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调节驳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5474发布日期:2020-04-14 21:2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多方位调节驳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驳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可多方位调节驳接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驳接件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结构中,而现有的驳接件的爪臂均为不可调节结构,因此在使用时受到诸多局限,如无法采用驳接件实现在转角处使用,当两个被固定件不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安装时则只能通过设置不同的驳接件来进行分别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位调节驳接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对爪臂进行两个方向上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建筑结构中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方位调节驳接件,包括驳接件本体,所述驳接件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爪臂,所述爪臂包括第一爪臂部、第二爪臂部和第三爪臂部,所述第一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活动连接且第一爪臂部和第二爪臂部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远离第一爪臂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的连接处的轴线与第二爪臂部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爪臂部远离第二爪臂部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固定,第一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相对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孔设置在第一爪臂部的轴线上,在第二爪臂部与第一爪臂部相对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转轴孔相适配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爪臂部的轴线上,所述第二爪臂部通过第一转轴插设在第一转轴孔中,以使与第一爪臂部连接并且沿第一爪臂部的周向转动;所述第二爪臂部远离第一爪臂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座,所述第一转轴座的轴线与第二爪臂部的轴线垂直,在第一转轴座的其中一端端面上设有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三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座,所述第二转轴座的轴线与第三爪臂部的轴线垂直,在第二转轴座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与第二转轴孔相适配连接的第二转轴,以使第三爪臂部沿第二转轴的轴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周第一弧形凹坑,所述第一转轴孔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弧形凹坑位置相对,在第一凹槽中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第一转轴的外壁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钢珠,所述第一钢珠可在第一转轴转动时,在第一弧形凹坑之间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设有一周第二弧形凹坑,所述第二转轴孔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弧形凹坑位置相对,在第二凹槽中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第二转轴的孔壁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钢珠,所述第二钢珠可在第二转轴转动时,在第二弧形凹坑之间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爪臂部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转轴孔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转轴孔连通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轴线与第一转轴孔的轴向垂直,在第一弧形凹坑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其中一个第二螺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第一螺孔中设有第一紧定螺丝,所述第一紧定螺丝的前端延伸至第二螺孔中,当将第一紧定螺丝拧紧时,第一紧定螺丝拧入第二螺孔中,以对第一爪臂部和第二爪臂部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座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转轴孔处设有与第二转轴孔连通的第三螺孔,第三螺孔的轴线与第二转轴孔的轴线垂直,在第二弧形凹坑的中心处设有第四螺孔,所述第四螺孔与其中一个第三螺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第三螺孔中设有第二紧定螺丝,所述第二紧定螺丝的前端延伸至第四螺孔中,以对第三爪臂部和第二爪臂部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爪臂部远离第二爪臂部的一端设有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驳接件本体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底座的其中一端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三段式爪臂,以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调节,从而实现了驳接件能够在不同的建筑结构中使用,而且结构简单,安装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爪臂部与第二爪臂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爪臂部与第三爪臂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爪臂部与第三爪臂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方位调节驳接件,包括驳接件本体1,所述驳接件本体1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有至少一个爪臂4,所述爪臂4为圆柱状结构,其中,所述爪臂4包括第一爪臂部41、第二爪臂部42和第三爪臂部43,所述第一爪臂部41与第二爪臂部42活动连接且第一爪臂部41和第二爪臂部42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以使第二爪臂部42能够沿第一爪臂部41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三爪臂部43与第二爪臂部42远离第一爪臂部4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爪臂部43与第二爪臂部42的连接处的轴线与第二爪臂部42的轴线垂直,以使第三爪臂部43能够在第二爪臂部42上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爪臂部41、第二爪臂部42和第三爪臂部43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如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第一爪臂部41远离第二爪臂部42的一端与转动座3连接固定,第一爪臂部41与第二爪臂部42相对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转轴孔411,所述第一转轴孔411设置在第一