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26618发布日期:2020-07-29 02:3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钢筋连接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土建施工现场,常常出现二次结构等情况需要植筋,根据已有的操作规范,是将原混凝土面表层钻孔,然后将钢筋一端抹上植筋胶进行植筋。

现有技术中对于二次结构处理上,采用在已用的混凝土面表层钻孔再进行待植钢筋的植筋。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上有很大的困难且施工环境上尘土飞扬,这样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影响正常的工作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土建现场遇到二次结构需要植筋时,在原混凝土面表层钻孔再进行植筋,工程量大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外壳、金属固定片、金属倒角、金属粘结剂、主钢筋、待植钢筋,所述外壳采用中空设计,所述外壳外形呈t字形设计,所述外壳分为横部以及竖部,所述金属固定片位于外壳的横部上方,所述位于外壳的竖部内壁上设置有金属倒角,所述主钢筋穿设在外壳的横部,所述待植钢筋穿设在外壳的竖部,所述待植钢筋与金属倒角之间的缝隙通过金属粘结剂进行填充。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材质根据连接钢筋的不同而定,所述外壳的材质强度不能低于连接钢筋的强度,所述外壳的横向长度为2-3cm,纵向长度为3-5cm具体长度依据混凝土保护层而定。

优选的,所述金属粘结剂均匀填充在外壳的竖部中。

优选的,所述金属固定片位于外壳横部的上方且外壳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金属固定片通过钢丝固定连接在外壳上。

优选的,所述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建筑结构需要,在需要植筋的主筋位置上使用合适的外壳;然后,利用钢丝缠绕在金属固定片上,在需要植筋的位置与主筋缠绕在一起,达到固定的效果;最后,混凝土浇筑后,会留下预留的外壳的竖部部分,将钢筋插入已注满金属粘结剂的外壳的竖部内,至金属粘结剂溢流出外壳;待金属粘结剂充分硬化后,再使用。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增加植入钢筋与原结构主筋相连的强度和稳定性;

(2)本发明增加施工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植筋位置不受场地约束,减少有限空间作业,避免扬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01-横部、102-竖部、2-金属固定片、3-金属倒角、4-金属粘结剂、5-主钢筋、6-待植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外壳1、金属固定片2、金属倒角3、金属粘结剂4、主钢筋5、待植钢筋6,所述外壳1采用中空设计,所述外壳1外形呈t字形设计,所述外壳1分为横部101以及竖部102,所述金属固定片2位于外壳1的横部101上方,所述位于外壳1的竖部102内壁上设置有金属倒角3,所述主钢筋5穿设在外壳1的横部101,所述待植钢筋6穿设在外壳1的竖部102,所述待植钢筋6与金属倒角3之间的缝隙通过金属粘结剂4进行填充。

进一步来说,所述外壳1的材质根据连接钢筋的不同而定,所述外壳1的材质强度不能低于连接钢筋的强度,所述外壳1的横向长度为2-3cm,纵向长度为3-5cm具体长度依据混凝土保护层而定。

进一步来说,所述金属粘结剂4均匀填充在外壳1的竖部102中。

进一步来说,所述金属固定片2位于外壳1横部101的上方且外壳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金属固定片2通过钢丝固定连接在外壳1上。

进一步来说,所述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建筑结构需要,在需要植筋的主筋位置上使用合适的外壳1;然后,利用钢丝缠绕在金属固定片2上,在需要植筋的位置与主钢筋5缠绕在一起,达到固定的效果;最后,混凝土浇筑后,会留下预留的外壳1的竖部部分,将钢筋插入已注满金属粘结剂4的外壳1的竖部内,至金属粘结剂4溢流出外壳1;待金属粘结剂4充分硬化后,再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钻孔,增加植入钢筋与原结构主筋相连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施工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植筋位置不受场地约束,减少有限空间作业,避免扬尘。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发明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金属固定片(2)、金属倒角(3)、金属粘结剂(4)、主钢筋(5)、待植钢筋(6),所述外壳(1)采用中空设计,所述外壳外形呈t字形设计,所述外壳分为横部(101)以及竖部(102),所述金属固定片(2)位于外壳(1)的横部(101)上方,所述位于外壳(1)的竖部(102)内壁上设置有金属倒角(3),所述主钢筋(5)穿设在外壳(1)的横部(101),所述待植钢筋(6)穿设在外壳(1)的竖部(102),所述待植钢筋(6)与金属倒角(3)之间的缝隙通过金属粘结剂(4)进行填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材质根据连接钢筋(5)的不同而定,所述外壳(1)的材质强度不能低于连接钢筋(5)的强度,所述外壳(1)的横向长度为2-3cm,纵向长度为3-5cm具体长度依据混凝土保护层而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金属倒角(3)的方向为朝向金属固定片(2)的一侧,所述金属倒角(3)带有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粘结剂(4)均匀填充在外壳(1)的竖部(102)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片(2)位于外壳(1)横部(101)的上方且外壳(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金属固定片(2)通过钢丝固定连接在外壳(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建筑结构需要,在需要植筋的主筋位置上使用合适的外壳(1);然后,利用钢丝缠绕在金属固定片(2)上,在需要植筋的位置与主筋缠绕在一起,达到固定的效果;最后,混凝土浇筑后,会留下预留的外壳(1)下端的套筒部分,将钢筋插入已注满金属粘结剂(4)的外壳(1)下端的套筒内,至金属粘结剂(4)溢流出外壳(1);待金属粘结剂(4)充分硬化后,再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植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涉及钢筋连接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在土建现场遇到二次结构需要植筋时,在原混凝土面表层钻孔再进行植筋,工程量大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包括有外壳、金属固定片、金属倒角、金属粘结剂、主钢筋、待植钢筋,所述外壳采用中空设计,所述外壳外形呈T字形设计,所述外壳分为横部以及竖部,所述金属固定片位于外壳的横部上方,所述位于外壳的竖部内壁上设置有金属倒角,所述主钢筋穿设在外壳的横部,所述待植钢筋穿设在外壳的竖部,所述待植钢筋与金属倒角之间的缝隙通过金属粘结剂进行填充。通过本结构设置加强植入钢筋与原结构主筋相连,增加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达;曾川;陈园;孙钰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0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