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6303发布日期:2020-04-10 15:0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路桥施工或船舶修造业中,都会采用到脚手架。现有的脚手架的缺点是高度不能调节,使用不方便,同时不够牢固,在工人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系数不高的问题。同时脚手架一般的使用寿命不长,经常容易损坏,也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更长的建筑装配式脚手架,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为进一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包括底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高度调节杆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杆上的横向梁,所述高度调节杆设置有两个,其顶端分别支承在所述横向梁的两端,所述高度调节杆包括下杆和上杆,所述下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上杆的中空结构,沿所述下杆的轴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杆套设在所述下杆内,所述上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杆上的定位孔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装配式脚手架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杆与所述横向梁通过连接扣件连接,所述连接扣件由三个圆柱体焊接而成,所述圆柱体上开设有径向通孔,与所述圆柱体套接的横向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径向通孔配合使用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侧壁、底壁,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加料孔。

进一步地,所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位于所述底壁的几何中心,其包括旋入孔和卡扣孔,所述旋入孔与所述卡扣孔相连通,所述卡扣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旋入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所述下杆底部外周表面设置有卡扣榫,通过所述卡扣榫对准所述卡扣孔并将所述下杆旋转一定角度后,使得卡扣榫卡在所述底壁上从而将所述下杆固定到所述底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排定位孔,可以通过定位孔来调节高度调节杆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作业,高度调整好后不容易晃动,增强稳定性能;通过设置底座进一步的提高整体脚手架的稳定性能,其中底座设置成圆台形,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整体稳定性能,从而进一步延长脚手架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安全系数,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且底座与高度调节杆可拆卸安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装配式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底座与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如图1-5所示,包括底座1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的高度调节杆20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杆20上的横向梁30,所述高度调节杆20设置有两个,其顶端分别支承在所述横向梁30的两端,所述高度调节杆20包括下杆201和上杆202,所述下杆201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上杆202的中空结构,沿所述下杆201的轴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杆202套设在所述下杆201内,所述上杆201通过连接件203与所述下杆202上的定位孔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件203为连接螺母。通过设置若干排定位孔,可以通过定位孔来调节高度调节杆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作业,高度调整好后不容易晃动,增强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杆202与所述横向梁30通过连接扣件40连接,所述连接扣件40由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焊接而成,所述圆柱体上开设有径向通孔401,与所述圆柱体套接的横向梁30上开设有与所述径向通孔401配合使用的通孔301。具体地,可通过定位销50穿过通孔301和径向通孔401将连接扣件40与横向梁30固定。为了使连接扣件40更稳固的安装在上杆202上,也可在上杆202上开设定位孔,通过定位销50穿过定位孔固定连接扣件,从而使得连接扣件40不会从上杆202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底座10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侧壁103、底壁104,所述下壳体102与所述上壳体10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103一端与所述上壳体10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10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10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底壁104与所述侧壁103固定连接,所述底壁104与所述下壳体102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01上设置有加料孔105。具体地,所述底壁104上设置有卡孔107,所述卡孔107位于所述底壁104的几何中心,其包括旋入孔108和卡扣孔109,所述旋入孔108与所述卡扣孔109相连通,所述卡扣孔109的内径大于所述旋入孔108的内径。

为了实现下杆201和底座10可拆卸连接,从而在所述下杆201底部外周表面设置有卡扣榫206,通过所述卡扣榫206对准所述卡扣孔109并将所述下杆201旋转一定角度后,使得卡扣榫206卡在所述底壁104上从而将所述下杆201固定到所述底座10上。然后通过加料孔105装入底座10的物质,比如沙子等,使底座10能够承受因插入下杆201而受到的外力,保证其能够稳稳地位于地面上。当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各个部件拆卸下来给予收纳。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高度调节杆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杆上的横向梁,所述高度调节杆设置有两个,其顶端分别支承在所述横向梁的两端,所述高度调节杆包括下杆和上杆,所述下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上杆的中空结构,沿所述下杆的轴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杆套设在所述下杆内,所述上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杆上的定位孔连接;

所述上杆与所述横向梁通过连接扣件连接,所述连接扣件由三个圆柱体焊接而成,所述圆柱体上开设有径向通孔,与所述圆柱体套接的横向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径向通孔配合使用的通孔;

所述底座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侧壁、底壁,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壁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加料孔;

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位于所述底壁的几何中心,其包括旋入孔和卡扣孔,所述旋入孔与所述卡扣孔相连通,所述卡扣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旋入孔的内径;

所述下杆底部外周表面设置有卡扣榫,通过所述卡扣榫对准所述卡扣孔并将所述下杆旋转一定角度后,使得卡扣榫卡在所述底壁上从而将所述下杆固定到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装配式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装配式脚手架,包括底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高度调节杆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杆上的横向梁,所述高度调节杆设置有两个,其顶端分别支承在所述横向梁的两端,所述高度调节杆包括下杆和上杆,所述下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上杆的中空结构,沿所述下杆的轴向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上杆套设在所述下杆内,所述上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杆上的定位孔连接;所述上杆与所述横向梁通过连接扣件连接,所述连接扣件由三个圆柱体焊接而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装配式脚手架高度可调节、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更长,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罗强;张玉俊;王开友;刘湘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中建众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5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