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4724发布日期:2020-08-21 15:0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目前支撑单元式幕墙的主体结构普遍为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混凝土梁结构在活荷载或其他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一般不大于17mm,因此现有单元式幕墙系统适应竖向位移的能力普遍限制在20mm以内。

随着我国对节能环保的要求的不断增强,主体结构开始广泛使用装配式结构,如混凝土板加钢梁结构,此种情况下主体结构的竖向变形会大于20mm甚至会达到30mm,因此现有的单元式幕墙节点竖向变形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能够适应比现有幕墙系统大的竖向变形,而外观保持与普通的单元式幕墙一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包括若干个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所述幕墙横梁在靠近玻璃一侧设有铝合金附框,所述幕墙横梁另一侧设有两道对称的气密胶条,所述单元体立柱连接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靠近铝合金附框的一侧及两道所述气密胶条的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下横梁通过螺钉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插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通过若干个组角码固定连接,所述组角码与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的连接处均采用加强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横梁和所述单元体立柱均为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呈t型,所述第二连接件呈π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凸部插在第二连接件的凹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重合距离至少为80mm,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至少留有30mm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的腔体内设有通长的三元乙丙橡胶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通过两个组角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组角码连接、设置两道气密胶条提高整个系统的气密性能,可达到气密性3级;系统防水性能好,水密性可达到3级;单元体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符合结构安全性的要求,有效的降低了造价;适应的主体结构竖向位移可达到最大80mm,从而有效的解决单元式幕墙对装配式主体结构的适应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单元式玻璃幕墙组角节点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横梁纵剖节点图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的示意图。

图中:1、幕墙横梁;1-1、铝合金附框;1-2、气密胶条;1-3、上横梁;1-4、下横梁;1-5、第一连接件;1-6、第二连接件;1-7、三元乙丙橡胶胶条;2、单元体立柱;3、组角码;4、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包括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所述幕墙横梁1在靠近玻璃4一侧设有铝合金附框1-1,所述幕墙横梁1另一侧设有两道对称的气密胶条1-2,所述单元体立柱2连接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所述上横梁1-3靠近铝合金附框1-1的一侧及两道所述气密胶条1-2的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5,所述下横梁1-4通过螺钉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一一对应插接的第二连接件1-6,所述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通过若干个组角码3固定连接,所述组角码3与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的连接处均采用加强螺钉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幕墙横梁1和所述单元体立柱2均为铝合金材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呈t型,所述第二连接件1-6呈π型,所述第一连接件1-5的凸部插在第二连接件1-6的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1-6连接的重合距离至少为80mm,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1-6之间至少留有30mm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1-3和所述下横梁1-4之间的腔体内设有通长的三元乙丙橡胶胶条1-7。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通过两个组角码3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使其竖向位移可以满足装配式主体结构的要求,同时满足国家标准对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及安全性的要求必须达到的性能。

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和通过组角码3组角连接,每边采用两个螺钉加强螺钉加强受力性能,幕墙横梁1的腔体内设有通长的三元乙丙橡胶胶条1-7保证排水性能和气密性能;组角码3采用双道组角设计,比一般的组角强度提高一倍,加之螺钉进一步提高受力性能,可使单元式幕墙板块做的更大。

幕墙横梁1采用了四闭腔的设计,受力性能非常优越,前部设有铝合金附框1-1,有效的降低了形成铝合金截面所需要的最小壁厚,从而有效的减少了除安全性能所必须的铝型材的重量,更充分的利用了铝型材,相对于同样尺寸的幕墙,有效的降低了造价。

幕墙横梁1后部采用了双道气密胶条1-2,气密性能比一般的单元式幕墙要好,大大的提高了气密性能。

本系统在幕墙横梁1的前部和后部采用了两排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由于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分别呈“t”和“π”型结构,大大提高了在最不利状态下单元式幕墙横梁的受力性能,节点的构造设计满足了横梁向下30mm和向上80mm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单元式幕墙适应主体结构竖向变形的能力。

综上所述,借助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梁与组角连接、设置两道气密胶条提高整体的气密性能;系统防水性能好;单元体立柱和横梁的连接符合结构安全性的要求,有效的降低了造价;适应的主体结构竖向位移可达到最大80mm,从而有效的解决单元式幕墙对装配式主体结构的适应性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包括若干个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横梁(1)在靠近玻璃(4)一侧设有铝合金附框(1-1),所述幕墙横梁(1)另一侧设有两道对称的气密胶条(1-2),所述单元体立柱(2)连接有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所述上横梁(1-3)靠近铝合金附框(1-1)的一侧及两道所述气密胶条(1-2)的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5),所述下横梁(1-4)通过螺钉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一一对应插接的第二连接件(1-6),所述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通过若干个组角码(3)固定连接,所述组角码(3)与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的连接处均采用加强螺钉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横梁(1)和所述单元体立柱(2)均为铝合金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5)呈t型,所述第二连接件(1-6)呈π型,所述第一连接件(1-5)的凸部插在第二连接件(1-6)的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1-6)连接的重合距离至少为80mm,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1-6)之间至少留有30mm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3)和所述下横梁(1-4)之间的腔体内设有通长的三元乙丙橡胶胶条(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横梁(1)和单元体立柱(2)通过两个组角码(3)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元式玻璃幕墙,包括若干个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幕墙横梁在靠近玻璃一侧设有铝合金附框,幕墙横梁另一侧设有两道对称的气密胶条,单元体立柱连接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靠近铝合金附框的一侧及两道气密胶条的中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下横梁通过螺钉连接有与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插接的第二连接件,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通过若干个组角码固定连接,组角码与幕墙横梁和单元体立柱的连接处均采用加强螺钉固定。能够适应比现有幕墙系统大的竖向变形,而外观保持与普通的单元式幕墙一致。

技术研发人员:祁斌;马洪旭;李珊;黄明宇;张振华;杨峥;张江华;宁兴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创金泰建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