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9730发布日期:2021-12-24 23:2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光顶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技的进步,采光顶幕墙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建筑物中去,为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采光顶幕墙的施工需要在高空完成,作业难度大。传统的采光顶施工平台是通过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而成,施工平台的搭设面积大,工作量大,脚手架搭建成本高,安拆难度大、周期长,不利于现场施工,影响施工效率,若搭设高度若大于24m为危大工程,施工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传统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采光顶施工平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包括双层桁架和支撑平台;
5.所述双层桁架为钢管搭设的直角梯形框架,所述双层桁架的宽度等于采光顶的宽度,所述双层桁架上部倾斜设置且位于所述双层桁架较高一端的侧面设有爬梯,所述双层桁架底部设有多个可锁止的脚轮;
6.所述支撑平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双层桁架上部的模板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模板两侧的侧防护栏。
7.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小于10
°

8.进一步地,所述侧防护栏底部设有侧踢脚板。
9.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楔形木方,所述楔形木方用于限制所述脚轮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通过移动方式施工平台代替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平台,避免在采光顶下方全部搭建脚手架,该移动式施工平台体积小,安拆便捷,可现场组装、拆卸,工作量小,安拆周期短,缩短整体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另外可不受周边环境限制,可根据现场施工环境调整设计且通过脚轮实现施工平台的移动和转向,安全可靠,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平移时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转向时的示意图。
15.图中:1

双层桁架、2

模板、3

脚轮、4

侧防护栏、5

侧踢脚板、6

爬梯、7

楔形木
方。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17.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包括双层桁架1和支撑平台。
18.所述双层桁架1用于支撑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承载所述支撑平台并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移动。所述双层桁架1为钢管搭设的直角梯形框架,所述双层桁架1的宽度等于采光顶的宽度。这里所述双层桁架1设置为直角梯形结构,一方面节省所述双层桁架1搭设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降低所述双层桁架1的整体高度,提高所述双层桁架1的稳定性。所述双层桁架1上部倾斜设置且位于所述双层桁架1较高一端的侧面设有爬梯6,所述爬梯6作为登高通道,供人员上下。
19.所述双层桁架1底部设有多个可锁止的脚轮3,所述脚轮3使所述双层桁架1可移动,所述脚轮3具有锁止功能,在所述双层桁架1移动至适当位置,锁死所有脚轮3使所述双层桁架1固定。优选的所述脚轮3为万向轮,可沿着各个方向移动,灵活移动周转。另外还设有与所述脚轮3配合的多个楔形木方7,在所述脚轮3被锁死时,可将所述楔形木方7塞在所述脚轮3下进行二次限制移动,保证所述双层桁架1不发生偏移。
20.所述支撑平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双层桁架1上部的模板2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模板2两侧的侧防护栏4。所述模板2可以设置多块,铺设于所述双层桁架1的上部,由于所述双层桁架1的宽度与采光顶宽度相同,因此所述模板2的宽度也近似与采光顶的宽度相同,具有较大的作业面积,减小所述支撑平台在作业时移动次数。
21.位于所述双层桁架1两端的所述模板2高度不一致,使所述模板2倾斜设置。为了避免所述模板2倾斜对施工人员的站立影响,所述模板2的倾斜角度应较小,一般的所述模板2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小于10
°
,这样还可以提高所述支撑平台在被踩踏时整体的稳定性。
22.所述侧防护栏4沿着所述双层桁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高度设置为1.2m左右,所述侧防护栏4底部设有侧踢脚板5,所述侧踢脚板5设置为0.18m,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23.上述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可以平移或转向对采光顶各处进行施工作业。请参考图2,该施工平台在平移时,推动或牵引所述双层桁架1两端使所述双层桁架1两端同步移动即可。请参考图3,该施工平台在转向时,推动或牵引所述双层桁架1两端,使所述双层桁架1外侧一端较内侧一端以更快移动。这里可以在所述双层桁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绳索,在该平台需要平移或转向时,施工人员站在屋面上(采光顶结构反坎外),缓慢拉动所述双层桁架1且保持支撑平台移动。
24.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25.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桁架和支撑平台;所述双层桁架为钢管搭设的直角梯形框架,所述双层桁架的宽度等于采光顶的宽度,所述双层桁架上部倾斜设置且位于所述双层桁架较高一端的侧面设有爬梯,所述双层桁架底部设有多个可锁止的脚轮;所述支撑平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双层桁架上部的模板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模板两侧的侧防护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小于1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防护栏底部设有侧踢脚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楔形木方,所述楔形木方用于限制所述脚轮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光顶移动桁车施工平台,包括双层桁架和支撑平台;所述双层桁架为钢管搭设的直角梯形框架,所述双层桁架的宽度等于采光顶的宽度,所述双层桁架上部倾斜设置且位于所述双层桁架较高一端的侧面设有爬梯,所述双层桁架底部设有多个可锁止的脚轮;所述支撑平台包括固定于所述双层桁架上部的模板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模板两侧的侧防护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避免在采光顶下方全部搭建脚手架,体积小,安拆便捷,可现场组装、拆卸,工作量小,安拆周期短,缩短整体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另外可不受周边环境限制,可根据现场施工环境调整设计且通过脚轮实现施工平台的移动和转向,安全可靠,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好。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好。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 郭建伟 邱峰 文虎涛 苗建 宋佳佳 龙国宏 滕开谊 陈祥 蔡超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2
技术公布日:2021/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