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7135发布日期:2021-06-25 16:1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施工时,钢管、模板、扣件、轮扣等周转材料的垂直运输更多的采用悬挑卸料平台,悬挑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之间的通道间隙往往都是采用方木做支撑,上面铺设模板,极易造成倾倒及高空坠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此,项目针对次安全隐患设计了一种定型安全坡道,达到运输通道安全稳定、牢固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所述坡道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包括支撑架和搭接件,所述支撑架为矩形,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外框架中部的附加撑,所述附加撑的上表面与所述外框架的上表面齐平,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设置面板,在所述外框架的左右侧边上均固定设置吊起装置;

所述搭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所述搭接件上设有卡扣机构用于与卸料平台及主体结构活动卡扣搭接。

进一步,所述附加撑为设置在外框架中部的横撑,所述横撑不少于两根。

进一步,所述踏板由复数块组成,相邻踏板之间用铰接件铰接连接,相邻踏板可自由伸展/折叠。

进一步,所述铰接件为合页,不少于两个,沿外框架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所述踏板为三块。

进一步,所述搭接件为角钢,角钢开口向下,使其中的一条直边搭接在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上方,另一条直边抵住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垂直面。

进一步,所述吊起装置为吊环,所述吊环环形向上竖直设置,每个外框架的左右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吊环,分别位于外框架左右侧边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面板为花纹钢板。

进一步,所述踏板的总宽度与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宽度相匹配,其长度与卸料平台端部和主体结构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

进一步,踏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角度α和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斜度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该设计采用型钢定型平台,形成稳定通道,保证安全。

2、该设计采用两端搭接件与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活动搭接,可灵活拆卸,而且采用三块踏板铰接连接,使用时展开,不用时折叠起来,不占空间,方便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平面图;

图3为复数踏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11-外框架、12-附加撑、13-面板、2-搭接件、3-吊起装置、4-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

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所述坡道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包括支撑架1和搭接件2,所述支撑架1为矩形,包括外框架11和设置在外框架11中部的附加撑12,所述附加撑12的上表面与所述外框架11的上表面齐平,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固定设置面板13,在所述外框架11的左右侧边上均固定设置吊起装置3;

所述搭接件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两端,所述搭接件2上设有卡扣机构用于与卸料平台及主体结构活动卡扣搭接。

所述附加撑12为设置在外框架11中部的横撑,所述横撑为两根。

为了减轻重量,支撑架1采用30mm*30mm的方钢管制作。

所述面板13采用大于2mm小于5mm厚的花纹钢板制作,最好采用2mm厚的花纹钢板制作。

所述踏板由三块组成,每一块踏板的长度为1400mm,宽度为700mm,相邻踏板之间用铰接件4铰接连接,相邻踏板可自由伸展/折叠。

所述铰接件4为合页,数量最少两个,沿外框架11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铰接件4也可以用其他具有合页功能的机构代替。

所述搭接件2为40*40的角钢,角钢开口向下,使其中的一条直边搭接在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上方,另一条直边抵住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垂直面。

所述吊起装置3为采用ø10mm的钢筋制成的吊环,所述吊环环形向上竖直设置,每个外框架11的左右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吊环,分别位于外框架11左右侧边的两端。

踏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角度α和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斜度相适配。

制作流程:

第一步:用30mm*30mm方钢管焊接的矩形支撑架1;

第二步:在支撑架1两端焊接40*40角钢,作为踏板与卸料平台、主体结构之间的搭接件2;

第三步:焊接花纹钢板作为面板13,焊接吊环;

第四步:在支撑架1左右侧边上焊接铰接件4,在现场进行组装。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

本技术: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包括支撑架(1)和搭接件(2),所述支撑架(1)为矩形,包括外框架(11)和设置在外框架(11)中部的附加撑(12),所述附加撑(12)的上表面与所述外框架(11)的上表面齐平,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固定设置面板(13),在所述外框架(11)的左右侧边上均固定设置吊起装置(3);

所述搭接件(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两端,所述搭接件(2)上设有卡扣机构用于与卸料平台及主体结构活动卡扣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撑(12)为设置在外框架(11)中部的横撑,所述横撑不少于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由复数块组成,相邻踏板之间用铰接件(4)铰接连接,相邻踏板可自由伸展/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4)为合页,不少于两个,沿外框架(11)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为三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件(2)为角钢,角钢开口向下,使其中的一条直边搭接在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上方,另一条直边抵住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垂直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起装置(3)为吊环,所述吊环环形向上竖直设置,每个外框架(11)的左右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吊环,分别位于外框架(11)左右侧边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3)为花纹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总宽度与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的宽度相匹配,其长度与卸料平台端部和主体结构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角度α和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斜度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间的定型安全坡道,坡道包括踏板,踏板包括支撑架和搭接件,支撑架为矩形,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外框架中部的附加撑,附加撑的上表面与外框架的上表面齐平,在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设置面板,在外框架的左右侧边上均固定设置吊起装置;搭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搭接件上设有卡扣机构用于与卸料平台及主体结构活动卡扣搭接;踏板由复数块组成,相邻踏板之间用铰接件铰接连接,相邻踏板可自由伸展/折叠。本实用新型采用型钢定型平台,形成稳定通道,保证安全;通过两端的搭接件与卸料平台和主体结构活动搭接,可灵活拆卸,不占空间,方便周转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王利国;徐新;周少林;常龙;黄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