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2855发布日期:2018-12-12 00:1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桁架:一种由杆件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结构。桁架由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

桁架的优点是杆件主要承受拉力或压力,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节约材料,减轻结构重量。常用的有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桁架、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木桁架、钢与木组合桁架、钢与混凝土组合桁架。

在预应力叠合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和底板刚度的技术要求由低到高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预应力叠合板通过从平板式到抗剪钢筋式再到加强肋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强肋的应用,降低了生产效率和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预应力叠合板的应用主要有平板式、钢管桁架式和混凝土肋式,而且钢管桁架式是目前主流。钢管桁架式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钢管桁架式刚度较小,叠合板施工时脚手架措施难度大;2、钢管桁架式的钢管内需浇灌高强微膨胀混凝土,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及制备方法,c型钢槽中的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一起成型,简化了叠合板的加工制作工艺,有利于降低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加工成本,c型钢与槽内填充的混凝土共同作用,给底板提供了很大的刚度,c型钢高度的变化,满足底板不同刚度的要求,c型钢槽内混凝土与底板一同浇筑,提高生产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包括c型钢及带翼钢筋桁架,所述c型钢下表面两端分别与带翼钢筋桁架顶端相连,所述带翼钢筋桁架截面为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带翼钢筋桁架包括腹杆钢筋及上弦筋,所述上弦筋两侧分别于腹杆钢筋相连,所述腹杆钢筋上端向外侧弯折。

有选的,所述带翼钢筋桁架还包括下弦筋。

优选的,c型钢的壁厚为0.5~4mm。

优选的,所述c型钢的高度为50~200mm,所述c型钢的宽度为30~150mm。

优选的,所述c型钢的侧边开孔,直径为4~10mm。

优选的,所述c型钢内部横向设置有钢筋,所述钢筋两端分别设置于c型钢的侧边的开孔内。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桁架生产出来之后,流动到焊接成型机位;

步骤二:薄钢板通过移动设备,流动到焊接机位;

步骤三:焊接机实施焊接,把带翼钢筋桁架与薄钢板焊接在一起;

步骤四:带翼钢筋桁架与薄钢板过一道弯折机构,对薄钢板挤压成型为c型钢;

步骤五:带翼钢筋桁架在吊装至叠合板产线相应固定位置;

步骤六:c型钢槽内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一起浇筑;

步骤七:养护成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混凝土的强度为c30~c60。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c型钢槽内混凝土浇筑与底板混凝土浇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c型钢槽中的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一起成型,简化了叠合板的加工制作工艺,有利于降低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加工成本。

(2)c型钢与槽内填充的混凝土共同作用,给底板提供了很大的刚度,c型钢高度的变化,满足底板不同刚度的要求。

(3)c型钢槽内混凝土与底板一同浇筑,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翼钢筋桁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c型钢内浇灌有混凝土时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包括c型钢1及带翼钢筋桁架2,c型钢1下表面两端分别与带翼钢筋桁架2顶端相连,带翼钢筋桁架2截面为倒三角形,c型钢1的壁厚为0.5~4mm,c型钢1的高度为50~200mm,c型钢1的宽度为30~150mm,c型钢1的侧边开孔,直径为4~10mm,组合桁架肋采用的c型钢1,钢板厚度符合焊接传力的要求;桁架采用带翼的钢筋桁架2,材质不低于hrb400;c型钢1的底面与带翼的钢筋桁架2的两翼采用角焊缝焊接,c型钢1内部横向设置有钢筋11,所述钢筋11两端分别设置于c型钢1的侧边的开孔内。

如图3所示,带翼钢筋桁架2包括下弦筋21、腹杆钢筋22及上弦筋23,上弦筋23两侧分别于腹杆钢筋22相连,腹杆钢筋22上端向外侧弯折,下弦筋21贴紧弯折向两侧的腹杆钢筋22,下弦筋21也可以取消。

如图4所示,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桁架生产出来之后,流动到焊接成型机位;

步骤二:薄钢板通过移动设备,流动到焊接机位;

步骤三:焊接机实施焊接,把带翼钢筋桁架2与薄钢板焊接在一起;

步骤四:带翼钢筋桁架2与薄钢板过一道弯折机构,对薄钢板挤压成型为c型钢1;

步骤五:带翼钢筋桁架2在吊装至叠合板产线相应固定位置;

步骤六:c型钢1槽内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一起浇筑;

步骤七:养护成型。

组合桁架的外观钢筋桁架是倒三角形式,c型钢底面与钢筋桁架焊接;c型钢的高度可以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行调节;c型钢槽内浇筑混凝土;带翼钢筋桁架的成型工艺采用一体成型机;c型钢侧边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开孔;组合横架采用带翼的钢筋桁架;桁架生产出来之后,直接流动到焊接成型工位;桁架跟钢薄板焊接,经过一道弯折机构挤压成型为c型钢,或钢筋直接与成品c型钢焊接成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板用组合桁架及制备方法,包括C型钢及带翼钢筋桁架,所述C型钢下表面两端分别与带翼钢筋桁架顶端相连,所述带翼钢筋桁架截面为倒三角形,该发明制备工艺简单,C型钢槽中的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一起成型,简化了叠合板的加工制作工艺,有利于降低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加工成本,C型钢与槽内填充的混凝土共同作用,给底板提供了很大的刚度,C型钢高度的变化,满足底板不同刚度的要求,C型钢槽内混凝土与底板一同浇筑,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管仁彪;宫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智聚装配式绿色建筑创新中心南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0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