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釉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2131发布日期:2021-08-27 10: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釉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釉支架。



背景技术:

浸釉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称蘸釉,传统的浸釉方式是手持坯体浸入釉浆中,待到坯体的表层挂釉后才能取出,原理为利用坯体自身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在坯体上,釉层厚度由坯体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来进行控制;完成浸釉之后,坯体是需要入窑烧结,使坯体表面的釉层发生变化,改变坯体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整体强度和造型样式,在烧结坯体时,坯体是直接放置在耐火板的上表面,在烧结坯体之前,工作人员都会对坯体与耐火板之间相互接触的部分进行擦釉工作,若是不将坯体与耐火板相互接触部分上的釉浆擦除,在烧结之后,这接触部分的釉浆就会粘黏在耐火板上,使坯体与耐火板粘黏在一起,难以分离。

现阶段,在手持坯体进行浸釉作业时,为了抓住坯体,手指会对坯体的表层施加力量,在坯体浸釉后容易导致釉面不光滑,未能达到产品标准要求,需要额外进行补釉工作,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部分釉浆是带有少量的重金属毒素,若是工作人员长期手持坯体来进行浸釉作业,难免会对自身的身体造成危害;虽然现阶段存在无需手持坯体,能辅助浸釉作业的工具,但是该种浸釉工具与坯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在浸釉后会造成坯体浸釉不充分,坯体表层的釉面不光滑,补釉所需的工作量仍然不变。

在申请号为201720796088.1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陶瓷煲浸釉支架,包括把手、立杆、底框和横梁,其特征在于,立杆的上部设有把手,下部一侧纵向设有横梁,底框的一侧焊接在横梁上,在立杆的下部设有平行于横梁的靠杆,在底框与横梁之间设有细铁丝,细铁丝的一端绑在底框远离立杆一侧的中间,另一端绑在调节螺栓的栓身上,调节螺栓与横梁的中间螺纹孔配合,所述细铁丝及靠杆共同对陶瓷煲胚体支撑。其存在的问题是:虽然该陶瓷煲浸釉支架能使工作人员不用手持坯体,辅助完成浸釉作业,但是并未能完全达到坯体放置平稳的效果,在重力的作用下,陶瓷煲坯体本身仅由细铁丝和靠杆两个受力点来支撑,细铁丝自身的体积较小,细铁丝作为一个受力点,陶瓷煲坯体对其的受力面积过小,容易出现细铁丝受力断裂或者坯体晃动失衡的情况,最终使陶瓷煲坯体脱离该陶瓷煲浸釉支架,摔落在地上或者遗留在釉浆池内,严重的甚至靠杆的端头和坯体相互碰撞,在陶瓷煲坯体的表层形成刮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釉支架,工作人员能借助本浸釉支架来对陶瓷煲坯体进行浸釉作业,无需直接手持陶瓷煲坯体,避免陶瓷煲坯体表层的釉面不光滑,减少补釉所需的工作量,且保证陶瓷煲坯体放置平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浸釉支架,包括有l型框架,所述的l型框架设有水平部,所述的l型框架设有竖直部,所述的水平部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所述的横杆与所述的水平部相互垂直,所述的竖直部的顶部设有执手柄。

陶瓷煲坯体是平放在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上,在重力的作用下,陶瓷煲坯体的整体重量完全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来支撑,除了陶瓷煲坯体的底部与横杆相互接触之外,陶瓷煲坯体的其他部位都不会与本实用新型相互接触,平稳放置陶瓷煲坯体之后,工作人员仅需手握执手柄,通过l型框架将陶瓷煲坯体浸入釉浆池内,整个陶瓷煲坯体浸釉完成后再提出釉浆池,在整个浸釉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是不会触碰到釉浆,陶瓷煲坯体的整体充分浸釉,同时,由于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是设置在l型框架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且横杆与l型框架的水平部相互垂直,因此两个横杆、l型框架三者相互之间会存在空隙,便于工作人员对陶瓷煲坯体的底部进行擦釉工作,便于之后的釉层烧结作业,待到陶瓷煲坯体外表面的釉浆风干之后,倒出陶瓷煲坯体内的釉浆,便可完成陶瓷煲坯体的浸釉作业;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浸釉作业,不仅无需手持陶瓷煲坯体浸釉,避免釉浆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而且陶瓷煲坯体整体充分浸釉,唯一与本实用新型接触的部分则无需挂釉,极大减少补釉所需的工作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保证陶瓷煲坯体在本实用新型上放置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浸釉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将陶瓷煲坯体放入釉浆池内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浸釉支架,包括有l型框架1,所述的l型框架1设有水平部2,所述的l型框架1设有竖直部3,所述的水平部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所述的横杆4与所述的水平部2相互垂直,所述的竖直部3的顶部设有执手柄5。

陶瓷煲坯体7是平放在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上,在重力的作用下,陶瓷煲坯体7的整体重量完全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来支撑,除了陶瓷煲坯体7的底部与横杆4相互接触之外,陶瓷煲坯体7的其他部位都不会与本实用新型相互接触,平稳放置陶瓷煲坯体7之后,工作人员仅需手握执手柄5,通过l型框架1将陶瓷煲坯体7浸入釉浆池8内,整个陶瓷煲坯体7浸釉完成后再提出釉浆池8,在整个浸釉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是不会触碰到釉浆,陶瓷煲坯体7的整体充分浸釉,同时,由于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是设置在l型框架1的水平部2的上表面,且横杆4与l型框架1的水平部2相互垂直,因此两个横杆4、l型框架1三者相互之间会存在空隙,便于工作人员对陶瓷煲坯体7的底部进行擦釉工作,便于之后的釉层烧结作业,待到陶瓷煲坯体7外表面的釉浆风干之后,倒出陶瓷煲坯体7内的釉浆,便可完成陶瓷煲坯体7的浸釉作业;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浸釉作业,不仅无需手持陶瓷煲坯体7浸釉,避免釉浆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而且陶瓷煲坯体7整体充分浸釉,唯一与本实用新型接触的部分则无需挂釉,极大减少补釉所需的工作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保证陶瓷煲坯体7在本实用新型上放置平稳。

所述的执手柄5的外表面设有手胶6。手胶6具备防滑和吸汗的作用,且对于手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工作人员在手握执手柄5时不会存在不适感。



技术特征:

1.一种浸釉支架,包括有l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框架(1)设有水平部(2),所述的l型框架(1)设有竖直部(3),所述的水平部(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所述的横杆(4)与所述的水平部(2)相互垂直,所述的竖直部(3)的顶部设有执手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手柄(5)的外表面设有手胶(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一种浸釉支架,包括有L型框架(1),所述的L型框架(1)设有水平部(2),所述的L型框架(1)设有竖直部(3),所述的水平部(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杆(4),所述的横杆(4)与所述的水平部(2)相互垂直,所述的竖直部(3)的顶部设有执手柄(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工作人员能借助本浸釉支架来对坯体进行浸釉作业,无需直接手持坯体,避免坯体表层的釉面不光滑,减少补釉所需的工作量,且保证坯体放置平稳。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权;郑成发;周勋楷;曾伟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雅诚德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