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型钢预制装配式rc框架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及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建造方式,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有利于缓和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矛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现场施工中,梁柱节点的连接大都布筋复杂、连接困难、存在较多的湿作业,这与预制装配式结构推广的初衷背道而驰,也说明目前缺少一种简单便捷可靠的梁柱节点连接方式可供实际工程使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体系,其梁柱节点的连接直接决定了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是抗震研究的重点及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型钢预制装配式rc框架梁柱节点,其操作简单、结构抗震性、抗变形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埋型钢预制装配式rc框架梁柱节点,包括分别设有箍筋的预制柱和预制梁,所述预制柱的中部横向预埋有柱内型钢,所述柱内型钢的两侧设有箍筋,所述预制梁的端部横向预埋有梁内型钢,所述柱内型钢与所述梁内型钢截面相同,所述梁内型钢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预制梁之外并焊接有转换钢板,所述柱内型钢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预制柱之外也焊接有所述转换钢板,所述柱内型钢远离所述预制柱的端部与所述梁内型钢远离所述预制梁的端部焊接固定,两个所述转换钢板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钢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预制柱内的箍筋布置在所述柱内型钢的两侧并且与其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预制梁内的箍筋布置在所述梁内型钢的两侧并且与其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柱内型钢远离所述预制柱的端部、所述梁内型钢远离所述预制梁的端部距离两个所述转换钢板的距离均为200mm。
优选地,所述转换钢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连接方法,连接节点刚度、承载力及其退化情况均优于现浇节点,混凝土保护层无脱落现象,预制梁连接部分混凝土与转换钢板在预制梁端部位移加载下裂缝发展充分;耗能能力与现浇梁柱节点相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埋型钢预制装配式rc框架梁柱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制柱,2、预制梁,3、柱内型钢,4、梁内型钢,5、转换钢板,6、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预埋型钢预制装配式rc框架梁柱节点,包括分别设有箍筋的预制柱1和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的中部横向预埋有柱内型钢3,所述柱内型钢3的两侧设有箍筋,所述预制梁2的端部横向预埋有梁内型钢4,所述柱内型钢3与所述梁内型钢4截面相同,所述梁内型钢4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预制梁2之外并焊接有转换钢板5,所述柱内型钢3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预制柱1之外也焊接有所述转换钢板5,所述柱内型钢3远离所述预制柱1的端部与所述梁内型钢4远离所述预制梁2的端部焊接固定,两个所述转换钢板5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钢板6焊接固定。
所述预制柱1内的箍筋布置在所述柱内型钢3的两侧并且与其焊接固定。
所述预制梁2内的箍筋布置在所述梁内型钢4的两侧并且与其焊接固定。
所述柱内型钢3远离所述预制柱1的端部、所述梁内型钢4远离所述预制梁2的端部距离两个所述转换钢板5的距离均为200mm。
所述转换钢板5的厚度大于等于16mm。
本连接方法,连接节点刚度、承载力及其退化情况均优于现浇节点,混凝土保护层无脱落现象,预制梁连接部分混凝土与转换钢板在预制梁端部位移加载下裂缝发展充分;耗能能力与现浇梁柱节点相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