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6595发布日期:2020-06-09 21:4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框架柱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预制框架柱的施工现场竖向连接部位大多设置在楼层位置,且大多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该种连接节点设置位置及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该位置为剪力墙弯矩较大处,对连接要求较高;二是通过近几年工程实践该连接方式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三是施工操作不便利,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四是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检查验收难度大,对施工质量较难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钢节点,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顶板、底板、节点核心筒以及若干个加劲肋;

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上层预制框架柱的底端,顶板上设有若干个与上层预制框架柱内部的上部纵筋位置相对应并且用于上部纵筋穿过的通孔;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下层预制框架柱顶端,底板上设有若干个与下层预制框架柱内部的下部纵筋位置向对应并且用于下部纵筋穿过的通孔;

所述节点核心筒固定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并且在节点核心筒位于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形成的矩形框架内部;

所述加劲肋位于水平方向相邻的两纵向钢筋之间,加劲肋固定连接于顶板、底板之间,并且加劲肋与节点核心筒外侧面之间也固定相连;

此外,所述上部纵筋向下伸出上层预制框架底端的部分和下部纵筋向上伸出下层预制框架顶端的部分均预制有外螺纹,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穿过相对应的通孔后通过垫板和双螺母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层预制框架柱和下层预制框架柱连接位置位于楼层标高上方900~2100mm处。

优选的,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伸出预制框架柱端部的长度大于等于1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连接钢节点结构简单,通过垫板和双螺母结构与上下层预制框架柱的纵向钢筋相连,连接方式牢固可靠,传力直接、明确;

2、该连接节点位于楼层以上,弯矩较小,连接要求也较低;

3、预制加工简便,安装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其中,1-上层预制框架柱,2-顶板,3-垫板,4-双螺母,5-上部纵筋,6-节点核心筒,7-加劲肋,8-下部纵筋,9-底板,10-下层预制框架柱,11-楼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主要包括用于和上层预制框架柱底端固定连接的顶板2、用于和下层预制框架柱10上端固定连接的底板9、连接于顶板2和底板9之间的节点核心筒6以及固定连接于顶板2和底板9之间的若干个加劲肋7。

具体的,上层预制框架柱1内部设有沿上层预制框架柱1四周并且竖直方向分布的上部纵筋5,上部纵筋5向下伸出上层预制框架柱1下端一定长度,下层预制框架柱10内部设有沿下层预制框架柱10四周并且竖直方向分布的下部纵筋8,下部纵筋8向上伸出下层预制框架柱10上端一定长度,并且上层预制框架柱1和下层预制框架柱10在工厂预制时,上部纵筋5和下部纵筋8伸出部分加工出标准螺纹,并且螺纹长120mm。

如图2所示,节点核心筒6横截面呈矩形结构,竖直方向分布并连接于顶板2和底板9之间,节点核心筒6位于上部纵筋5和下部纵筋8形成的矩形空间内;上下位置对应的上部纵筋5和下部纵筋8为一组,相邻的两组纵筋之间设置有一加劲肋7,加劲肋7固定连接于顶板2和底板9之间,并且加劲肋与节点核心筒6侧表面也固定相连,此外,顶板2上设有若干个与上部纵筋5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底板9上设有如干个与下部纵筋8位置相对应的通孔,通孔直径均比相应的纵向钢筋直径大5mm,上层预制框架柱1通过上部纵筋5的伸出部分穿过顶板2上的通孔后通过垫板3和双螺母4进行固定连接,下层预制框架柱10通过下部纵筋8伸出部分穿过底板9上面的通孔后通过垫板3和双螺母4进行固定连接。

在现场进行安装施工时,上下层预制框架柱二者的连接节点设置在楼层11以上1.3米处,该处弯矩小,首先将上层预制框架柱1下端与钢节点进行固定连接,安装完毕后吊装与下层预制框架柱10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垫板3和双螺母4将纵向钢筋与专用钢节点进行可靠连接,施工效率高,而且连接方式牢固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顶板、底板、节点核心筒以及若干个加劲肋;

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上层预制框架柱的底端,顶板上设有若干个与上层预制框架柱内部的上部纵筋位置相对应并且用于上部纵筋穿过的通孔;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下层预制框架柱顶端,底板上设有若干个与下层预制框架柱内部的下部纵筋位置向对应并且用于下部纵筋穿过的通孔;

所述节点核心筒固定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并且在节点核心筒位于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形成的矩形框架内部;

所述加劲肋位于水平方向相邻的两纵向钢筋之间,加劲肋固定连接于顶板、底板之间,并且加劲肋与节点核心筒外侧面之间也固定相连;

此外,所述上部纵筋向下伸出上层预制框架底端的部分和下部纵筋向上伸出下层预制框架顶端的部分均预制有外螺纹,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穿过相对应的通孔后通过垫板和双螺母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预制框架柱和下层预制框架柱连接位置位于楼层标高上方900~2100m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伸出预制框架柱端部的长度大于等于120mm。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装配式上下层预制框架柱连接位置以及连接关系不可靠、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框架柱竖向连接钢节点,主要包括顶板、底板、节点核心筒以及若干个加劲肋,顶板和底板上设有与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位置相对应的用于穿过纵向钢筋的通孔,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分别穿过顶板和底板后伸出一定长度,并且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通过垫板和双螺母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相连,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纵筋之间设有竖直方向分布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加劲肋,节点核心筒固定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并且位于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形成的矩形框架内部,该节点结构简单,施工安装方便,连接方式牢固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明希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