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筑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结构。例如倒锥体建筑结构等建筑结构具有与其他普通建筑结构不同的外观,看起来比较新奇,具有科技感,人们比较亲睐。
现有的倒锥体建筑结构的建设中,一般采用钢结构,其中包括:多个斜钢柱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并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使多个斜钢柱形成倒锥体的侧壁轮廓。当倒锥体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因为斜钢柱的弯曲、剪切变形,会产生较大的下沉变形和沿径向的侧向变形,因此,倒锥体建筑结构的竖向刚度相对较差。为了增加倒锥体建筑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在多个斜钢柱侧面或者斜钢柱之间设置多个钢斜撑。具体地,钢斜撑的上端顶靠或固定在多个斜钢柱侧面或者斜钢柱之间,另一端支撑或固定在倒锥体建筑结构外侧的地面上,进而可以支撑整个倒锥体建筑结构,提高倒锥体建筑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倒锥体建筑结构中,需要设置多个钢斜撑,且多个钢斜撑需要支撑或固定在倒锥体建筑结构外侧的地面上。一方面会使整个倒锥体建筑结构的外部伸出多个“支腿”,影响外观效果,极大地削弱了建筑效果的表现力;另一方面,由于额外增加的钢斜撑承受较大的荷载,且需要从多个钢斜撑靠上的部位延伸至倒锥体建筑结构外侧的地面,增加了材料和焊接工作量,进而降低了建筑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在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和表现力的前提下,增加整体结构竖向刚度,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包括固定在地面的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柱,多个所述斜柱围成倒锥体形状,沿多个所述斜柱的环向螺旋设置有螺旋环道,所述螺旋环道与多个所述斜柱固定连接,以将多个所述斜柱固定为一体,还包括设置在多个所述斜柱之间的多个拉杆,多个所述拉杆与多个所述斜柱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拉杆形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环道设置在多个所述斜柱的外侧和/或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环道包括设置在多个所述斜柱的外侧的第一螺旋环道,和设置在多个所述斜柱的内侧的第二螺旋环道,所述第一螺旋环道和所述第二螺旋环道在所述斜柱的上方连续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环道与多个所述斜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设有用于将所述螺旋环道与多个所述斜柱固定连接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环道为钢板箱形梁,所述钢板箱形梁靠近多个所述斜柱的外侧或内侧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拉杆为环形,且每个所述拉杆依次与多个所述斜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拉杆沿环向设置,且沿多个所述斜柱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为钢板、钢棒或钢拉索。
进一步地,所述斜柱为横截面为长扁形的钢柱,且横截面的长边沿所述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径向延伸。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斜柱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大于60°且小于9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包括固定在地面的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柱,多个斜柱围成倒锥体形状,为了增加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沿多个斜柱的环向螺旋设置有螺旋环道,螺旋环道与多个斜柱固定连接,以将多个斜柱固定为一体,还包括设置在多个斜柱之间的多个拉杆,多个拉杆与多个斜柱固定连接,多个拉杆形成网状结构。这样,多个斜柱被螺旋环道固定为一体,且螺旋环道可以给多个斜柱一个环箍的作用,同时多个拉杆与多个斜柱固定连接且多拉杆形成网状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倒锥体结构的整体性,进而可以增加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相比现有技术,不用设置固定在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外侧的地面上的钢斜撑,进而在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和表现力的前提下,增加整体结构竖向刚度,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设置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螺旋环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螺旋环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上设置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斜柱与螺旋环道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和未设置螺旋环道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斜柱顶节点竖向变形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
附图标记:
1-斜柱;2-螺旋环道;21-第一螺旋环道;22-第二螺旋环道;3-拉杆;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或装配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在地面的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柱1,多个斜柱1围成倒锥体形状,沿多个斜柱1的环向螺旋设置有螺旋环道2,螺旋环道2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以将多个斜柱1固定为一体,还包括设置在多个斜柱1之间的拉杆3,多个拉杆3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多个拉杆3形成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在地面的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柱1,多个斜柱1围成倒锥体形状,为了增加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整体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强度,沿多个斜柱1的环向螺旋设置有螺旋环道2,螺旋环道2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以将多个斜柱1固定为一体,还包括设置在多个斜柱1之间的多个拉杆3,多个拉杆3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多个拉杆3形成网状结构。