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现有的抗震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不便于快速组组装和拆卸,操作繁琐,组装后稳定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救灾帐篷不便于快速组组装和拆卸,操作繁琐,组装后稳定不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包括支撑架及篷布,所述支撑架用以支撑篷布以形成遮蔽空间,支撑架包括四根横向支撑架和四根竖向支撑架,相邻的两根竖向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一根横向支撑架并通过螺钉相连接,竖向支撑架下端设置有能折叠的底板,通过竖向支撑架下端设置的凸起块插入底板四个角处设置的凹槽内,从而使竖向支撑架与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均是伸缩杆,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限位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篷布下端分布设置有延伸条,所述延伸条末端设置有孔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下端分布设置有定位钉。所述延伸条上的孔洞套设在定位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竖向支撑架下端的凸起块依次插入底板凹槽,再将横向支撑架依次与竖向支撑架相连接并将所有支撑架伸展到最长后,通过限位杆进行固定,给固定完成后的支撑架铺上篷布,篷布铺设完成后将篷布延伸条上的孔洞套入定位钉上,将定位钉插入地面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安装拆卸的便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1-篷布,2-横向支撑架,3-竖向支撑架,4-底板,5-凸起块,6-凹槽,7-限位杆,8-延伸条,9-孔洞,10-定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包括支撑架及篷布1,所述支撑架用以支撑篷布1以形成遮蔽空间,支撑架包括四根横向支撑架2和四根竖向支撑架3,相邻的两根竖向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一根横向支撑架2并通过螺钉相连接,竖向支撑架3下端设置有能折叠的底板4,通过竖向支撑架3下端设置的凸起块5插入底板4四个角处设置的凹槽6内,从而使竖向支撑架3与底板4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均是伸缩杆,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限位杆7,所述篷布1下端分布设置有延伸条8,所述延伸条8末端设置有孔洞9,所述底板4下端分布设置有定位钉10。所述延伸条8上的孔洞9套设在定位钉10。
通过竖向支撑架3下端的凸起块5依次插入底板4凹槽6,再将横向支撑架2依次与竖向支撑架3相连接并将所有支撑架伸展到最长后,通过限位杆7进行固定,给固定完成后的支撑架铺上篷布1,篷布1铺设完成后将篷布1延伸条8上的孔洞9套入定位钉10上,将定位钉10插入地面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安装拆卸的便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1.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包括支撑架及篷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用以支撑篷布(1)以形成遮蔽空间,支撑架包括四根横向支撑架(2)和四根竖向支撑架(3),相邻的两根竖向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一根横向支撑架(2)并通过螺钉相连接,竖向支撑架(3)下端设置有能折叠的底板(4),通过竖向支撑架(3)下端设置的凸起块(5)插入底板(4)四个角处设置的凹槽(6)内,从而使竖向支撑架(3)与底板(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均是伸缩杆,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限位杆(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下端分布设置有延伸条(8),所述延伸条(8)末端设置有孔洞(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折叠的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下端分布设置有定位钉(10),所述延伸条(8)上的孔洞(9)套设在定位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