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8092发布日期:2021-09-15 07:4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及其连接结构,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下,太阳能板已经普遍应用,对于屋顶使用的太阳能设备,其一般都需要专用的太阳能板,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567517.9,专利名称为:一种组装式太阳能光伏瓦片,把光伏组件嵌入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结构实现太阳能电池和瓦片的组装,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固定安装存在着不便,不符合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符合建筑美学、安装方便的太阳能平面瓦及其连接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太阳能电池、第一侧支撑框架、第二侧支撑框架和挂钩,前板为透明材质,太阳能电池固定在前板下侧,第一侧支撑框架固定在前板和太阳能电池的一侧边,第二侧支撑框架固定在前板和太阳能电池的另一侧边,挂钩固定在太阳能电池的下侧。
5.优选的,所述挂钩为可折叠结构。
6.优选的,所述挂钩包括固定体和l形的摆动体,固定体与太阳能电池固定连接,l形的摆动体的一端与固定体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支撑框架与第二侧支撑框架相对的内侧均设有安装槽,前板与太阳能电池的两侧边固定在安装槽内,第一侧支撑框架与第二侧支撑框架的外侧设有相互插接的插接结构。
8.优选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板和插框,插板固定在第一侧支撑框架上,插框固定在第二侧支撑框架上,插框内侧为插接槽,且插框上开设有插入口,插板由插入口插入插接槽内。
9.优选的,所述插板的外侧还设有密封胶条,插板与密封胶条均插入插接槽内。
10.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与前板之间还设有封装胶层。
11.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为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上连接有输电导线,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玻璃基板上开设有供输电导线引出的通孔。
12.优选的,所述前板的下部与太阳能电池下部平齐,前板的上部伸出于太阳能电池。
13.上太阳能平面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太阳能平面瓦倾斜设置并相互连接,水平方向相邻的太阳能平面瓦两侧的第一侧支撑框架与第二侧支撑框架相互连接,前板的上部具有伸出于太阳能电池的搭接部,上侧太阳能平面瓦的下部搭设在下侧太阳能平面瓦的搭接部上,且上侧太阳能平面瓦与下侧太阳能平面瓦的搭接部之间设有缓冲垫。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太阳能平面瓦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5.1、符合建筑美学: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平面瓦实现外观上与太阳能电池的融合统一,而且不需要复杂的支撑结构,在保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层发电,符合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6.2、安装方便:在太阳能电池的下侧设置挂钩,在安装时可以直接通过挂钩挂接在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非常方便。
17.3、光电转化率高:该太阳能平面瓦利用高效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作为发电层发电,可将16%以上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电转化率高,且性能稳定。
18.4、有效发电面积大: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能够有效利用屋面面积和太阳能资源,而且在上下搭设的过程中不会遮挡太阳能电池,有效发电面积更大,发电量更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该太阳能平面瓦的后视图。
20.图2为该太阳能平面瓦的侧视图(未安装第一侧支撑框架与第二侧支撑框架)。
21.图3为第一侧支撑框架与第二侧支撑框架未连接的示意图。
22.图4为第一侧支撑框架与第二侧支撑框架连接后的示意图。
23.图5为太阳能平面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挂钩的放大图。
25.图7为挂钩打开的示意图。
26.其中:1、太阳能电池2、封装胶层3、前板4、输电导线5、挂钩6、第一侧支撑框架7、第二侧支撑框架8、密封胶条9、缓冲垫10、固定体11、摆动体12、安装槽13、插板14、插框15、插接槽16、插入口17、搭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7是该太阳能平面瓦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8.参照图1~2,该太阳能平面瓦包括前板3、太阳能电池1、第一侧支撑框架6、第二侧支撑框架7和挂钩5,前板3为透明材质,通常是选用透光的玻璃,优选钢化玻璃。太阳能电池1固定在前板3下侧,太阳能电池1与前板3之间还设有封装胶层2。第一侧支撑框架6固定在前板3和太阳能电池1的一侧边,第二侧支撑框架7固定在前板3和太阳能电池1的另一侧边,挂钩5固定在太阳能电池1的下侧。
