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884发布日期:2020-05-26 17:0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



背景技术:

现在围墙的修筑主要是先在地面开挖土方,接着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基础和立柱,然后在立柱之间用砌块砌筑墙体和压顶,最后在墙上抹水泥砂浆和涂料,形成整体。这种传统的施工方式,现场湿作业工序多,施工周期较长;工程结束后,现场会留下大量的建筑垃圾,影响施工环境;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工作量,而且不能起到绿化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包括:

立柱,所述立柱至少为2个;

围板,所述围板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围板包括土壤层、2个混凝土层,2个所述混凝土层平行设置形成土壤容纳空间,所述土壤层设置在所述土壤层容纳空间内;所述围板上设置有种植植物的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壁为混凝土制成的圆柱状结构或向内凹的弧形状结构,所述孔洞向下倾斜,所述孔洞开口凸出于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土壤层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围板顶部具有斜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土壤容纳空间的底部且与相邻的所述立柱相连,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漏水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肥料容纳腔,所述肥料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围板内壁的上部,所述肥料容纳腔内装有肥料,所述肥料容纳腔的侧壁及底部设置有释放孔。

进一步地,所述释放孔的孔径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2~20cm,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5cm。

进一步地,2个所述混凝土层的高度大于所述土壤层的高度,所述土壤层的顶端及2个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形成长条状植物种植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结构简单、节省人力、环保节能、施工周期短,且能达到绿化的效果。斜面使得下雨天雨水将植物种植空间内的泥巴溅起时可以顺着斜面冲走,从而保证了围板的美观;底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有助于将水即时排出,从而避免了雨天或者浇灌时围板内水过多无法排出而出现植物烂根的现象;肥料容纳腔设置在内壁的上部,从而确保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围墙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围墙的围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立柱;2、围板;201、孔洞;202、斜面;203、土壤层;204、混凝土层;205、肥料容纳腔;206、植物种植空间;3、底板;301、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包括立柱1、围板2,所述立柱1至少为2个;所述围板2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立柱1之间,所述围板2包括土壤层203、2个混凝土层204,2个所述混凝土层204平行设置形成土壤容纳空间,所述土壤层203设置在所述土壤层容纳空间内;所述围板2上设置有种植植物的孔洞201。

可以理解的是,围板的左右两侧与立柱固定相连,围板的正面、背面设置有种植槽,种植槽内可以种植花草;如图2所示,围板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土壤层,正面和背面为混凝土层,如此,为植物提供了土壤环境,且结构简单。

具体地,所述孔洞201的侧壁为水泥板制成的圆柱状结构或向内凹的弧形状结构,所述孔洞向下倾斜,所述孔洞开口凸出于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土壤层相连;所述孔洞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如此,便于植物生长,且结构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板顶部具有斜面202,所述斜面202的坡度为45°~60°。如此,下雨天雨水将植物种植空间内的泥巴溅起时可以顺着斜面冲走,从而保证了围板的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设置在所述土壤容纳空间的底部且与相邻的所述立柱1相连,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漏水孔301。如此,土壤层内的水可以通过漏水孔排出。

具体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肥料容纳腔206,所述肥料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围板内壁的上部,所述肥料容纳腔内装有肥料,所述肥料容纳腔的侧壁及底部设置有释放孔;所述释放孔的孔径为3~5mm。如此,确保了植物生产所需的营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2~20cm,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5cm。如此,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围墙结构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层的高度大于所述土壤层的高度,所述土壤层的顶端及2个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形成长条状植物种植空间206。如此,在围板的顶部可以种植植株较大的植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所述立柱至少为2个;

围板,所述围板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围板包括土壤层、2个混凝土层,2个所述混凝土层平行设置形成土壤容纳空间,所述土壤层设置在所述土壤层容纳空间内;所述围板上设置有种植植物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壁为混凝土制成的圆柱状结构或向内凹的弧形状结构,所述孔洞向下倾斜,所述孔洞开口凸出于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土壤层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顶部具有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土壤容纳空间的底部且与相邻的所述立柱相连,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漏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肥料容纳腔,所述肥料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围板内壁的上部,所述肥料容纳腔内装有肥料,所述肥料容纳腔的侧壁及底部设置有释放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孔的孔径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2~20cm,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生态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高度大于所述土壤层的高度,所述土壤层的顶端及2个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形成长条状植物种植空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生态围墙,包括立柱、围板,所述立柱至少为2个;所述围板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围板包括土壤层、2个混凝土层,2个所述混凝土层平行设置形成土壤容纳空间,所述土壤层设置在所述土壤层容纳空间内;所述围板上设置有种植植物的孔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围墙,结构简单,制成成本低,施工周期短。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红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