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1129发布日期:2021-08-27 11:0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楼顶和地面由于下雨,由于排水的设计原因,总会产生积水,如果积水过多造成危险,比如积水触电,路滑摔倒,看不到路面标线等问题。

目前的地面后楼面都是采用垫层加地砖的方式进行铺设,其上的排水需要旁边的排水通道进行排水。往往都是由于排水不及时和地面本身存在凹陷,会留下积水。暂时没有一个结构能够解决这样的积水问题,急需一个新的结构来解决这个歌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水不会在表面形成积水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包括自渗透层和位于自渗透层下方的结构层,以及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布置在结构层上并使结构层下沉一个方位;所述自渗透层包括表面渗透砖和t型支撑块,以及t型支撑块之间形成的梯形水槽,表面渗透砖位于t型支撑块的台阶上;所述表面渗透砖上设有快速勾口和与快速勾口联通的渗水通道;所述结构层包括粘接层、垫层和填充层,粘接层、垫层和填充层依次排布,粘接层与t型支撑块粘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渗水通道对称分布到表面渗透砖内部的中心位置,渗水通道的底部位于梯形水槽上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表面渗透砖内部设有加强钢筋,加强钢筋为十字形布置在其内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表面渗透砖的边角做倒角设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t型支撑块的凸出位至少有一面是倾斜面,这样两个t型支撑块并排堆放在一起时,形成梯形水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t型支撑块的台阶盛放表面渗透砖的面积不少于表面渗透砖底面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垫层为强度为c15的混凝土或者塑料填料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通道为凸字形,其底部采用防水材料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巧妙设计使表面楼面或地面不会产生积水,雨水或其他水能够从表面渗透砖的间隙进去梯形水槽和排水通道,排水隐蔽方便,结构承重能力大,适应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实施例1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实施例2示意图;

附图中:1-自渗透层;2-结构层;3-排水通道;11-表面渗透砖;12-t型支撑块;13-梯形水槽;110-快速勾口;111-渗水通道;113-加强钢筋;21-粘接层;22-垫层;23-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作为楼顶的隔热层,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包括自渗透层1和位于自渗透层1下方的结构层2,以及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布置在结构层2上并使结构层2下沉一个方位;在实际施工中先在天花楼板上铺设结构层2,然后在结构层2预设排水通道3,最后自渗透层1铺设在结构层2上方就可以了。

自渗透层1包括表面渗透砖11和t型支撑块12,以及t型支撑块12之间形成的梯形水槽13,表面渗透砖11位于t型支撑块12的台阶上;所述表面渗透砖11上设有快速勾口110和与快速勾口110联通的渗水通道111;所述结构层2包括粘接层21、垫层22和填充层23,粘接层21、垫层22和填充层23依次排布,粘接层21与t型支撑块12粘接。

在楼面应用该结构时,粘接层21为普通砂浆,主要用来t型支撑块12找平;垫层22为强度为塑料填料层;填充层23为隔热材料,所述渗水通道111对称分布到表面渗透砖11内部的中心位置,渗水通道111的底部位于梯形水槽13上方。

具体地,所述表面渗透砖11的边角做倒角设计,方便表面的积水进入梯形水槽13。所述t型支撑块12的凸出位至少有一面是倾斜面,这样两个t型支撑块12并排堆放在一起时,形成梯形水槽13,这样保持力学结构的同时,也方便排水。

进一步地,所述t型支撑块12的台阶盛放表面渗透砖11的面积不少于表面渗透砖11底面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所述排水通道3为凸字形,其底部采用防水材料加固。

实施例2

作为普通的路面/露天停车场地面/人行道时,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包括自渗透层1和位于自渗透层1下方的结构层2,以及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布置在结构层2上并使结构层2下沉一个方位;在实际施工中先在地面上铺设结构层2,然后在结构层2预设排水通道3,最后自渗透层1铺设在结构层2上方就可以了。

自渗透层1包括表面渗透砖11和t型支撑块12,以及t型支撑块12之间形成的梯形水槽13,表面渗透砖11位于t型支撑块12的台阶上;所述表面渗透砖11上设有快速勾口110和与快速勾口110联通的渗水通道111;所述结构层2包括粘接层21、垫层22和填充层23,粘接层21、垫层22和填充层23依次排布,粘接层21与t型支撑块12粘接。

粘接层21为普通砂浆,主要用来t型支撑块12找平;垫层22为强度为c15的混凝土;填充层23为砂石混合料,避免渗水变形,所述渗水通道111对称分布到表面渗透砖11内部的中心位置,渗水通道111的底部位于梯形水槽13上方。

值得一说的是,所述表面渗透砖11内部设有加强钢筋113,加强钢筋113为十字形布置在其内部,更适应受力情况,避免被车或大重量的物体辗轧时,表面渗透砖11断裂。

具体地,所述表面渗透砖11的边角做倒角设计,方便表面的积水进入梯形水槽13。所述t型支撑块12的凸出位至少有一面是倾斜面,这样两个t型支撑块12并排堆放在一起时,形成梯形水槽13,这样保持力学结构的同时,也方便排水。

进一步地,所述t型支撑块12的台阶盛放表面渗透砖11的面积不少于表面渗透砖11底面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所述排水通道3为凸字形,其底部采用防水材料加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包括自渗透层(1)和位于自渗透层(1)下方的结构层(2),以及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布置在结构层(2)上并使结构层(2)下沉一个方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渗透层(1)包括表面渗透砖(11)和t型支撑块(12),以及t型支撑块(12)之间形成的梯形水槽(13),表面渗透砖(11)位于t型支撑块(12)的台阶上;所述表面渗透砖(11)上设有快速勾口(110)和与快速勾口(110)联通的渗水通道(111);所述结构层(2)包括粘接层(21)、垫层(22)和填充层(23),粘接层(21)、垫层(22)和填充层(23)依次排布,粘接层(21)与t型支撑块(12)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通道(111)对称分布到表面渗透砖(11)内部的中心位置,渗水通道(111)的底部位于梯形水槽(13)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渗透砖(11)内部设有加强钢筋(113),加强钢筋(113)为十字形布置在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渗透砖(11)的边角做倒角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支撑块(12)的凸出位至少有一面是倾斜面,这样两个t型支撑块(12)并排堆放在一起时,形成梯形水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支撑块(12)的台阶盛放表面渗透砖(11)的面积不少于表面渗透砖(11)底面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22)为强度为c15的混凝土或者塑料填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3)为凸字形,其底部采用防水材料加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包括自渗透层和位于自渗透层下方的结构层,以及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布置在结构层上并使结构层下沉一个方位;所述自渗透层包括表面渗透砖和T型支撑块,以及T型支撑块之间形成的梯形水槽,表面渗透砖位于T型支撑块的台阶上;所述表面渗透砖上设有快速勾口和与快速勾口联通的渗水通道;所述结构层包括粘接层、垫层和填充层,粘接层、垫层和填充层依次排布,粘接层与T型支撑块粘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渗水排水建筑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巧妙设计使表面楼面或地面不会产生积水,雨水或其他水能够从表面渗透砖的间隙进去梯形水槽和排水通道,排水隐蔽方便,结构承重能力大,适应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周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妙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