29.太阳能电池1为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上连接有输电导线4,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玻璃基板上开设有供输电导线4引出的通孔。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共蒸发气相沉积法形成,供输电导线4在太阳能电池1的上下对角分布,方便电池电路连接。
30.参见图3~4,第一侧支撑框架6与第二侧支撑框架7相对的内侧均设有安装槽12,前板3与太阳能电池1的两侧边固定在安装槽12内,第一侧支撑框架6与第二侧支撑框架7的外侧设有相互插接的插接结构。
31.插接结构包括插板13和插框14,插板13固定在第一侧支撑框架6上,插框14固定在第二侧支撑框架7上,插框14内侧为插接槽15,且插框14上开设有插入口16,插板13由插入
口16插入插接槽15内。在插板13的外侧还设有密封胶条8,插板13与密封胶条8均插入插接槽15内。
32.参见图5~7,本实施例中的挂钩5为可折叠结构。挂钩5包括固定体10和l形的摆动体11,固定体10与太阳能电池1固定连接,l形的摆动体11的一端与固定体10转动连接。
3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太阳能平面瓦的连接结构,多个太阳能平面瓦倾斜设置并相互连接,水平方向相邻的太阳能平面瓦两侧的第一侧支撑框架6与第二侧支撑框架7相互连接,前板3的下部与太阳能电池1下部平齐,前板3的上部具有伸出于太阳能电池1的搭接部17,上侧太阳能平面瓦的下部搭设在下侧太阳能平面瓦的搭接部17上,且上侧太阳能平面瓦与下侧太阳能平面瓦的搭接部17之间设有缓冲垫9,缓冲垫9对太阳能平面瓦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年限。
34.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平面瓦实现外观上与太阳能电池1的融合统一,而且不需要复杂的支撑结构,在保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电池1的发电层发电,符合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太阳能电池1的下侧设置挂钩5,在安装时可以直接通过挂钩5挂接在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非常方便。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3)、太阳能电池(1)、第一侧支撑框架(6)、第二侧支撑框架(7)和挂钩(5),前板(3)为透明材质,太阳能电池(1)固定在前板(3)下侧,第一侧支撑框架(6)固定在前板(3)和太阳能电池(1)的一侧边,第二侧支撑框架(7)固定在前板(3)和太阳能电池(1)的另一侧边,挂钩(5)固定在太阳能电池(1)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5)为可折叠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5)包括固定体(10)和l形的摆动体(11),固定体(10)与太阳能电池(1)固定连接,l形的摆动体(11)的一端与固定体(10)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框架(6)与第二侧支撑框架(7)相对的内侧均设有安装槽(12),前板(3)与太阳能电池(1)的两侧边固定在安装槽(12)内,第一侧支撑框架(6)与第二侧支撑框架(7)的外侧设有相互插接的插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板(13)和插框(14),插板(13)固定在第一侧支撑框架(6)上,插框(14)固定在第二侧支撑框架(7)上,插框(14)内侧为插接槽(15),且插框(14)上开设有插入口(16),插板(13)由插入口(16)插入插接槽(15)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3)的外侧还设有密封胶条(8),插板(13)与密封胶条(8)均插入插接槽(15)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1)与前板(3)之间还设有封装胶层(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1)为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上连接有输电导线(4),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玻璃基板上开设有供输电导线(4)引出的通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3)的下部与太阳能电池(1)下部平齐,前板(3)的上部伸出于太阳能电池(1)。10.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平面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太阳能平面瓦倾斜设置并相互连接,水平方向相邻的太阳能平面瓦两侧的第一侧支撑框架(6)与第二侧支撑框架(7)相互连接,前板(3)的上部具有伸出于太阳能电池(1)的搭接部(17),上侧太阳能平面瓦的下部搭设在下侧太阳能平面瓦的搭接部(17)上,且上侧太阳能平面瓦与下侧太阳能平面瓦的搭接部(17)之间设有缓冲垫(9)。

技术总结
一种太阳能平面瓦及其连接结构,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包括前板(3)、太阳能电池(1)、第一侧支撑框架(6)、第二侧支撑框架(7)和挂钩(5),前板(3)为透明材质,太阳能电池(1)固定在前板(3)下侧,第一侧支撑框架(6)固定在前板(3)和太阳能电池(1)的一侧边,第二侧支撑框架(7)固定在前板(3)和太阳能电池(1)的另一侧边,挂钩(5)固定在太阳能电池(1)的下侧。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平面瓦实现外观上与太阳能电池的融合统一,在保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层发电,符合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太阳能电池的下侧设置挂钩,安装非常方便。安装非常方便。安装非常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淄博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