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折型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7996发布日期:2021-04-20 23:12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翻折型车顶帐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折型车顶帐篷。


背景技术:

2.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多人走进户外。在户外露营时,安装在车顶的车顶帐篷不受地热和地湿影响,不用担心爬行动物干扰,有更好的私密性。但是现在的车顶帐篷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车顶帐篷最核心的两个部件顶盖与床板,这两个部件中顶盖只能当作顶盖用,而床板只能当作床板用,二者之间的功能不能相互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翻折型车顶帐篷。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翻折型车顶帐篷,包括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及伸缩折叠机构,所述第一配合板的一端与第二配合板的一端铰接配合在一起,所述伸缩折叠机构与第一配合板及第二配合板铰接配合在一起,所述伸缩折叠机构用于控制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之间的伸展及折叠。
6.通过伸缩折叠机构的作用,实现了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的伸展与折叠,当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处于伸展开的状态时,第二配合板的作用充当了“床板”,当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折叠在一起时,第二配合板就充当了“顶盖”,所以本款帐篷实现了床板与顶盖功能的通用转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7.可选的,还包括底板及填充物,所述第一配合板及第二配合板上均设置有底板,所述填充物设置在第一配合板与底板及第二配合板与底板之间,所述第一配合板、填充物及底板之间通过胶水或金属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配合板、填充物及底板之间通过胶水或金属件连接在一起。
8.底板与填充物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更加稳定地作为“床板”与“顶盖”使用。
9.通过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及伸缩折叠机构的组合使用,实现了床板与顶盖功能的相互转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0.可选的,所述伸缩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及拉带绳,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均呈平底u字状,所述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均呈直线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跟第一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铰接在一起,第四支撑杆及第一支撑杆各自跟第一配合板或第二配合板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撑杆铰接安装在第三支撑杆或第四支撑杆上,所述拉带绳一端与第一配合板或第二配合板固定在一起,且拉带绳缠绕套设在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当拉动拉带绳未固定的一端时,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带动着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折叠在一起。
11.上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及拉带绳的作用是用于控制第一配合板及第二配合板的伸展与折叠,当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处于伸展状态时,
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组成了一块床板,再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套上布,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帐篷,当撤掉布,拉动拉带绳,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靠拢折叠在一起呈顶盖(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完全贴合在一起,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均夹在第一配合板与第二配合板之间)。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及第一支撑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支撑杆与第一配合板或第二配合板铰接在一起。
13.可选的,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铰接安装在第一配合板上或第二配合板上。
14.因为是用在车顶上的,爬梯的作用是方便人们上下。
15.可选的,所述爬梯为伸缩式爬梯。
16.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板包括平板及盒状板,所述平板固定在盒状板内。
17.平板与盒状板固定的方式结构稳定,且平板与盒状板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可以收纳折叠后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具体第二配合板也是包括平板及盒状板,平板和盒状板围成第二配合板。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配合板、第二配合板及伸缩折叠机构的组合使用,实现了床板与顶盖功能的相互转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是翻折型车顶帐篷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简图;
20.图2是翻折型车顶帐篷折叠时的过程示意简图;
21.图3是翻折型车顶帐篷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简图;
22.图4底板与第一配合板及第二配合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3.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01、第一配合板,102、第二配合板,10101、盒状板,10102、平板,2、拉带绳,301、第一支撑杆,302、第二支撑杆,303、第三支撑杆,304、第四支撑杆,4、爬梯,5、底板、6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25.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一种翻折型车顶帐篷,包括第一配合板101、第二配合板102及伸缩折叠机构,第一配合板101的一端与第二配合板102的一端铰接配合在一起,伸缩折叠机构与第一配合板101及第二配合板102铰接配合在一起,伸缩折叠机构用于控制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之间的伸展及折叠。
26.通过伸缩折叠机构的作用,实现了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的伸展与折叠,当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处于伸展开的状态时,第二配合板102的作用充当了“床板”,当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折叠在一起时,第二配合板102就充当了“顶盖”,所以本款帐篷实现了床板与顶盖功能的通用转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7.通过第一配合板101、第二配合板102及伸缩折叠机构的组合使用,实现了床板与顶盖功能的相互转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8.如附图4所示,还包括底板5及填充物6,第一配合板101及第二配合板上102均设置有底板5,填充物6设置在第一配合板101与底板5及第二配合板102与底板5之间。需要对附
图4进行解释的,附图4中的底板5不是一块硬质不可伸缩折叠的底板5,而是有一定柔软度的底板5,底板5需要卡在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内时,可以先内圈弯曲一小段,塞进穿过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及第四支撑杆304之间,然后卡进去,附图4中展示的画面显示第三支撑杆303与第四支撑杆304贯穿底板5,但这个只是为了展示位置关系而已,实际第三支撑杆303与第四支撑杆304并没有贯穿底板5。第一配合板101、填充物6及底板5之间通过胶水或金属件连接在一起,第二配合板102、填充物6及底板5之间通过胶水或金属件连接在一起。
29.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伸缩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第四支撑杆304及拉带绳2,第一支撑杆301及第二支撑杆302均呈平底u字状,第三支撑杆303及第四支撑杆304均呈直线状,第三支撑杆303的两端分别跟第一支撑杆301及第四支撑杆304铰接在一起,第四支撑杆304及第一支撑杆301各自跟第一配合板101或第二配合板102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撑杆302铰接安装在第四支撑杆304(也可以是第三支撑杆303)上,拉带绳2一端与第二配合板102(也可以是第一配合板101)固定在一起,且拉带绳2缠绕套设在第一支撑杆301及第二支撑杆302上;当拉动拉带绳2未固定的一端时,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及第四支撑杆304带动着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折叠在一起。
30.上述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第四支撑杆304及拉带绳2的作用是用于控制第一配合板101及第二配合板102的伸展与折叠,当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组成了一块床板,再在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第四支撑杆304套上布,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帐篷,当撤掉布,拉动拉带绳2,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靠拢折叠在一起呈顶盖(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完全贴合在一起,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及第四支撑杆304均夹在第一配合板101与第二配合板102之间)。
31.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第一配合板101、第二配合板102及第一支撑杆301铰接在一起,第四支撑杆304与第一配合板101或第二配合板102铰接在一起。
32.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爬梯4,爬梯4铰接安装在第一配合板101上或第二配合板102上。
33.因为是用在车顶上的,爬梯4的作用是方便人们上下。
34.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爬梯4为伸缩式爬梯4。
35.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第一配合板101包括平板10102及盒状板10101,平板10102固定在盒状板10101内。第二配合板102的结构与第一配合板101类似,也是由平板10102及盒状板10101组成。
36.平板10102与盒状板10101固定的方式结构稳定,且平板10102与盒状板10101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可以收纳折叠后的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三支撑杆303及第四支撑杆304。
37.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及附图2中为了清晰展示出第一配合板及第二配合板上各个零件的安装关系,底板5及填充物6与第一配合板101及第二配合板102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附图4所示。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
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