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4912发布日期:2020-07-10 15:3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其中,板材建筑,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

钢结构建筑以工厂化制造和装配式施工为特征,与钢结构相配合的外墙板的装配化是考核工业化的关键。建筑工业化急需开发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隔音、抗冻、装饰一体化的装配式外墙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隔音、抗冻、装饰效果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外墙建筑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墙体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装饰层、内叶墙、保温层、隔汽层、防火层、外叶墙。所述内叶墙、保温层、隔汽层和防火层通过连接件贯穿连接。

其中,所述保温层由内至外设有内侧板、材料层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与内叶墙的连接处设有结构胶层,所述材料层内固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多组并列设置的梯形加强板,所述加强组件与内侧板、外侧板的连接处通过玻璃纤维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将保温层内均匀分隔出若干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隔汽层为单层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所述隔汽层与保温层的外侧板之间设有基层处理剂。所述防火层由内至外设有内防火板、防火材料层和外防火板,所述防火材料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与内防火板、外防火板之间设有氯氧镁凝胶。所述外叶墙的外侧涂覆有自洁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层为硅钙板或柔性防水腻子层。所述装饰层的厚度为8—12mm。

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均为聚米板。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材料为硬泡聚氨酯。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2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因为内壁设有装饰层,内壁不需要过多装修就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因为增加了隔汽层,可以抵抗在严寒时,屋面结构冷凝界面内侧实际具有的蒸汽渗透阻小于所需值时,导致室内的湿气进入保温层;因为保温层内设有梯形加强板,增加了整体外墙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饰层;2、内叶墙;3、保温层;4、隔汽层;5、防火层;6、外叶墙;7、自洁涂层;31、内侧板;32、材料层;33、外侧板;51、内防火板;52、防火材料层;53、外防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墙体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装饰层1、内叶墙2、保温层3、隔汽层4、防火层5、外叶墙6。所述内叶墙2、保温层3、隔汽层4和防火层5通过连接件贯穿连接。

所述装饰层1为硅钙板或柔性防水腻子层。所述装饰层1的厚度为8—12mm。

所述保温层3由内至外设有内侧板31、材料层32和外侧板33,所述内侧板31与内叶墙2的连接处设有结构胶层,所述材料层32内固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多组并列设置的梯形加强板,所述加强组件与内侧板31、外侧板33的连接处通过玻璃纤维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将保温层3内均匀分隔出若干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内侧板31和外侧板33均为聚米板。所述保温材料为硬泡聚氨酯。所述保温层3的厚度为20—50mm。

因为保温层3的内侧板31和外侧板33使用聚米板材料,属于发泡材料,不容易吸潮,保温效果好的同时,不会因为使用时间久造成塌陷。保温层3内使用玻璃纤维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保温效果,结构更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隔汽层4为单层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所述隔汽层4与保温层3的外侧板33之间设有基层处理剂。所述防火层5由内至外设有内防火板51、防火材料层52和外防火板53,所述防火材料层52为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与内防火板51、外防火板53之间设有氯氧镁凝胶。所述外叶墙6的外侧涂覆有自洁涂层7。

本实用新型主体采用钢结构,外墙采用装配式的保温、结构、装饰一体化外墙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墙体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装饰层(1)、内叶墙(2)、保温层、隔汽层(4)、防火层(5)、外叶墙(6),所述内叶墙(2)、保温层、隔汽层(4)和防火层(5)通过连接件贯穿连接,其中,

所述保温层由内至外设有内侧板(31)、材料层(32)和外侧板(33),所述内侧板(31)与内叶墙(2)的连接处设有结构胶层,所述材料层(32)内固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多组并列设置的梯形加强板,所述加强组件与内侧板(31)、外侧板(33)的连接处通过玻璃纤维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组件将保温层内均匀分隔出若干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所述隔汽层(4)为单层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所述隔汽层(4)与保温层的外侧板(33)之间设有基层处理剂;

所述防火层(5)由内至外设有内防火板(51)、防火材料层(52)和外防火板(53),所述防火材料层(52)为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玻璃纤维网格布与内防火板(51)、外防火板(53)之间设有氯氧镁凝胶;

所述外叶墙(6)的外侧涂覆有自洁涂层(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1)为硅钙板或柔性防水腻子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1)的厚度为8—1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31)和外侧板(33)均为聚米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硬泡聚氨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20—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墙体本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装饰层、内叶墙、保温层、隔汽层、防火层、外叶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因为内壁设有装饰层,内壁不需要过多装修就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因为增加了隔汽层,可以抵抗在严寒时,屋面结构冷凝界面内侧实际具有的蒸汽渗透阻小于所需值时,导致室内的湿气进入保温层;因为保温层内设有梯形加强板,增加了整体外墙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羽际霖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