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0548发布日期:2020-07-07 13:5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属于装配式混凝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总体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较小,存在技术集成度低,关键的节点构造及做法还不先进,节点连接构造施工做法还相对比较滞后,缺少相应的施工节点技术支撑。对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鉴于其墙体内配置的钢筋较多且比较密集,采取合理的优化的先进的连接构造形式,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推广使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剪力墙结构中使用的连接构造形式,以湿法施工、套筒灌浆施工、浆锚连接等为主,其存在的问题是,连接构造因墙体中竖向钢筋较多而繁杂,连接质量,特别是灌浆的质量难以保证,带来质量难以确保,施工比较繁杂,成本较高的窘境,因此迫切需求研发更加合理有效的墙体连接构造做法,以简化施工、降低成本,确保安全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用以提升钢筋节点强度、刚度以及整体的结构的稳定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包括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还包括安装在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之间的莲藕式暗梁;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的两侧设置有预制叠合板;所述的预制叠合板与莲藕式暗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并通过暗梁等同连接;所述的莲藕式暗梁包括暗梁纵筋、暗梁箍筋和位于暗梁纵筋与暗梁箍筋的连接钢筋;所述的暗梁纵筋通过与暗梁箍筋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莲藕式暗梁安装在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之间的交叉处。

优选的,所述的上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自上而下内设置有凸台型的竖向钢筋体,横向设置有多个横向钢筋体;所述的竖向钢筋体同一方向上共设置有两个,分别头端部为凸台状,两者呈交叉布置。

优选的,所述的上预制墙体、下层预制墙体和莲藕式暗梁之间连接有连接钢架。

优选的,所述的与预制墙体结构横向设置的预制叠合板的上层铺设有混凝土层;所述的预制叠合板的内部设置有与预制墙体结构垂直的格构骨架钢筋和波浪形的钢筋体二;所述的预制叠合板与上层预制墙体、下层预制墙体呈十字型穿接构造。

优选的,所述的方形的莲藕式暗梁的四周布置有横向钢筋体。

优选的,所述的下层预制墙体为带凸台的墙体,凸台为上下层墙体搁置安装平台,间隔600-1200mm一个。

优选的,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为带凹龛口的墙体,凹口间距为600-1200mm,与下层预制墙体凸台位置对应设置,凹龛口为一侧开有空腔,另一侧封闭的类似倒置的开口立方体空腔。

优选的,所述的下层预制墙体的凸台和上层预制墙体的凹龛口内留置有连接钢筋,安装就位后通过螺栓或者冷挤压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预制墙体半干法施工,采取下层预制墙体凸台、上层预制墙体的凹龛口、莲藕式暗梁相互配合,在安装模式上,能相互支撑,简化混凝土剪力墙密集配筋中钢筋连接、灌浆、支护、养护等后期连接构造的施工技术难题。其有益效果是墙体连接构造简单,装配化程度较高,半干法施工,施工质量和安全比较容易得到控制和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预制墙体,2、下层预制墙体,3、莲藕式暗梁,3-1、暗梁纵筋,3-2、暗梁箍筋,4、预制叠合板,4-1、混凝土层、4-2、格构骨架钢筋,4-3、钢筋体二,5、连接钢筋,6、竖向钢筋体,7、横向钢筋体,8、连接钢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包括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还包括安装在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之间的莲藕式暗梁3;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的两侧设置有预制叠合板4;所述的预制叠合板4与莲藕式暗梁3位于同一水平面,并通过暗梁等同连接;所述的莲藕式暗梁3包括暗梁纵筋3、暗梁箍筋4和位于暗梁纵筋3与暗梁箍筋4的连接钢筋5;所述的暗梁纵筋3通过与暗梁箍筋4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莲藕式暗梁3安装在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之间的交叉处。

所述的上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自上而下内设置有凸台型的竖向钢筋体6,横向设置有多个横向钢筋体7;所述的竖向钢筋体6同一方向上共设置有两个,分别头端部为凸台状,两者呈交叉布置。

所述的上预制墙体1、下层预制墙体2和莲藕式暗梁3之间连接有连接钢架8,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

所述的与预制墙体结构横向设置的预制叠合板4的上层铺设有混凝土层4-1;所述的预制叠合板4的内部设置有与预制墙体结构垂直的格构骨架钢筋4-2和波浪形的钢筋体二4-3;所述的预制叠合板4与上层预制墙体1、下层预制墙体2呈十字型穿接构造,整体节点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所述的方形的莲藕式暗梁3的四周布置有横向钢筋体7。

所述的下层预制墙体2为带凸台的墙体,凸台为上下层墙体搁置安装平台,间隔600-1200mm一个。

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为带凹龛口的墙体,凹口间距为600-1200mm,与下层预制墙体2凸台位置对应设置,凹龛口为一侧开有空腔,另一侧封闭的类似倒置的开口立方体空腔。

所述的下层预制墙体2的凸台和上层预制墙体1的凹龛口内留置有连接钢筋5,安装就位后通过螺栓或者冷挤压方式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包括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之间的莲藕式暗梁(3);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的两侧设置有预制叠合板(4);所述的预制叠合板(4)与莲藕式暗梁(3)位于同一水平面,并通过暗梁等同连接;所述的莲藕式暗梁(3)包括暗梁纵筋(3-1)、暗梁箍筋(3-2)和位于暗梁纵筋(3-1)与暗梁箍筋(3-2)的连接钢筋(5);所述的暗梁纵筋(3-1)与暗梁箍筋(3-2)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莲藕式暗梁(3)安装在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之间的交叉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连接端部设置有凸台型的竖向钢筋体(6),横向设置有多个横向钢筋体(7);所述的横向钢筋体(7)分布设置在上层预制墙体(1)和下层预制墙体(2)的两侧;所述竖向钢筋体(6)沿墙体等间距布置,端部为凸台状,上下叠加耦合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下层预制墙体(2)和莲藕式暗梁(3)之间连接有连接钢架(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预制墙体结构横向设置有预制叠合板(4),预制叠合板(4)的上层铺设有混凝土层(4-1);所述的预制叠合板(4)的内部设置有与预制墙体结构垂直的格构骨架钢筋(4-2)和波浪形的钢筋体二(4-3);所述的预制叠合板(4)与上层预制墙体(1)、下层预制墙体(2)呈十字型穿接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莲藕式暗梁(3)是非连续梁体构造,纵向钢筋贯通,部分预制,部分现场后浇筑,其留置方式与墙体上下凸台或凹龛口位置协调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预制墙体(2)为带凸台的墙体,凸台为上下层墙体搁置安装平台,间隔600-1200mm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预制墙体(1)为带凹龛口的墙体,凹口间距为600-1200mm,与下层预制墙体(2)凸台位置对应设置,凹龛口为一侧开有空腔,另一侧封闭的类似倒置的开口立方体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预制墙体(2)的凸台和上层预制墙体(1)的凹龛口内留置有连接钢筋(5),安装就位后通过螺栓或者冷挤压方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墙体半干法连接构造,包括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还包括莲藕式暗梁;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的两侧设置有预制叠合板;所述的预制叠合板与莲藕式暗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并通过暗梁等同连接;莲藕式暗梁包括暗梁纵筋、暗梁箍筋和位于暗梁纵筋与暗梁箍筋的连接钢筋;暗梁纵筋通过与暗梁箍筋采用螺栓连接;莲藕式暗梁安装在上层预制墙体和下层预制墙体之间的交叉处。本装置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和布局灵活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钢框架节点的力学性能够提高钢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雷;王广经;黄锐;张汉文;胡海燕;许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