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3304发布日期:2022-05-18 09:54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


背景技术:

2.当前我国超高层结构建筑日益增多,在超高层结构中竖向受力构件多为圆形框架柱。在结构工程施工中,为确保施工安全,增加内支撑系统稳定性,施工中需要先浇筑框架柱混凝土,待框架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内支撑进行“抱柱”施工,将内支撑与已浇筑框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大内支撑系统稳定性,提高安全等级。
3.如图1所示,当结构框架柱为圆形柱1’时,常规“抱柱”施工方法为在圆行柱1’四周平行于地面方向各安装一根钢管2’,将钢管2’与内支撑立杆3’相连,形成一种“抱柱”体系。此种方法因钢管1’与圆形柱2’表面接触面积较小,每个方向钢管1’与圆形柱2’只有一个“点”相交,其稳定性能较低,存在部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其提高了“抱柱”系统稳定性,进而提升内支撑系统稳定性,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
6.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所述圆形框架柱包括圆柱模板和浇筑在所述圆柱模板内的混凝土,所述抱柱结构包括圆形水平杆和顶托组件,所述顶托组件包括可调顶托和连接部,所述可调顶托固定在连接部前端;
7.所述顶托组件的连接部通过扣件固定在所述圆形水平杆中部;四个所述圆形水平杆围设成一矩形支撑架,多个所述矩形支撑架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套设在所述圆形框架柱的外侧,且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四个角分别与至少四个内支撑立杆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支撑立杆位于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外侧;各所述可调顶托前端的托盘均紧密抵靠在所述圆形框架柱上。
8.进一步地,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所述圆形水平杆与所述圆形框架柱表面最近处的距离为150-250mm。
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0.本实用新型将四个圆形水平杆在圆形框架柱外侧合围成一矩形支撑架,并将各矩形支撑架与现有内支撑系统的四根内支撑立杆相连,使抱柱结构与现有内支撑系统形成闭合整体。并在各矩形支撑架的圆形水平杆上通过扣件固定连接顶托组件,调节顶托组件的可调顶托长度,使其前端的托盘处与圆形框架柱外侧面紧密抵靠,增大了抱柱结构与圆形框架柱的接触面积,进而也增大了内支撑系统与圆形框架柱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内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抱柱”系统稳定性,进而提升内支撑系统稳定性,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11.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2.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的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7.参与图2-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所述圆形框架柱1包括圆柱模板11和浇筑在所述圆柱模板11内的混凝土12,所述抱柱结构包括圆形水平杆2和顶托组件3,所述顶托组件3包括可调顶托31和连接部32,所述可调顶托31固定在连接部32前端;
18.所述顶托组件3的连接部32通过扣件4固定在所述圆形水平杆2中部;四个所述圆形水平杆2围设成一矩形支撑架,多个所述矩形支撑架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套设在所述圆形框架柱1的外侧,且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四个角分别与至少四个内支撑立杆5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支撑立杆5位于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外侧;各所述可调顶托31前端的托盘311均紧密抵靠在所述圆形框架柱1上。
19.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所述圆形水平杆2与所述圆形框架柱1表面最近处的距离为150-250mm。图3中扣件图未示。
20.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21.(1)当圆形框架柱1的圆柱模板11内混凝土12浇筑完成后,在距离圆形框架柱1表面150mm-250mm范围内安装圆形水平杆2,四个所述圆形水平杆2在圆形框架柱1外侧合围成一矩形支撑架,且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四个角外侧可通过扣件分别与对应的四个内支撑立杆5相固定;
22.(2)将一个可调顶托31与连接部32相连,根据各所述圆形水平杆2与所述圆形框架柱1表面最近处的距离,再在各连接部32上相应位置处通过扣件4与对应的圆形水平杆2相连接;
23.(3)调节可调顶托31长度,使其前端的托盘311处与圆形框架柱1外侧面紧密抵靠,形成一个稳定的抱柱系统。
24.所述圆形水平杆2、内支撑立杆5和连接部32宜采用φ48.3
×
3.6钢管。
25.本实用新型将四个圆形水平杆2在圆形框架柱1外侧合围成一矩形支撑架,并将各矩形支撑架与现有内支撑系统的四根内支撑立杆5相连,使抱柱结构与现有内支撑系统形成闭合整体。并在各矩形支撑架的圆形水平杆2上通过扣件4固定连接顶托组件3,调节顶托组件3的可调顶托31长度,使其前端的托盘311处与圆形框架柱1外侧面紧密抵靠,增大了抱柱结构与圆形框架柱1的接触面积,进而也增大了内支撑系统与圆形框架柱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内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抱柱”系统稳定性,进而提升内支撑系统稳定性,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2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所述圆形框架柱包括圆柱模板和浇筑在所述圆柱模板内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柱结构包括圆形水平杆和顶托组件,所述顶托组件包括可调顶托和连接部,所述可调顶托固定在连接部前端;所述顶托组件的连接部通过扣件固定在所述圆形水平杆中部;四个所述圆形水平杆围设成一矩形支撑架,多个所述矩形支撑架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套设在所述圆形框架柱的外侧,且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四个角分别与至少四个内支撑立杆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支撑立杆位于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外侧;各所述可调顶托前端的托盘均紧密抵靠在所述圆形框架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所述圆形水平杆与所述圆形框架柱表面最近处的距离为150-2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框架柱的抱柱结构,所述圆形框架柱包括圆柱模板和浇筑在所述圆柱模板内的混凝土,所述抱柱结构包括圆形水平杆和顶托组件,所述顶托组件包括可调顶托和连接部,所述可调顶托固定在连接部前端;所述顶托组件的连接部通过扣件固定在所述圆形水平杆中部;四个所述圆形水平杆围设成一矩形支撑架,多个所述矩形支撑架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套设在所述圆形框架柱的外侧,且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四个角分别与至少四个内支撑立杆相固定连接,且所述内支撑立杆位于各所述矩形支撑架的外侧;各所述可调顶托前端的托盘均紧密抵靠在所述圆形框架柱上。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抱柱”系统稳定性,进而提升内支撑系统稳定性,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明 林泉斌 苏龙泉 沈延弘 王珠明 陈于禾 刘阿辉 陈礼川 李根林 陈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5
技术公布日:2022/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