爪臂部41的轴线上,在第二爪臂部42与第一爪臂部41相对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转轴孔411相适配连接的第一转轴421,所述第一转轴421设置在第二爪臂部42的轴线上,所述第二爪臂部42通过第一转轴421插设在第一转轴孔411中,以使与第一爪臂部41连接并且沿第一爪臂部41的周向转动;如图3-1和图3-2所示,所述第二爪臂部42远离第一爪臂部41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座422,所述第一转轴座422为圆柱状结构,第一转轴座422的轴线与第二爪臂部42的轴线垂直,在第一转轴座422的其中一端端面上设有第二转轴孔423,第二转轴孔423设于第一转轴座422的轴线上且与第二爪臂部42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爪臂部43与第二爪臂部42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座431,第二转轴座431为圆柱状结构,第二转轴座431设于第一转轴座422的上方,两者叠合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座431的轴线与第三爪臂部43的轴线垂直,在第二转轴座431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与第二转轴孔423相适配连接的第二转轴432,具体为与第一转轴座422相对的一端面上设有第二转轴432,第二转轴432的轴线与第三爪臂部43的轴线垂直,以使第三爪臂部43沿第二转轴432的轴向转动。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第一爪臂部41与第二爪臂部42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控制第二爪臂部42的转动角度,该限位机构由如下机构实现:在第一转轴421的外壁上设有一周第一弧形凹坑412,第一弧形凹坑412可以采用依次相连或间隔设置的方式实现,当采用依次相连时,转动的控制角度可以更为精确,而采用间隔设置时,则适合转角精度不高时使用;在第一转轴孔411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424,所述第一凹槽424与第一弧形凹坑412位置相对,在第一凹槽424中设有第一弹簧425,所述第一弹簧425为锥形弹簧,第一弹簧425与第一转轴421的外壁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钢珠5,所述第一钢珠5可在第一转轴421转动时,在第一弧形凹坑412之间转移;这样能够在转动一个设定角度后能够相对地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弹簧425的收缩端与第一钢珠5相对并相抵,第一弹簧425的扩张端与第一凹槽424相抵。

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第二爪臂部42与第三爪臂部43上也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控制第二爪臂部42的转动角度,该限位机构由如下机构实现:所述第二转轴432的外壁上设有一周第二弧形凹坑426,第二弧形凹坑426可以采用依次相连或间隔设置的方式实现,当采用依次相连时,转动的控制角度可以更为精确,而采用间隔设置时,则适合转角精度不高时使用;在第二转轴孔423的孔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433,所述第二凹槽433与第二弧形凹坑426位置相对,在第二凹槽433中设有第二弹簧434,所述第二弹簧434为锥形弹簧,第二弹簧434与第二转轴432的外壁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钢珠6,所述第二钢珠6可在第二转轴432转动时,在第二弧形凹坑426之间转移;这样能够在转动一个设定角度后能够相对地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弹簧434的收缩端与第二钢珠6相对并相抵,第二弹簧434的扩张端与第二凹槽433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弧形凹坑412的深度可以为第一钢珠5直径的三分之一;第二弧形凹坑426的深度也为第二钢珠6直径的三分之一。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第一爪臂部41和第二爪臂部42之间还设有相对固定的固定机构,在第一爪臂部41的外壁且位于第一转轴孔411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转轴孔411连通的第一螺孔413,所述第一螺孔413的轴线与第一转轴孔411的轴向垂直,在每个第一弧形凹坑412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螺孔427,所述第一螺孔413与其中一个第二螺孔427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第一螺孔413中设有第一紧定螺丝7,所述第一紧定螺丝7的前端延伸至第二螺孔427中,当将第一紧定螺丝7拧紧时,第一紧定螺丝7拧入第二螺孔427中,以对第一爪臂部41和第二爪臂部42相互固定。

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第二爪臂部42与第三爪臂部43之间还设有相对固定的固定机构,在第一转轴座422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转轴孔423处设有与第二转轴孔423连通的第三螺孔428,第三螺孔428的轴线与第二转轴孔423的轴线垂直,在第二弧形凹坑426的中心处设有第四螺孔429,所述第四螺孔429与其中一个第三螺孔428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在第三螺孔428中设有第二紧定螺丝8,所述第二紧定螺丝8的前端延伸至第四螺孔429中,以对第三爪臂部43和第二爪臂部42相互固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爪臂部43远离第二爪臂部42的一端设有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一端与第三爪臂部43焊接;驳接件本体1还包括转接件9,所述转接件9与底座2的其中一端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件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驳接件中与被固定件连接的结构实现,如用于玻璃幕墙的驳接件爪臂上的连接件实现,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而转接件9则可采用螺柱或螺套,从而与立柱等进行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2-1、图2-2、图3-1和图3-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螺孔413与第一凹槽424与第一爪臂部41的相对设置、第三螺孔428与第二凹槽433相对设置,以使在第二爪臂部42、第三爪臂部43转动后,第一螺孔413、第三螺孔428始终与对应位置上的第二螺孔427、第四螺孔429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从而能够使第一紧定螺丝7、第二紧定螺丝8能够被拧入第二螺孔427、第四螺孔429中,从而将第一爪臂部41与第二爪臂部42进行固定,第二爪臂部42与第三爪臂部43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424和第二凹槽433还可以分别设有4个,相邻两个第一凹槽424之间的夹角为90度,相邻两个第二凹槽433之间的夹角为90度,而第一螺孔413、第三螺孔428分别设置在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424之间、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凹槽433之间,第一螺孔413的轴线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424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第三螺孔428的轴线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433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三段式爪臂,以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调节,从而实现了驳接件能够在不同的建筑结构中使用,而且结构简单,安装调节方便;采用钢珠与弧形凹槽对爪臂部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对转动角度进行精确调节,在三段式爪臂部之间通过紧定螺丝进行相对固定,从而便于在调节完成后进行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