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板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850发布日期:2020-07-07 14:0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K板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中的一种组件,特别是一种k板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铝合金模板在建筑领域应用变得广泛,建筑铝合金模板也凭借着其独有的特点及优势,得到了行业内使用者的认可,但是传统的施工工法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外墙k板的限位及调整,外墙错台等质量问题,一直困扰则各施工单位。现有的k板通常是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混凝土墙面上的,在对多层的墙板进行施工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存在高度差的问题,传统的k板无法作出调整,从而不能保证上层的水平标高。另外,由于螺母被浇筑在墙体内,无法被取出,亦增大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板固定组件,其能适应浇筑过程中的高度差,便于上下调节k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k板固定组件,其包括k板、内螺栓和预埋件,所述k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布置的长型通孔,所述预埋件的一端设有螺纹盲孔,所述内螺栓的螺杆穿过长型通孔后连接至螺纹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件的外侧设有外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件为锥形管状,所述螺纹盲孔位于预埋件的大径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盲孔与预埋件的大径端面之间设有卡口槽,所述卡口槽与螺纹盲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口槽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口槽的横截面小于内螺栓螺帽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埋件的小径端面上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的开口端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螺栓穿过k板上的长型通孔后插入预埋件的螺纹通孔中固定,预埋件设置在k板的另一侧,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预埋件中旋松内螺栓,k板即可沿长型通孔的方向上下调整,以适应实际的浇筑高度,消除其与标高之间的高度差。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者在浇筑过程中调节k板的位置,保证了多层墙板的良好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k板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埋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埋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4,一种k板固定组件,其包括k板1、内螺栓2和预埋件3,所述k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布置的长型通孔11,所述预埋件3的一端设有螺纹盲孔31,所述内螺栓2的螺杆穿过长型通孔11后连接至螺纹盲孔31。先固定好k板1,内螺栓2穿过长型通孔11后,使预埋件3在k板的另一侧与内螺栓2连接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将内螺栓2从预埋件3中稍稍松脱,上下调整k板的位置,使k板的顶面与混凝土凝固后的顶面齐平,重新拧紧内螺栓2到预埋件3的螺纹盲孔31中,进行下一层墙板的搭建。由于k板1上设有长型通孔11,因此k板可在混凝土凝固后重新调节其位置高度,以适应混凝土实际顶面,消除其与标高的高度差。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埋件3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预埋件3为锥形管状,所述螺纹盲孔31位于预埋件3的大径端。由于预埋件3为锥形管状且具有外螺纹,既有利于预埋件3更好地嵌入混凝土中,不易受力后松动;在拆除k板1时,也使预埋件3易于被拆除,只需转动预埋件3使其与混凝土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可。优选地,预埋件3采用45#钢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硬度高不易变形等特点,从而使预埋件3能循环使用,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纹盲孔31与预埋件3的大径端面之间设有卡口槽32,所述卡口槽32与螺纹盲孔31连通。所述卡口槽32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优选地,卡口槽32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正六边形,当拆除内螺栓2后,伸入扳手到卡口槽32中,即可将预埋件3从混凝土中拧出,且不会破坏周边的混凝土。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口槽32的横截面小于内螺栓2螺帽的端面。当对内螺栓2与预埋件3进行收纳时,通常将内螺栓2直接插入到预埋件3的螺纹盲孔31中进行固定,若螺栓2的螺帽埋入到预埋件3的卡口槽32中,这时往往难以从预埋件3中去除螺栓2,因此设置卡口槽32的横截面小于内螺栓2螺帽的端面,保证内螺栓2的螺帽不会埋入到卡口槽32中。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埋件3的小径端面上设有一盲孔33,所述盲孔33的开口端设有倒角。盲孔33使预埋件3能更好地与混凝土相嵌合,预埋件3不易在受力时松动,从而能更牢固地固定k板。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k板(1)、内螺栓(2)和预埋件(3),所述k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布置的长型通孔(11),所述预埋件(3)的一端设有螺纹盲孔(31),所述内螺栓(2)的螺杆穿过长型通孔(11)后连接至螺纹盲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3)的外侧设有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3)为锥形管状,所述螺纹盲孔(31)位于预埋件(3)的大径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盲孔(31)与预埋件(3)的大径端面之间设有卡口槽(32),所述卡口槽(32)与螺纹盲孔(3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槽(32)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槽(32)的横截面小于内螺栓(2)螺帽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k板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3)的小径端面上设有一盲孔(33),所述盲孔(33)的开口端设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K板固定组件,其包括K板、内螺栓和预埋件,所述K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布置的长型通孔,所述预埋件的一端设有螺纹盲孔,所述内螺栓的螺杆穿过长型通孔后连接至螺纹盲孔。内螺栓穿过K板上的长型通孔后插入预埋件的螺纹通孔中固定,预埋件设置在K板的另一侧,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预埋件中旋松内螺栓,K板即可沿长型通孔的方向上下调整,以适应实际的浇筑高度,消除其与标高之间的高度差。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者在浇筑过程中调节K板的位置,保证了多层墙板的良好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吴铁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中迅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