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646发布日期:2020-10-02 08:1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效率高、节约水资源、可随浇筑随养护、养护质量有保障的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为了提高浇筑施工效率,普遍采用爬模进行施工,但由于高度较高和空间狭小的问题,爬模在混凝土浇筑后养护较为困难,而混凝土的养护尤为关键,养护时需要提供水泥水化作用必须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以保证正常的水化作用。目前,高层建筑在爬模浇筑后一般采用人工使用水管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不仅费时费力,养护成本和养护效率较低,是严重制约高层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且人工高空作业安全风险较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外,人工养护还极易出现养护不及时、喷洒不均匀的问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生长缓慢或达不到设计要求强度的严重后果,易产生收缩裂缝、强度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其它各种性能,喷洒不均还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当然,目前也有部分采用在爬模上架设喷淋管路及其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养护喷淋,但自带水箱的结构往往复杂且较重,影响爬模的安全性且成本较高。为此,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爬模简易养护喷淋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节约水资源、可随浇筑随养护、养护质量有保障的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爬模导轨、爬模架体,所述爬模架体的固定端与墙体固定连接且上部设置有上操作平台,所述爬模架体的移动端与爬模导轨滚动或滑动连接且下部设置有下操作平台,所述上操作平台及下操作平台上近墙体端分别横向固定设置喷淋管组件,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管上设置有开口面向墙体的喷淋孔或喷淋头,所述喷淋管的进水口设置有快接接头并与建筑内的供水管网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淋管组件固定在爬模的上下两个操作平台上,在喷淋管上设置喷淋孔或喷淋头,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水管接水养护,实现爬模砼喷淋养护的目的,且可随爬模爬升及随浇筑随养护,保证了养护质量的同时也环保经济,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建筑体的承重能力和抗冲击、抗变形能力较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淋管组件固定在爬模的上下两个操作平台上,可实现上下同时喷淋,以达到大面积砼养护的喷淋均匀化,避免现有技术中仅有上喷淋时砼底部需要靠水自流而下实现养护时的不均匀及浪费水的问题;以及可根据砼面积按需单独开闭上喷淋管组件或下喷淋管组件,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在砼养护中的适应性,灵活性较高。

3、本实用新型仅在爬模的上下两个操作平台上横向设置喷淋管组件,在满足砼养护的基础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横向及纵向共同设置时的布置复杂、重量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基本不会对爬模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上操作平台的喷淋管组件局部放大图之一;

图3为图2之右视图;

图4为图1之上操作平台的喷淋管组件局部放大图之二;

图5为图4之右视图;

图中:1-爬模导轨,2-爬模架体,3-墙体,4-上操作平台,5-下操作平台,6-喷淋管组件,7-喷淋管,8-喷淋孔,9-喷淋头,10-管卡,11-爬模,12-钢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5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爬模导轨1、爬模架体2,所述爬模架体2的固定端与墙体3固定连接且上部设置有上操作平台4,所述爬模架体2的移动端与爬模导轨1滚动或滑动连接且下部设置有下操作平台5,所述上操作平台4及下操作平台5上近墙体3端分别横向固定设置喷淋管组件6,所述喷淋管组件6的喷淋管7上设置有开口面向墙体3的喷淋孔8或喷淋头9,所述喷淋管7的进水口设置有快接接头并与建筑内的供水管网连通。

所述喷淋管组件6的喷淋管7通过管卡10与上操作平台4和/或下操作平台5固定连接。

所述管卡10底部通过螺栓或焊接与上操作平台4和/或下操作平台5近墙体3的端面或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7固定或可旋转的设置于管卡10内。

所述喷淋头9通过三通管与喷淋管7连通。

所述喷淋头9为雾化喷头。

所述喷淋头9为扇形旋转喷头。

所述上操作平台4上的喷淋管组件6之喷淋头9按中心轴线倾斜向下布置。

所述下操作平台5上的喷淋管组件6之喷淋头9按中心轴线倾斜向上或水平布置。

所述喷淋管7与设置于上操作平台4或下操作平台5上的增压泵出水口或电磁阀连通,所述增压泵或电磁阀通过开关与电网连接,所述上操作平台4或下操作平台5还设置有控制开关开合的时间继电器,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或电磁阀与供水管网连通。

所述爬模架体2在上操作平台4和下操作平台5之间远离墙体3端固定设置有遮阳网。

所述喷淋管7为直径50mm的ppr管。

所述的管卡10为ppr管卡。

所述喷淋孔8的直径3mm且间距20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至5所示,在爬模11的上操作平台4及下操作平台5上分别横向固定设置喷淋管组件6,喷淋管组件6的喷淋管7通过管卡10固定设置在上操作平台4和/或下操作平台5靠近墙体3的端面或底面,喷淋管7上直接设开口面向墙体3的喷淋孔8或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开口面向墙体3的喷淋头9,待墙体3浇铸后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拆除钢模板12,通过设置操作平台4或下操作平台5上的时间继电器,根据设置自动控制增压泵的启停或电磁阀的开闭,使喷淋管7通过快接接头与建筑内的供水管网连通或切断,实现对砼的定时自动喷淋养护。设置于上操作平台4和下操作平台5之间远离墙体3端固定设置的遮阳网,不仅可有效抵挡阳光直射,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而且还能防止大风等不利条件引起的不正常收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包括爬模导轨(1)、爬模架体(2),所述爬模架体(2)的固定端与墙体(3)固定连接且上部设置有上操作平台(4),所述爬模架体(2)的移动端与爬模导轨(1)滚动或滑动连接且下部设置有下操作平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操作平台(4)及下操作平台(5)上近墙体(3)端分别横向固定设置喷淋管组件(6),所述喷淋管组件(6)的喷淋管(7)上设置有开口面向墙体(3)的喷淋孔(8)或喷淋头(9),所述喷淋管(7)的进水口设置有快接接头并与建筑内的供水管网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组件(6)的喷淋管(7)通过管卡(10)与上操作平台(4)和/或下操作平台(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卡(10)底部通过螺栓或焊接与上操作平台(4)和/或下操作平台(5)近墙体(3)的端面或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7)固定或可旋转的设置于管卡(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9)通过三通管与喷淋管(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9)为雾化喷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9)为扇形旋转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操作平台(4)上的喷淋管组件(6)之喷淋头(9)按中心轴线倾斜向下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操作平台(5)上的喷淋管组件(6)之喷淋头(9)按中心轴线倾斜向上或水平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7)与设置于上操作平台(4)或下操作平台(5)上的增压泵出水口或电磁阀连通,所述增压泵或电磁阀通过开关与电网连接,所述上操作平台(4)或下操作平台(5)还设置有控制开关开合的时间继电器,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或电磁阀与供水管网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模架体(2)在上操作平台(4)和下操作平台(5)之间远离墙体(3)端固定设置有遮阳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模简易砼养护喷淋装置,包括爬模导轨、爬模架体,所述爬模架体的固定端与墙体固定连接且上部设置有上操作平台,所述爬模架体的移动端与爬模导轨滚动或滑动连接且下部设置有下操作平台,所述上操作平台及下操作平台上近墙体端分别横向固定设置喷淋管组件,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管上设置有开口面向墙体的喷淋孔或喷淋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淋管组件固定在爬模的上下两个操作平台上,在喷淋管上设置喷淋孔或喷淋头,实现爬模砼喷淋养护的目的,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养护,且可随爬模爬升及随浇筑随养护,保证了养护质量的同时也环保经济,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建筑体的承重能力和抗冲击、抗变形能力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昌;陆启宏;曹醒;蒋怡;邹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