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7945发布日期:2020-08-21 14:4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cn110005229a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移动式加工棚。它包括内棚、外棚、轨道、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滚轮系统、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外棚的钢柱固定在独立基础上,外棚内部设有比外棚横跨尺寸小的内棚,内棚置于轨道上,轨道贯通外棚和内棚,内棚的钢柱柱底安装滚轮系统,滚轮系统与轨道匹配。该加工棚主要是利用轨道进行内棚的移动,轨道拆装麻烦,不便于更换加工场所,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能够方便移动内棚和外棚,方便选择不同的工作场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包括内棚和外棚,内棚和外棚均包括有棚顶、横梁、立柱、连杆和底轮,横梁为间隔平行设置的多根,棚顶覆盖于横梁上,立柱的上端与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底轮设置于立柱的下端,连杆固定连接于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内棚体积小于外棚,从而可移动于外棚内外;外棚两端的立柱上设置有锁扣,锁扣包括“s”形的两片转片,两片转片的中心重叠并设置有铰链,两片转片的两头设置有通孔,两片转片可绕铰链旋转后将两头的通孔重叠,重叠的通孔螺栓连接后,使得两片转片形成“8”字形的两个封闭环,两个封闭环用在内棚将要全部移动出外棚时分别套住内棚和外棚的立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内棚和外棚还都包括有模板,模板盖于棚顶下方。

所述内棚和外棚还都包括有多根平行设置的楞条,楞条支撑于棚顶下方并与横梁相互垂直。最好的,所述楞条的高度由棚顶两端向中间逐渐升高,棚顶呈“人”字型。

所述同一侧的连杆设置为上下两列,锁扣套于在上的连杆与立柱的连接处。

所述底轮优选为固定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内棚和外棚均安装有底轮,能够根据需要转移加工场所,方便在棚内进行建筑材料的加工;内棚和外棚之间可通过锁扣锁住,避免内棚脱离外棚,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棚顶;2、楞条;3、模板;4、立柱;5、连杆;6、底轮;7、锁扣;71、转片;72、铰链;73、通孔;8、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包括内棚和外棚,内棚和外棚均包括有棚顶1、横梁8、立柱4、连杆5和底轮6,横梁8为间隔平行设置的多根,棚顶1覆盖于横梁8上,立柱4的上端与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底轮6设置于立柱4的下端,连杆5固定连接于同一侧的两根立柱4之间;内棚体积小于外棚,从而可移动于外棚内外;外棚两端的立柱4上设置有锁扣7,锁扣7包括“s”形的两片转片71,两片转片71的中心重叠并设置有铰链72,两片转片71的两头设置有通孔73,两片转片71可绕铰链72旋转后将两头的通孔73重叠,重叠的通孔73螺栓连接后,使得两片转片71形成“8”字形的两个封闭环,两个封闭环用在内棚将要全部移动出外棚时分别套住内棚和外棚的立柱4。

其中,内棚和外棚还都包括有模板3,模板3盖于棚顶1下方。内棚和外棚还都包括有多根平行设置的楞条2,楞条2支撑于棚顶1下方并与横梁相互垂直。楞条2的高度由棚顶1两端向中间逐渐升高,棚顶1呈“人”字型。同一侧的连杆5设置为上下两列,锁扣7套于在上的连杆5与立柱4的连接处。底轮6为固定脚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包括内棚和外棚,其特征在于:内棚和外棚均包括有棚顶(1)、横梁(8)、立柱(4)、连杆(5)和底轮(6),横梁(8)为间隔平行设置的多根,棚顶(1)覆盖于横梁(8)上,立柱(4)的上端与横梁(8)的两端固定连接,底轮(6)设置于立柱(4)的下端,连杆(5)固定连接于同一侧的两根立柱(4)之间;内棚体积小于外棚,从而可移动于外棚内外;外棚两端的立柱(4)上设置有锁扣(7),锁扣(7)包括“s”形的两片转片(71),两片转片(71)的中心重叠并设置有铰链(72),两片转片(71)的两头设置有通孔(73),两片转片(71)可绕铰链(72)旋转后将两头的通孔(73)重叠,重叠的通孔(73)螺栓连接后,使得两片转片(71)形成“8”字形的两个封闭环,两个封闭环用在内棚将要全部移动出外棚时分别套住内棚和外棚的立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和外棚还都包括有模板(3),模板(3)盖于棚顶(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和外棚还都包括有多根平行设置的楞条(2),楞条(2)支撑于棚顶(1)下方并与横梁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楞条(2)的高度由棚顶(1)两端向中间逐渐升高,棚顶(1)呈“人”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侧的连杆(5)设置为上下两列,锁扣(7)套于在上的连杆(5)与立柱(4)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轮(6)为固定脚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遮阳篷,包括内棚和外棚,内棚和外棚均包括有棚顶、横梁、立柱、连杆和底轮,横梁为间隔平行设置的多根,棚顶覆盖于横梁上,立柱上端与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底轮设置于立柱下端,连杆固定连接于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内棚体积小于外棚,而可移动于外棚内外;外棚两端的立柱上设置有锁扣,锁扣包括“S”形的两片转片,两片转片的中心重叠并设置有铰链,转片的两头设置有通孔,两片转片可绕铰链旋转后将两头的通孔重叠,通孔螺栓连接后形成“8”字形的两个封闭环,两个封闭环用于分别套住内棚和外棚的立柱。本实用新型的内、外棚均安装有底轮,能够根据需要转移加工场所,方便在棚内加工建筑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韦韶鹏;覃献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