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37331发布日期:2020-07-17 17:3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工程中为满足外立面效果的要求,高层建筑悬挑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悬挑幕墙结构比比皆是。若采用现有技术的满堂脚手架方式施工,存在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不可周转,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和较多人力,并对后续园林市政工程的施工工期影响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以解决现有的满堂脚手架施工方式所存在的周期长、施工难度大、需要占用较大施工场地和较多人力的问题,并同时解决对后续园林市政工程的施工工期影响较大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是在悬挑结构层的下两层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用于固定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的连接钢板;然后采用工字钢制作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待悬挑结构层的下两层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充分固结后,将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与预埋的连接钢板固定连接;然后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顶面铺设模板并与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固定连接;在模板顶面搭设脚手架作为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通过该施工平台对高层建筑的悬挑结构层进行施工。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包括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悬挑结构层下方的下两层主体结构,在下两层主体结构上预埋有连接钢板,在连接钢板上固定连接有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的顶面铺设有模板,在模板的顶面搭设有作为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用的脚手架。

前述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中,所述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包括一组超长悬挑工字钢;超长悬挑工字钢经一组横向工字钢焊接构成网格状支撑平面;超长悬挑工字钢中部垂直焊接有一组立柱,立柱下端与超长悬挑工字钢和横向工字钢之间均设有一组斜撑工字钢;立柱上下两端经一组横向连接梁连接。

前述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中,所述一组超长悬挑工字钢和一组横向工字钢均包括截面尺寸较大的主工字钢和截面尺寸较小的辅工字钢;所述立柱和斜撑工字钢与主工字钢焊接。

前述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中,所述连接钢板上设有一组高强螺栓,一组高强螺栓穿过立柱和斜撑工字钢上连接孔与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固定连接。

前述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中,脚手架采用钢管和管扣搭设;脚手架的立管下端立在超长悬挑工字钢与横向工字钢交叉处对应的模板顶面;脚手架经扶墙杆与建筑主体的墙体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作为脚手架的基础平台,并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顶面支设脚手架;改变了现有技术脚手架需从地面开始支设的施工方式,避免了落地式满堂脚手架拆除前对场地内园林及小市政施工的影响;并节省了大量支设脚手架所需钢管,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难度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1-悬挑结构层、2-下两层主体结构、3-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4-连接钢板、5-模板、6-脚手架、7-超长悬挑工字钢、8-横向工字钢、9-立柱、10-斜撑工字钢、11-横向连接梁、12-高强螺栓、13-立管、14-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在悬挑结构层1的下两层主体结构2施工时预埋用于固定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的连接钢板4;然后采用工字钢制作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待悬挑结构层1的下两层主体结构2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充分固结后,将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与预埋的连接钢板4固定连接;然后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顶面铺设模板5并与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固定连接;在模板5顶面搭设脚手架6作为悬挑结构层1的施工平台,通过该施工平台对高层建筑的悬挑结构层进行施工。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如图1~图4所示,该施工平台包括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悬挑结构层1下方的下两层主体结构2,在下两层主体结构2上预埋有连接钢板4,在连接钢板4上固定连接有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的顶面铺设有模板5,在模板5的顶面搭设有作为悬挑结构层1的施工平台用的脚手架6;所述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如图2~4所示,包括一组超长悬挑工字钢7;超长悬挑工字钢7经一组横向工字钢8焊接构成网格状支撑平面;超长悬挑工字钢7中部垂直焊接有一组立柱9,立柱9下端与超长悬挑工字钢7和横向工字钢8之间均设有一组斜撑工字钢10;立柱9上下两端经一组横向连接梁11连接。一组超长悬挑工字钢7和一组横向工字钢8均包括截面尺寸较大的主工字钢和截面尺寸较小的辅工字钢;所述立柱9和斜撑工字钢10与主工字钢焊接。连接钢板4上设有一组高强螺栓12,一组高强螺栓12穿过立柱9和斜撑工字钢10上连接孔与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固定连接。脚手架6采用钢管和管扣搭设;脚手架6的立管13下端立在超长悬挑工字钢7与横向工字钢8交叉处对应的模板顶面;脚手架6经扶墙杆与建筑主体的墙体14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是采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与现有技术的脚手架结合构成的基础平台结构。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中的超长悬挑工字钢长度为6.5m,在局部转角位置采用9m长超长悬挑工字钢。以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搭设悬挑结构层支撑体系,悬挑结构层施工完成之后将悬挑结构层支撑体系作为悬挑幕墙施工的脚手架。

本发明采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作为脚手架的基础平台,并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顶面支设脚手架;改变了现有技术脚手架需从地面开始支设的施工方式,避免了落地式满堂脚手架拆除前对场地内园林及小市政施工的影响;并节省了大量支设脚手架所需钢管,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难度小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悬挑结构层的下两层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用于固定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的连接钢板;然后采用工字钢制作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待悬挑结构层的下两层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充分固结后,将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与预埋的连接钢板固定连接;然后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顶面铺设模板并与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固定连接;在模板顶面搭设脚手架作为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通过该施工平台对高层建筑的悬挑结构层进行施工。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构成的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包括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悬挑结构层(1)下方的下两层主体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下两层主体结构(2)上预埋有连接钢板(4),在连接钢板(4)上固定连接有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的顶面铺设有模板(5),在模板(5)的顶面搭设有作为悬挑结构层(1)的施工平台用的脚手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包括一组超长悬挑工字钢(7);超长悬挑工字钢(7)经一组横向工字钢(8)焊接构成网格状的支撑平面;超长悬挑工字钢(7)中部垂直焊接有一组立柱(9),立柱(9)下端与超长悬挑工字钢(7)和横向工字钢(8)之间均设有一组斜撑工字钢(10);立柱(9)上下两端经一组横向连接梁(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长悬挑工字钢(7)和横向工字钢(8)均包括有截面尺寸较大的主工字钢和截面尺寸较小的辅工字钢;所述立柱(9)和斜撑工字钢(10)分别与超长悬挑工字钢(7)或横向工字钢(8)的主工字钢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钢板(4)上设有一组高强螺栓(12),该组高强螺栓(12)穿过立柱(9)和斜撑工字钢(10)上的连接孔使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与连接钢板(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钢板(4)上设有一组高强螺栓(12),该组高强螺栓(12)穿过立柱(9)和斜撑工字钢(10)上的连接孔使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3)与连接钢板(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脚手架(6)由钢管和管扣连接组成;脚手架(6)的立管(13)下端立在超长悬挑工字钢(7)与横向工字钢(8)交叉处对应的模板顶面;脚手架(6)经扶墙杆与建筑主体的墙体(1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本发明是在悬挑结构层的下两层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用于固定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的连接钢板;然后采用工字钢制作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待悬挑结构层的下两层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充分固结后,将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与预埋的连接钢板固定连接;在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顶面铺设模板并与超长悬挑工字钢支模体系固定连接;在模板顶面搭设脚手架作为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脚手架需从地面开始支设的施工方式,避免了落地式满堂脚手架拆除前对场地内园林及小市政施工的影响;并节省了大量支设脚手架所需钢管,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难度小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柏浩;高宝亮;袁明明;李红梅;郑梓辉;郭万喜;肖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3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