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属于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易遇到以下几种情况:(1)需方计划有误差,导致混凝土剩余较多(混凝土已出站有一定时间,但距初凝时间还长);(2)搅拌站内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某一车混凝土比原计划多生产几方(在罐容范围内);(3)由于细集料含水突变或粗骨料级配差,导致生产的混凝土粗骨料偏多或工作性较差等,不能满足需方要求(如楼梯施工混凝土要求坍落度较小,泵送混凝土要求坍落度大)等等。上述情况中的这些新拌混凝土并未出现质量问题,仍可回收使用,但由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体积大,在已载量较大或满载时,很难进行调整(即使进行调整,也不能保证调整后的混凝土是均匀的),若是分流到几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此时每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的载量较小,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混凝土的调整,实现新拌混凝土的回收利用,降低报废率,并保证质量,节约资源,增加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实现混凝土搅拌站新拌混凝土的回收利用,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由引道、防溜梯、护栏和溜槽组成,其中:所述引道为三棱柱结构,其两侧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引道的顶部和两侧设置有护栏,所述引道前端设置有防溜梯,所述溜槽设置于其中一个护栏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引道为坚实的道路,其截面坡度小于等于20%,高程为2.7m~2.9m,宽度大于等于3.3m,道路路面粗糙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溜梯水平方向平行固定于所述引道上,为两个长0.4m、宽0.25m、高0.15m的棱柱体混凝土实心块,一块紧靠引道左侧,一块设置在引道右侧,且两块防溜梯最小间距宜为2.0m~2.1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护栏为坚实的混凝土实心墙、砖墙或不锈钢杆件等中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溜槽固定于引道末端护栏上,材质为铁或不锈钢,高度可调,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且溜槽伸出端最低点距地面的高度大于等于4.0m。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以将满载或已载量较大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可回收利用的新拌混凝土,通过该平台分流到几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然后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混凝土的调整,实现新拌混凝土的回收利用,降低报废率,并保证质量,节约资源,增加效益。
引道前端的防溜梯利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坡道上停靠,防止溜车,出现事故,保证安全。
引道末端和两侧的护栏用于防护,避免人、车坠落,出现事故,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溜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引道,2为护栏,3为溜槽,4为防溜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请参照图1,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包括引道1、护栏2、溜槽3和防溜梯4。所述防溜梯4设置在引道1前端,所述护栏2设置在引道1两侧和末端,所述溜槽3设置在护栏2上,组成一个整体。所述引道1为坚实的道路,坡度不宜超过20%,高程宜为2.7m~2.9m,宽度不宜小于3.3m,路面粗糙化处理。所述防溜梯4水平方向平行固定在所述引道1上,为两个长0.4m、宽0.25m、高0.15m的棱柱体混凝土实心块,一块紧靠引道左侧,一块设置在引道右侧,且最小间距宜为2.0m~2.1m。所述护栏2为坚实的混凝土实心墙、砖墙或不锈钢杆件等中任一种。所述溜槽3固定在引道末端护栏2上,为铁或不锈钢材质,高度可调,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且溜槽2伸出端最低点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4.0m。
需要进行分流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倒车进入所述引道1,倒车时车轮避开所述防溜梯4,完全倒进所述引道1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略微调整,使其前轮停靠在所述防溜梯4,用于分流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进料口处在所述溜槽3伸出端的正下方,需要进行分流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的新拌混凝土通过所述溜槽3进入到用于分流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实现新拌混凝土分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新拌混凝土分流平台实现了新拌混凝土的回收利用,降低报废率,并保证质量,节约资源,增加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