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5545发布日期:2020-04-14 21:2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建筑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之间设有20mm左右的拼缝,拼缝处容易渗水,严重影响装配式建筑的产品质量。传统地,预制墙板拼缝处的防水采用两种施工方式:一种是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之间预留现浇段;另一种是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之间预留防水空腔,并在拼缝底部预埋导管。第一种方式防水效果好,但需要现场支设大量的模板,湿作业量较大,施工效率低,周期较长;第二种方式制作简单,装配效率高,但要求施工质量较高,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及防水件,它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水件,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二卡接体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

上述的防水件,装设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中后,通过第一卡接体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的内侧壁挤压,以及第二卡接体与另一个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的内侧壁挤压,从而实现防水。如此,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及所述第二卡接体三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及所述第二卡接体均为弹性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卡接体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套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套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套体的内侧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侧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用于与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牵引端。

一种预制墙板拼缝结构,包括所述的防水件,还包括两个预制墙板,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部间隔设置形成拼缝,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设有卡槽;其中,所述连接体设置于所述拼缝中,所述第一卡接体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接体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的卡槽中。

上述的预制墙板拼缝结构,现场无湿作业,拼缝位置无需支模,装配速度快,装配效率较高。通过挤压方式可以达到隔绝水源的效果,从而起到防水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圆弧状,圆弧长度不小于其圆周长的1/2且小于其圆周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内设有管壳,所述管壳的外侧壁与所述卡槽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卡槽的截面为圆弧状、椭圆状、矩形状或燕尾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缝内还设有密封棒,所述密封棒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端面抵触配合;所述拼缝内还填充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与所述密封棒的外侧壁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板拼缝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c-c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防水件,11、连接体,111、凸缘,112、弹性板,113、第三支撑体,12、第一卡接体,121、第一套体,122、第一支撑体,123、第一空腔,13、第二卡接体,131、第二套体,132、第二支撑体,133、第二空腔,14、牵引端,20、预制墙板,21、卡槽,30、拼缝,40、管壳,50、密封棒,60、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4,一种防水件10,包括连接体11、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所述连接体11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墙板20之间的拼缝30中。所述第一卡接体12与所述连接体11的其中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卡接体12用于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所述第二卡接体13与所述连接体11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13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

上述的防水件10,装设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20之间的拼缝30中后,通过第一卡接体12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内侧壁挤压,以及第二卡接体13与另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内侧壁挤压,从而实现防水。如此,能够减少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保证防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接体11、所述第一卡接体12及所述第二卡接体13三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体11、所述第一卡接体12及所述第二卡接体13均为弹性体。具体而言,连接体11、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均为硅胶体、橡胶体、塑胶体等等。如此,防水件10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且使用寿命较长,成本低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一卡接体12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23。所述第二卡接体13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133。如此,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便于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保证较好的密封性;第一卡接体12及第二卡接体13便于卡入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一卡接体12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空腔123的第一套体1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23内的第一支撑体122,所述第一支撑体122与所述第一套体121的内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卡接体13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二空腔133的第二套体13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33内的第二支撑体132,所述第二支撑体132与所述第二套体131的内侧壁相连。具体而言,第一支撑体122、第二支撑体132为十字结构或者井字形结构等等。如此,第一卡接体12、第二卡接体13能便于稳固卡入到卡槽21中,并固定于卡槽21中。此外,第一套体121、第二套体131的径向截面例如为圆形面,第一支撑体122将所述第一空腔123分隔为多个,第二支撑体132将第二空腔133分隔为多个。

进一步地,连接体1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板112,以及连接于两个弹性板112之间的第三支撑体113。弹性板112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套体121、第二套体131相连。可选地,第三支撑体113为十字结构或者井字形结构等等。

更进一步地,第一套体121、第二套体131面向连接体11的侧壁均设有缺口,第一支撑体122、第二支撑体132均穿过该缺口与第三支撑体113相连,并形成一体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4,所述连接体11的侧壁上设有凸缘111,所述凸缘111用于与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相贴合。如此,凸缘111贴合于预制墙板20的端面时,能避免水源渗透进卡槽21内,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具体而言,凸缘111为两条,并位于连接体11的同一侧,其中一条凸缘111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相贴合,另一条凸缘111与另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相贴合,如此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进一步地,两条凸缘111均为弹性凸缘,其中一条凸缘111上与预制墙板20相贴合的壁面与另一条凸缘111上与预制墙板20相贴合的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拼缝30的间距,这样两条凸缘111分别紧紧挤压抵触于预制墙板20的壁面,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可选地,凸缘111的形状例如为尖角状。

