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3163发布日期:2020-11-27 10: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组合楼层板因为其受力模式合理,经济实用,施工工期快,造价优势明显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大跨度场馆、高档酒店、高层建筑采用组合楼层板。但因建筑功能布置需求,结构跨度较大,组合楼层板施工过程会遇到无法满足无支撑施工要求,需要设置大量临时支撑来满足施工要求。

目前,在大跨度组合楼层板施工过程中还没有专门的支撑装置,通常采用钢管脚手架作为简易的临时支撑措施,工作效率低且材料浪费严重,施工安全隐患大,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提高施工效率和安装精度,保证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支撑平台和升降单元,所述支撑平台设于底板上方,所述底板和支撑平台之间设有升降单元;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定长支撑臂、伸缩支撑臂和水平设置的螺纹杆,所述底板上对称设有定长支撑臂,两所述定长支撑臂一端分别与底板铰接,定长支撑臂另一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臂,两所述伸缩支撑臂一端分别与定长支撑平台铰接,伸缩支撑臂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定长支撑臂另一端铰接,所述螺纹杆穿设于两转轴内,所述螺纹杆螺纹端与任一转轴螺纹连接。

所述定长支撑臂底端分别成型齿轮,且两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齿轮的齿厚为定长支撑臂厚度的1.8~2.2倍。

所述伸缩支撑臂包括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所述后支撑臂设于前支撑臂内,后支撑臂可在前支撑臂中进出拉动。

所述支撑平台底部设置鞍座,所述鞍座与伸缩支撑臂铰接。

所述支撑平台的长宽比为2:1。

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手柄,便于转动螺纹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转动手柄,螺纹杆转动,使得与之螺纹连接铰接点沿着螺纹杆光杆端远离,带动伸缩支撑臂与定长支撑臂之间的内夹角逐渐减小,实现支撑平台下降;反向转动手柄,螺纹杆反向转动,使得与之螺纹连接铰接点沿着螺纹杆光杆端靠近,带动伸缩支撑臂与定长支撑臂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实现支撑平台上升,使得支撑平台对上方的组合楼层板起支撑作用。不仅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而且调节精度高,减少施工误差。在伸缩支撑臂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动螺纹杆,实现支撑平台的高度调节,仍适用于多种高度的结构层中。支撑平台高度的调节范围大,能满足各种施工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中定长支撑臂底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中螺杆光杆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中螺杆螺纹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的当前状态最低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的当前状态最高位置示意图;

图中1支撑平台、2螺纹杆、3定长支撑臂、4底板、5鞍座、6前支撑臂、7后支撑臂、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由q345钢板制成的底板4、支撑平台1和升降单元,支撑平台1设于底板4上方,支撑平台1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鞍座5,底板4和鞍座5之间设有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一端与底板4铰接,另一端与鞍座5铰接,升降单元驱动鞍座5作升降运动,实现支撑平台1升降。

上述升降单元包括定长支撑臂3、伸缩支撑臂和水平设置的螺纹杆2。底板4上对称设有定长支撑臂3,定长支撑臂3底端分别成型有齿轮,两定长支撑臂3底部分别通过螺栓与底板4铰接,且两齿轮相互啮合,实现两定长支撑臂3底端齿轮传动。定长支撑臂3另一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臂,伸缩支撑臂一端与对应侧的定长支撑臂3通过转轴8铰接,其中一个转轴8内开设通孔,另一转轴8内开设螺纹孔,在两转轴8之间穿设水平放置的螺纹杆2,且螺纹杆2光杆端设于通孔内,螺纹杆2螺纹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伸缩支撑臂另一端分别与鞍座5铰接。在螺纹杆2任一端部设置手柄,转动手柄,螺纹杆2螺纹端与螺纹孔内移动,实现螺纹杆2的螺纹端向光杆端靠近或远离,带动伸缩支撑臂和定长支撑臂3绕着铰接点转动。

伸缩支撑臂包括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在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上分别开设若干定位孔和若干固定孔,定位孔与固定孔分别开设于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的不同面上。若干定位孔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固定孔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后支撑臂7设于前支撑臂6内,后支撑臂7在前支撑臂6中进出拉动,调节后支撑臂7露出于前支撑臂6的长度,从而实现伸缩支撑臂的长度。当拉至需要的位置时将定位销插入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上重叠后的定位孔内,实现两者的定位。将抗剪高强度螺栓插入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上重叠后的固定孔内,使得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固定连接。

定长支撑臂3底端成型齿轮的齿厚为定长支撑臂3厚度的2倍,在临时支撑过程中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为方便操作,定长支撑臂3的长度为1.6m,支撑平台1的长宽比为2:1。

使用前,测量已知结构层净高,调整好伸缩支撑臂的长度,在调节过程中先通过定位销插入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重叠后的定位孔内进行定位,再通过抗剪高强螺栓插入前支撑臂6和后支撑臂7重叠后的固定孔内进行固定。转动手柄,螺纹杆2转动,使得与之螺纹连接铰接点沿着螺纹杆2光杆端远离,带动伸缩支撑臂与定长支撑臂3之间的内夹角逐渐减小,实现支撑平台1下降,将底板4设置在组合楼层板下方,反向转动手柄,螺纹杆2反向转动,使得与之螺纹连接铰接点沿着螺纹杆2光杆端靠近,带动伸缩支撑臂与定长支撑臂3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实现支撑平台1上升,使得支撑平台1对上方的组合楼层板起支撑作用。不仅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而且调节精度高,减少施工误差。在伸缩支撑臂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转动螺纹杆2,实现支撑平台1的高度调节,仍适用于多种高度的结构层中。

本技术:
通过调节伸缩支撑臂长度和转动螺纹杆2,使得支撑平台1高度的调节范围大,能满足各种施工需要。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平台和升降单元,所述支撑平台设于底板上方,所述底板和支撑平台之间设有升降单元;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定长支撑臂、伸缩支撑臂和水平设置的螺纹杆,所述底板上对称设有定长支撑臂,两所述定长支撑臂一端分别与底板铰接,定长支撑臂另一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臂,两所述伸缩支撑臂一端分别与定长支撑平台铰接,伸缩支撑臂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定长支撑臂另一端铰接,所述螺纹杆穿设于两转轴内,所述螺纹杆螺纹端与任一转轴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长支撑臂底端分别成型齿轮,且两齿轮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的齿厚为定长支撑臂厚度的1.8~2.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臂包括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所述后支撑臂设于前支撑臂内,后支撑臂可在前支撑臂中进出拉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底部设置鞍座,所述鞍座与伸缩支撑臂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长宽比为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手柄,便于转动螺纹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楼层板施工用临时支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支撑平台和升降单元,所述支撑平台设于底板上方,所述底板和支撑平台之间设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定长支撑臂、伸缩支撑臂和水平设置的螺纹杆,所述底板上对称设有定长支撑臂,两所述定长支撑臂一端分别与底板铰接,定长支撑臂另一端分别设有伸缩支撑臂,两所述伸缩支撑臂一端分别与定长支撑平台铰接,伸缩支撑臂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定长支撑臂另一端铰接,所述螺纹杆穿设于两转轴内,所述螺纹杆螺纹端与任一转轴螺纹连接。本申请不仅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而且调节精度高,减少施工误差。支撑平台高度的调节范围大,能满足各种施工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王丰哲;李志强;李远中;陈江山;张宜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1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