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397发布日期:2020-10-02 08:16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大面积剪力墙结构范围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属于脚手架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外脚手架须按照规范要求与结构主体进行硬拉结,以满足脚手架防倾覆要求,目前常用脚手架拉结形式包括预埋钢管式、贯穿结构式、抱柱抱梁式、窗洞口拉结式等方法,其中针对大面积剪力墙体系常用贯穿结构式做法,但采用该方法在贯穿洞口封堵后存在渗漏水隐患,而且在室内抹灰时成为障碍物而影响施工进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能够实现剪力墙结构与外脚手架之间的硬拉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剪力墙、水平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栓和数根架设在剪力墙外侧的脚手架内立杆,

所述对拉螺栓的一端穿出剪力墙内侧,对拉螺栓露出剪力墙外侧的另一端套有短钢管,所述短钢管抵压在剪力墙外表面,对拉螺栓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垫片和螺母紧固,

所述短钢管与脚手架内立杆紧贴,二者之间通过扣件连接。

作为脚手架连墙件装置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包括剪力墙、水平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栓和数根架设在剪力墙外侧的脚手架内立杆,

所述对拉螺栓的一端穿出剪力墙内侧,对拉螺栓露出剪力墙外侧的另一端套有短钢管,所述短钢管抵压在剪力墙外表面,对拉螺栓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垫片和螺母紧固,

所述短钢管与脚手架内立杆之间留有间距,相邻脚手架内立杆之间搭设有水平横杆,短钢管与水平横杆之间通过扣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对拉螺栓的位置处于竖向两跨及横向三跨处。

进一步,所述扣件为直角扣件。

进一步,所述对拉螺栓的长度为1000mm,所述短钢管的长度为500mm。

进一步,安装在对拉螺栓两个端头的螺母数量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拉螺杆两端的垫片螺母的配合,将短钢管顶紧在剪力墙外表面,确保短钢管牢固垂直固定于剪力墙外表面。紧固完成后,构件体系稳定,抗拉及抗压能力强,形成非常稳定的供脚手架拉结点位。当脚手架内立杆与短钢管紧贴时,通过扣件将二者连接,形成稳定硬拉结形式;当短钢管与内立杆之间有距离无法贴紧时,在相邻的脚手架立杆间增设水平横杆,通过扣接将短钢管与水平横杆连接作为辅助拉结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施工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在大面积剪力墙结构中非常实用,经济效果及社会效果俱佳。

2、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常规贯穿结构拉结工艺墙体渗漏水隐患大、影响后续室内抹灰作业等缺陷,对于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及进度控制均有促进作用,小构件能够发挥大用途。

3、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剪力墙模板体系拆除后保留的螺栓,将其焊接至施工长度需要即可,通过施工现场常用构配件解决外脚手架与剪力墙的有效拉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剪力墙2、水平穿过剪力墙2的对拉螺栓1和数根架设在剪力墙2外侧的脚手架内立杆4。所述对拉螺栓1的一端穿出剪力墙2内侧,对拉螺栓1露出剪力墙外侧的另一端套有短钢管3,所述短钢管3抵压在剪力墙外表面,对拉螺栓1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垫片6和双螺母7紧固,确保短钢管3牢固垂直固定于剪力墙外表面。紧固完成后,该构件体系稳定,抗拉及抗压能力强,形成非常稳定的供脚手架拉结点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短钢管3与脚手架内立杆4紧贴,二者之间通过扣件5连接,形成稳定硬拉结形式。

所述对拉螺栓1优选为剪力墙模板体系拆除后保留之螺栓,根据施工需要将对拉螺栓接长焊接至1000mm,其位置处于竖向两跨(3.6m)及横向三跨(4.5m)处。

在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栓1采用m16普通对拉螺栓,为剪力墙铝模板体系常用对拉螺栓。对拉螺栓1的长度为1000mm,短钢管3的长度为500mm。短钢管3可采用φ48.3国标钢管,其管径48.3mm,壁厚3.5mm;螺母7采用m16六角螺母,配套对拉螺栓1丝扣使用;垫片6采用60×3mm的矩形铁质垫片;扣件5为通用直角扣件。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短钢管3与脚手架内立杆4之间留有间距,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扣件将短钢管3与脚手架立杆4连接。通过在相邻脚手架内立杆4之间搭设有水平横杆8,然后将短钢管3与水平横杆8之间通过扣件5连接。作为辅助拉结点。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与使用过程如下:

(1)第n层外剪力墙拆模后,间隔竖向两跨(3.6m)及横向三跨(4.5m)保留对拉螺栓1,所有保留对拉螺栓接长焊接至1000mm左右。

(2)在对拉螺栓1穿出剪力墙内侧的一端,采用双螺母7与垫片6紧固。

(3)在剪力墙外侧一端,加工500mm长度的短钢管3套在露出的对拉螺栓杆1上(考虑脚手架内立杆距结构400mm),短钢管3一端顶紧在剪力墙外表面,另一端也采用双螺母7与垫片6紧固,确保短钢管3牢固垂直固定于剪力墙外表面。

(4)当脚手架内立杆4与上述短钢管扣件3紧贴,通过扣件5将二者连接,形成稳定硬拉结形式;当短钢管3与脚手架内立杆4之间有距离,无法垂直贴紧时,在相邻脚手架内立杆4之间增设水平横杆8,作为辅助拉结点。

(5)第n层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外脚手架硬拉结必须做到第n-1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剪力墙、水平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栓和数根架设在剪力墙外侧的脚手架内立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拉螺栓的一端穿出剪力墙内侧,对拉螺栓露出剪力墙外侧的另一端套有短钢管,所述短钢管抵压在剪力墙外表面,对拉螺栓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垫片和螺母紧固,

所述短钢管与脚手架内立杆紧贴,二者之间通过扣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拉螺栓的位置处于竖向两跨及横向三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件为直角扣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拉螺栓的长度为1000mm,所述短钢管的长度为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对拉螺栓两个端头的螺母数量均为两个。

6.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剪力墙、水平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栓和数根架设在剪力墙外侧的脚手架内立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拉螺栓的一端穿出剪力墙内侧,对拉螺栓露出剪力墙外侧的另一端套有短钢管,所述短钢管抵压在剪力墙外表面,对拉螺栓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垫片和螺母紧固,

所述短钢管与脚手架内立杆之间留有间距,相邻脚手架内立杆之间搭设有水平横杆,短钢管与水平横杆之间通过扣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连墙件装置,包括剪力墙、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栓和数根架设在剪力墙外侧的脚手架内立杆,所述对拉螺栓的一端穿出剪力墙内侧,对拉螺栓露出剪力墙外侧的另一端套有短钢管,所述短钢管抵压在剪力墙外表面,对拉螺栓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垫片和螺母紧固。当脚手架内立杆与短钢管紧贴时,通过扣件将二者连接,形成稳定硬拉结形式;当短钢管与内立杆之间有距离无法贴紧时,在相邻的脚手架立杆间增设水平横杆,通过扣接将短钢管与水平横杆连接作为辅助拉结点。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常规贯穿结构拉结工艺存在的缺陷;构造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在大面积剪力墙结构中非常实用,经济效果及社会效果俱佳。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星;秦毅;陈曦;王云济;周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