在另一实施例中,凸缘111的数量大于两个,其中两端的凸缘111的长度大于中间的凸缘111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连接体11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牵引端14。如此,在将防水件10装设于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过程中,可以在第一卡接体12、第二卡接体13的外侧壁上涂抹一层润滑剂,然后作用于两个牵引端14,将第一卡接体12与第二卡接体13同步从两个预制墙板20的顶端向底端穿入到卡槽21中,这样能便于防水件10装设于两个预制墙板20之间的拼缝30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一种预制墙板20拼缝30结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水件10,还包括两个预制墙板20。两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部间隔设置形成拼缝30,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设有卡槽21。其中,所述连接体11设置于所述拼缝30中,所述第一卡接体12卡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所述第二卡接体13用于卡入到另一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中。

上述的预制墙板20拼缝30结构,现场无湿作业,拼缝30位置无需支模,装配速度快,装配效率较高。通过挤压方式可以达到隔绝水源的效果,从而起到防水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卡槽21从所述预制墙板20的顶侧延伸到所述预制墙板20的底侧,所述防水件10从所述预制墙板20的顶侧延伸到所述预制墙板20的底侧。如此,防水件10设置于拼缝30中后,能实现拼缝30的顶侧至底侧均有较好的防水效果,防水性能得到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卡槽21内设有管壳40,所述管壳40的外侧壁与所述卡槽21的内侧壁相贴合。管壳40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不锈钢、塑胶、铜、铁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制。进一步地,所述卡槽21的截面为圆弧状、椭圆状、矩形状或燕尾状。具体而言,所述卡槽21为圆弧状,圆弧长度不小于其圆周长的1/2且小于其圆周长。此外,管壳40的内径小于第一卡接体12、第二卡接体13的外径,这样使第一卡接体12、第二卡接体13卡到管壳40内,使之处于挤压的状态,防水件10在预制墙板20上的固定效果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拼缝30内还设有密封棒50。所述密封棒50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制墙板20的端面抵触配合。具体而言,密封棒50为橡胶棒、硅胶棒、塑胶棒等弹性棒。如此,密封棒50能保证拼缝30处较好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拼缝30内还填充有密封胶60。所述密封胶60与所述密封棒50的外侧壁相连。密封胶60具体选用建筑密封胶60。如此,能提高预制墙板20拼缝30结构的防水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6,密封棒50及密封胶60均从预制墙板20的顶侧延伸到预制墙板20的底侧。此外,具体地,密封棒50及密封胶60相对于防水件10更加远离于室内,即位于靠近于室外的一侧,这样能防止室外的雨水进入到室内,防水性较好。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上述的预制墙板拼缝结构,下面介绍下其施工装配顺序:

步骤s10、以三层为一个施工段(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多少层为一个施工段),将预制墙板20整体吊装完毕之后,因为预制墙板20的拼缝30都在一条直线上;

步骤s20、以三层为一个施工段进行穿防水件10;

步骤s30、穿之前要在防水件10的表面涂抹一层润滑剂,使之更容易穿进管壳40内,在牵引端14(每隔例如3m左右设置一个牵引端14,牵引端14例如为宽度小于20mm的矩形带,牵引端14分居在墙体的内外两侧)内外一起作用的情况下,使橡胶条穿到预制墙板20的拼缝30中;

步骤s40、穿完之后,因为防水件10有伸缩性,端部要多留一部分,待防水件10到自然长度时,把防水件10多余的部分剪掉;

步骤s50、最后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塞置密封棒50和填塞建筑密封胶60;

步骤s60、若防水件10因为耐久性而需要更换的话,通过牵引端14抽出防水件10,然后重复步骤s30、步骤s40的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的预制墙板20拼缝30结构,干式连接能有效减少现场湿作业量,装配程序简单,能较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通过第一卡接体12与其中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内侧壁挤压,以及第二卡接体13与另一个预制墙板20的端面的卡槽21的内侧壁挤压,可以达到隔绝水源的效果,操作简单,防水可靠;不但可以三层一个施工段进行施工,甚至更多层为一个施工段,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解决竖向拼缝30在层与层之间的防水;并且可以更换,可以解决因为防水件10的使用年限与主体结构使用年限不一致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