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92636发布日期:2019-04-23 20:4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的建筑施工领域,多数采用框架结构,楼板为现场浇混凝土一次成型。在施工时,往往楼板浇筑混凝土时厚度不易控制且表面平整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传统的现浇楼板厚度控制方法有:1)拉50控制线,卷尺测量;2)取一根约50cm长钢筋,从端部量取同板厚的长度并延横向焊接一根短钢筋,进行插测;

但传统方法往往存在以下弊端:1)对于50线控制法,拉线过程较繁琐,拉线后不便于工人施工,且楼板厚度的控制过于依赖50线的精准度;2)对于钢筋插测控制法,此工具虽测量位置灵活,但由于测量工具无法独立放置,测量方式具有瞬时性,工人只能靠插测-找平-再插测-再找平的方式进行反复操作,较为繁琐。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施工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楼板厚度控制模块。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包括控制体加工模具、板厚控制体与固定件,所述的控制体加工模具为直径为50毫米的pvc材质管,长度和板厚相同,使用时先将其剖为对称的两半,然后用胶带封住断面,恢复形状,所述板厚控制体为实心圆柱体,高度和板厚相同,将与楼板混凝土标号相同的预制砂浆,倾倒入控制体加工模具中,待养护至一定强度,即制作成板厚控制体,所述固定件为直径3毫米、长度40毫米的镀锌水泥钉,预埋在板厚控制体内部,镀锌水泥钉的一半没入板厚控制体内,另一半露出板厚控制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施工前将直径为50mm,长度为板厚(150mm)的pvc管,剖为对称的两半,然后用胶带封住断面,恢复整体形状,制作完成控制体加工模具。

s2:拌制同楼板混凝土标号的砂浆,灌注于直径50mm的控制体加工模具内;

s3:在砂浆初凝开始,终凝前,将一根规格为3×40mm的镀锌水泥钉,插入砂浆内,插入深度为水泥钉长度的一半,注意水泥钉尖朝外,表面压实并平整;

s4:待一定时间后,将控制体加工模具脱模,养护,制作完成板厚控制体;

s5:在现浇板钢筋安装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按预设的距离(一般为2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将板厚控制体倒转180度,将其固定于楼板底部模板中,使水泥钉露出的部位全部没入楼板底部模板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楼板厚度控制模块,是在钢筋安装完成后,在混凝土浇筑前,按预设的距离将该预制好的模块固定于模板上,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方便控制板厚及表面平整度,利用该模块,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不增加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控制体加工模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板厚控制体与底部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控制体加工模具;2、板厚控制体;3、固定件;4、左半部分;5右半部分;6、底部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控制体加工模具1、板厚控制体2、固定件3。

所述的控制体加工模具1为直径为50mm的pvc材质管,长度和板厚相同。使用时先将其剖为对称的两半,形成如图1所示的左半部分4和右半部分5,然后用胶带封住断面,恢复整体形状。

所述板厚控制体2为实心圆柱体,高度和板厚相同。将与楼板混凝土标号相同的预制砂浆,倾倒入控制体加工模具1中,待养护至一定强度,即制作成板厚控制体2。

所述固定件3为直径3mm、长度40mm的镀锌水泥钉,将水泥钉的尖部朝上,预埋在板厚控制体2内部,镀锌水泥钉3的一半(钉帽部分)没入板厚控制体2内,另一半(钉尖部分)露出板厚控制体2。

本发明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施工前将直径为50mm,长度为板厚(150mm)的pvc管,剖为对称的两半,然后用胶带封住断面,恢复整体形状,制作完成控制体加工模具。

s2:拌制同楼板混凝土标号的砂浆,灌注于直径50mm的控制体加工模具内;

s3:在砂浆初凝开始,终凝前,将一根规格为3×40mm的镀锌水泥钉,插入砂浆内,插入深度为水泥钉长度的一半,注意水泥钉尖朝外,表面压实并平整;

s4:待一定时间后,将控制体加工模具脱模,养护,制作完成板厚控制体;

s5:在现浇板钢筋安装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按预设的距离(一般为2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将板厚控制体倒转180度,将其固定于楼板底部模板6中,使水泥钉露出的部位全部没入楼板底部模板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一种楼板厚度控制模块,包括控制体加工模具、板厚控制体与固定件,所述的控制体加工模具为直径为50毫米的PVC材质管,长度和板厚相同,使用时先将其剖为对称的两半,然后用胶带封住断面,所述板厚控制体为实心圆柱体,高度和板厚相同,将与楼板混凝土标号相同的预制砂浆,倾倒入控制体加工模具中,待养护至一定强度,即制作成板厚控制体,固定件为直径3毫米、长度40毫米的镀锌水泥钉,预埋在板厚控制体内部,镀锌水泥钉的一半没入板厚控制体内,另一半露出板厚控制体;在混凝土浇筑前,按预设的距离将该预制好的模块固定于模板上,方便控制板厚及表面平整度。

技术研发人员:白秉英;岳齐贤;王红霞;孙叔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31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