这样,多个斜柱1被螺旋环道2固定为一体,且螺旋环道2可以给多个斜柱1一个环箍的作用,同时多个拉杆3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且多拉杆3形成网状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倒锥体结构的整体性,进而可以增加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相比现有技术,不用设置固定在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外侧的地面上的钢斜撑,进而在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和表现力的前提下,增加整体结构竖向刚度,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沿多个斜柱1的环向螺旋设置的螺旋环道2,可以对多个斜柱1起到一个环箍和固定的作用,其中,螺旋环道2可以设置在多个斜柱1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多个斜柱1的内侧。当然,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螺旋环道2在多个斜柱1的外侧和内侧均设置,使多个斜柱1的外侧和内侧都被螺旋环道2环箍固定,更加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整体性,增加了可承受荷载的强度。
当螺旋环道2在多个斜柱1的外侧和内侧均设置时,可以是外侧的螺旋环道2和内侧的螺旋环道2分开,互不连接;可以是连接固定为一体,以提高环箍固定作用的效果。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螺旋环道2包括设置在多个斜柱1的外侧的第一螺旋环道21,和设置在多个斜柱1的内侧的第二螺旋环道22,第一螺旋环道21和第二螺旋环道22在斜柱1的上方连续为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结构上来说,优选将第一螺旋环道21和第二螺旋环道22在斜柱1的上方连续为一体。同时,第一螺旋环道21和第二螺旋环道22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
为使螺旋环道2不被多个斜柱1挡住,达到使用空间最大化,螺旋环道2与多个斜柱1常预留间隙,再通过其他的连接件将螺旋环道2与每个斜柱1固定连接。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螺旋环道2与多个斜柱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设有用于将螺旋环道2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螺旋环道2包括设置在多个斜柱1的外侧的第一螺旋环道21,和设置在多个斜柱1的内侧的第二螺旋环道22时,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螺旋环道21与多个斜柱1的外侧固定,第二螺旋环道22与多个斜柱1的内侧固定。同时,由于第一螺旋环道21和第二螺旋环道22在斜柱1的上方连续为一体,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的整体性,参照图,螺旋环道2位于斜柱1的上方的部分可以与对应斜柱1的顶端固定。
螺旋环道2可以为钢板等钢材料制成,为了提高螺旋环道2的轴向刚度和抗弯刚度,螺旋环道2为钢板箱形梁,钢板箱形梁靠近多个斜柱1的外侧或内侧设置。
多个斜柱1之间设置的多个拉杆3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参照图2,多个拉杆3为环形,且每个拉杆3依次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拉杆3为环形,其大小且与对应的安装位置的多个斜柱1的位置相适应,每个拉杆3依次与多个斜柱1固定连接,以将多个斜柱1固定为整体。
多个拉杆3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多个拉杆3按照其与斜柱1连接位置需要承受荷载的大小来设置分别的疏密度。另外,多个拉杆3可以是沿多个斜柱1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互不相交;也可以是多个拉杆3错综相交,形成类似网状的结构等。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多个拉杆3沿多个斜柱1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互不相交的方案中,为了方便建设且便于布置,多个拉杆3沿多个斜柱1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另外,拉杆3可以为钢板、钢棒或钢拉索。当然,拉杆3也需要考虑采用抗拉的钢板、钢棒或钢拉索来将多个斜柱1连接。
由于当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因为斜柱1的弯曲、剪切变形,会产生较大的下沉变形和沿径向的侧向变形。因此,为了有针对性的提高斜柱1竖向刚度和沿径向的侧向刚度,且减少材料和成本,参照图2和图5,斜柱1为横截面为长扁形的钢柱,且横截面的长边沿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径向,即垂直于斜柱1主弯矩方向延伸。长扁形的钢柱的沿长边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因此,可在减少材料和成本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提高斜柱1承受沿倒锥体径向的抗弯刚度。
多个斜柱1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角度大小,会影响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得出优选的角度:如图6所示,多个斜柱1与水平面的夹角a的角度大于60°且小于90°。且在此优选角度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可以保证较好承载能力和较好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设置多个拉杆3和螺旋环道2的方案中,为了验证其提高竖向刚度的效果。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和未设置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斜柱顶节点竖向变形在重力荷载(1.0恒载+1.0活载)作用下的模拟计算结果。其中节点编号从与水平轴线夹角0度开始每隔45度逆时针依次编到360度,变形量单位为毫米。正的变形量表示变形方向竖向向上,负的变形量表示变形方向竖向向下。从图中可知,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改变了原有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使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具有更好的空间作用效应,提高了倒锥体螺旋建筑结构的抗下沉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