檐垫板及抹角梁,其上搭建屋面,在木柱的横梁的链接处竖直插入一根插筋,插筋贯穿横梁并插入木柱中,在木柱下方与座槛的链接处,在座槛中预先插入拉接钢筋,在座槛与木柱柱脚链接时将拉接钢筋插入木柱中,在木柱柱脚与混凝土柱础的链接处,在柱脚上预先套上钢套箍,在混凝土柱础上预先设置连接钢板,然后将钢套箍与连接钢板链接。本发明的方法建造四角亭保持了建筑的传统风貌,同时满足了现代建筑的规范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姜丛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