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175发布日期:2020-05-22 22:1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高层建筑施工一般流程为:地基施工、房屋结构施工、房屋保温施工、房屋装饰施工。传统施工工序都是在现场完成施工,导致现场工作量大、安全隐患多、施工周期长、经济成本高垃圾产生多和无法规模化生产,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实行环保建房。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研制一种适合于运输、建筑寿命长、现场装配简便、不需现场浇铸混凝土、不需二次装修、房屋装配过程不产生垃圾的集成房屋,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换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包括两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均包括两块模板和两块支撑板,两块模板上下平行设置,模板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u形凹槽,凹槽的长度与模板的长度相等,模板上位于凹槽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是由一体结构的水平侧板和倾斜侧板组成,水平侧板的一侧边与凹槽的上槽边一体连接,水平侧板的另一侧边与倾斜侧板的上侧边一体连接,凹槽两侧的倾斜侧板之间的开口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两块模板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a;

在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块模板,上侧的模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a的中心水平面平齐,下侧的模板的下表面与连接模块的下表面平齐,第一连接块中的两块模板的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b;

在另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块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包括上下两块模板,上侧模板的凹槽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凹槽对应平齐,下侧模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板a的中心水平面平齐,并且下侧模板的凹槽与上侧模板的凹槽呈90度交叉设置,第二连接块中的两块模板的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c。

进一步的,连接模块上设置有骨架,骨架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上下侧模板上位于同侧的倾斜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板a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连接模块中两块模板的倾斜侧板的下侧边上一体连接有竖直侧板,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两块模板上同侧的竖直侧板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a焊接在竖直侧板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侧板、倾斜侧板、竖直侧板的长度均与模板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方钢管。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快速实现装配,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插接即可实现墙角的安装,实现了快速组装,并且,可以在连接模块内部填充保温材料,操作非常便捷,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板a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连接块与连接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连接块与连接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竖直侧板;2、倾斜侧板;3、水平侧板;4、凹槽;5、支撑杆;6、支撑板a;7、第一连接块;8、第二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包括两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均包括两块模板和两块支撑板,两块模板上下平行设置,模板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u形凹槽4,凹槽4的长度与模板的长度相等,模板上位于凹槽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是由一体结构的水平侧板3和倾斜侧板2组成,水平侧板3的一侧边与凹槽4的上槽边一体连接,水平侧板3的另一侧边与倾斜侧板2的上侧边一体连接,凹槽4两侧的倾斜侧板2之间的开口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两块模板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a6;

在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7,第一连接块7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块模板,上侧的模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a的中心水平面平齐,下侧的模板的下表面与连接模块的下表面平齐,第一连接块7中的两块模板的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b;

在另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块7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块8,第二连接块8包括上下两块模板,上侧模板的凹槽4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凹槽4对应平齐,下侧模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板a6的中心水平面平齐,并且下侧模板的凹槽4与上侧模板的凹槽4呈90度交叉设置,第二连接块8中的两块模板的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c。

为了提高支撑强度,连接模块上设置有骨架,骨架包括两根支撑杆5,两根支撑杆5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上下侧模板上位于同侧的倾斜侧板2之间,所述支撑板a6固定连接在支撑杆5上。

为了便于连接,连接模块中两块模板的倾斜侧板2的下侧边上一体连接有竖直侧板1,所述支撑杆5固定连接在两块模板上同侧的竖直侧板1的内侧面上,所述支撑板a6焊接在竖直侧板的内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模板是由金属板通过折弯或滚轮压制成型,所以,所述的凹槽4、水平侧板3、倾斜侧板2以及竖直侧板1均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侧板、倾斜侧板、竖直侧板的长度均与模板的长度相等。

所述支撑杆5为方钢管。

在实际施工中,将第二连接块8下表面插接于第一连接块7的上表面上,第二连接块的下侧模板上的凹槽是向下凸出模板的下表面,形成插块,即将插块插入第一连接块上表面的凹槽内,形成榫卯结构,并且插接后,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整体高度与连接模块的整体高度保持一致。

另外,第一连接块7的和第二连接块8插接后,还可以通过支撑柱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块和第一连接块,一方面起到紧固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承受里设置在墙体顶部的屋面重量;作为优选,支撑柱采用螺柱,并且在螺柱上配设有紧固螺母。螺母位于第二连接块的上侧模板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均包括两块模板和两块支撑板,两块模板上下平行设置,模板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u形凹槽,凹槽的长度与模板的长度相等,模板上位于凹槽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是由一体结构的水平侧板和倾斜侧板组成,水平侧板的一侧边与凹槽的上槽边一体连接,水平侧板的另一侧边与倾斜侧板的上侧边一体连接,凹槽两侧的倾斜侧板之间的开口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两块模板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a;

在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块模板,上侧的模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a的中心水平面平齐,下侧的模板的下表面与连接模块的下表面平齐,第一连接块中的两块模板的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b;

在另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块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包括上下两块模板,上侧模板的凹槽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凹槽对应平齐,下侧模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板a的中心水平面平齐,并且下侧模板的凹槽与上侧模板的凹槽呈90度交叉设置,第二连接块中的两块模板的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模块上设置有骨架,骨架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上下侧模板上位于同侧的倾斜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板a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模块中两块模板的倾斜侧板的下侧边上一体连接有竖直侧板,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两块模板上同侧的竖直侧板的内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a焊接在竖直侧板的内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侧板、倾斜侧板、竖直侧板的长度均与模板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金属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方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角连接节点,包括两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均包括两块模板和两块支撑板,两块模板上下平行设置,模板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向下凹陷形成U形凹槽,凹槽的长度与模板的长度相等,模板上位于凹槽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是由一体结构的水平侧板和倾斜侧板组成,水平侧板的一侧边与凹槽的上槽边一体连接,水平侧板的另一侧边与倾斜侧板的上侧边一体连接,凹槽两侧的倾斜侧板之间的开口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两块模板同一侧的两倾斜侧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板A;在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在另一个连接模块的右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块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块。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星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