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12770发布日期:2020-04-24 18:43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中的临时支撑体系及应用方法,尤其是指,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及应用方法,属于工程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会将原本连续的结构切割开,使部分梁板结构变为悬臂状态,受力工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保证钢筋混凝土梁板受力,通常会在后浇带处加设临时支撑体系。

传统的后浇带临时支撑共有以下几种方法:1、后浇带处支撑与其余区域支撑为一个整体体系,整体拆除全部支撑后按照模板支撑方案支设后浇带处支撑架体。2、后浇带处支撑体系与整体支撑体系分离,形成独立支撑体系,拆模时后浇带处支撑体系予以保留。3、在后浇带旁的粱下浇筑钢筋混凝土小柱做临时支撑。4、后浇带处两侧相应位置设置型钢格构柱。第一种方法会导致现场材料大量混乱堆放,占用场地,二次回顶材料用量大、成本高,且二次回顶易导致主体结构开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第二种方法需占用大量的周转材料和劳动力,导致成本增高,且因支撑未拆除不利于周边的交通组织。第三种方法不但需要浇筑混凝土柱,用时、用料、用工均较多,而且使用完之后的拆除过程比较复杂,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第四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前几种方法的诸多不利,但是型钢格构柱的成本较高,且其重量较大导致运输、安放以及拆除的过程均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结构简单且易于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和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梁体,

所述梁体的下方均支撑有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所述格构柱沿梁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格构柱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分别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斜向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的第一水平拉杆、第二水平拉杆及斜杆,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和底托。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拉杆的长度为600mm,所述第二水平拉杆的宽度为300mm,所述斜杆的长度为100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施工图纸,在后浇带两侧的梁体下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支撑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

s2、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对整体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拆除,留下格构柱,

s3、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梁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格构柱。

进一步,在步骤s1至s3中,所述格构柱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分别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斜向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的第一水平拉杆、第二水平拉杆及斜杆,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和底托。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拉杆的长度为600mm,所述第二水平拉杆的宽度为300mm,所述斜杆的长度为10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的格构柱作为临时支撑体系,可利用项目使用的周转材料,无需另行制作,节省了运输环节,便于搭建和拆除,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可对整体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拆除,留下临时支撑格构柱体系,可节省大量的周转材料以及劳动力。

3、本发明施工简便,利用支撑搭设人员即可完成所有工作。

4、本发明的临时支撑体系拆除后不会产生建筑垃圾,绿色环保。

5、格构柱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影响周边施工的交通,而且提供了施工活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格构柱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1-1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3沿2-2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1和位于后浇带1两侧的梁体2,所述梁体2的下方均支撑有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3,所述格构柱3沿梁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结合图4与图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格构柱3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31、分别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斜向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31的第一水平拉杆32a、第二水平拉杆32b及斜杆33,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34和底托35。所述第一水平拉杆32a的长度为600mm,所述第二水平拉杆32b的宽度为300mm,所述斜杆33的长度为100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施工图纸,在后浇带1两侧的梁体2下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支撑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3,

s2、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对整体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拆除,留下格构柱3,

s3、在后浇带1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梁4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格构柱3。

进一步,在步骤s1至s3中,所述格构柱3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31、分别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斜向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31的第一水平拉杆32a、第二水平拉杆32b及斜杆33,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34和底托35。

本发明利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的格构柱作为临时支撑体系,搭建拆除非常方便,无需另外制作和运输,节约了施工成本。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可对整体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拆除,留下临时支撑格构柱体系,可节省大量的周转料以及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和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梁体的下方均支撑有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所述格构柱沿梁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格构柱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分别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斜向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的第一水平拉杆、第二水平拉杆及斜杆,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和底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拉杆的长度为600mm,所述第二水平拉杆的宽度为300mm,所述斜杆的长度为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施工图纸,在后浇带两侧的梁体下方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支撑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

s2、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对整体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拆除,留下格构柱,

s3、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待后浇带混凝土梁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格构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至s3中,所述格构柱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分别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斜向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的第一水平拉杆、第二水平拉杆及斜杆,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和底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拉杆的长度为600mm,所述第二水平拉杆的宽度为300mm,所述斜杆的长度为100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和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梁体,所述梁体的下方均支撑有数个由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而成的格构柱,所述格构柱沿梁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格构柱包括位于四角的承插型盘扣立杆、连接相邻承插型盘扣立杆的第一水平拉杆、第二水平拉杆及斜杆,所述承插型盘扣立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顶托和底托。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钢筋混凝土梁板后浇带临时支撑体系的应用方法,包括3个步骤。本发明利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搭接的格构柱作为临时支撑体系,可利用项目使用的周转材料,无需另行制作,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值得推广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谭英辉;闫雁军;谭震川;宋自杰;胡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