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8666发布日期:2021-12-18 01:0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旧楼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2.旧楼改造中加装电梯能够极大的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目前旧楼加装电梯一般是在旧楼北面建造电梯间,再通过连廊连接到每层之间的楼梯间,或者每侧的楼道内,这种建造方式会存在以下问题:
3.1、每个电梯只能服务一个单元,利用率低下,会增加建造成本;
4.2、电梯间占用空间大,会遮挡底层用户的室内光线;
5.3、电梯间建造受楼栋前方区域限制,若存在不适合建造电梯的区域,则可能影响电梯建造;
6.4、电梯间距离居民楼较近,会存在噪音影响。
7.基于上述原因,给旧楼改造加装电梯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电梯利用率更高,方便建造的旧楼改造布置结构。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需要改造的旧楼外设有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有竖直升降的电梯,所述旧楼设有至少两栋,所述电梯井设置在多栋旧楼的中心区域,所述电梯井的每层出口处均设有电梯走廊,每层所述电梯走廊通过楼道连廊延伸至每栋旧楼前,每层旧楼设有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通过连接桥就近连接楼道连廊。
10.所述连接位置为每层旧楼的阳台、楼道或两侧楼之间的楼梯间。
11.所述电梯井内设有1

4部电梯。
12.所述楼道连廊的两侧设有绿化带。
13.与旧楼二楼连接的楼道连廊下方为停车位。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为多栋楼建立公用的电梯,例如四栋楼公用2部电梯,不仅提升了电梯的使用率,也能降低电梯建筑成本,通过连廊连接可以减少占用旧楼前后的公共区域,尽量减小对底层用户的影响。
附图说明
1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16.图1为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示意图;
17.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旧楼;2、电梯井;3、电梯走廊;4、楼道连廊;5、连接桥。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9.旧楼1改造电梯布置结构能够同时对多栋旧楼1进行同时改造,根据需要改造小区楼栋的间距选择需要公用电梯的旧楼1,在所选择的旧楼1中心区域的空地上,这里的中心区域并非绝对的中心,而是所选择旧楼1画圆,圆心所在位置最为接近的可建造区域即为中间区域,在这个中心区域建立电梯井2,电梯井2内可以布置一部电梯,若所服务的楼栋数,或者住户过多,也可以在电梯井2内设置多部相互独立的电梯,这样既能满足用户使用电梯频率的需求,也能尽可能的降低建造成本。
20.电梯井2在每层出口处设有电梯走廊3,电梯走廊3优选为围绕电梯设置的供住户行走的通道,每栋旧楼1配套有楼道连廊4,楼道连廊4为多层结构,每层的所在位置与旧楼1连接位置高度相同,旧楼1连接位置是连接每层楼道走廊和每层旧楼1的位置,连接位置为每层旧楼1的阳台、楼道或两侧楼之间的楼梯间,根据旧楼1的结构而定,旧楼1每层的连接位置通过连接桥5就近连接相应层的楼道连廊4。
21.为了提升美观,楼道连廊4的两侧设有绿化带,楼道连廊4为一个多层结构,在二层楼道连廊4下方为停车位,停车位需要不与立柱干涉,立柱是支撑楼道连廊4的支撑结构,由于楼道连廊4为多层结构,相对可以建造的很窄,能够供2人并排行走即可,因此楼道连廊4对于旧楼1的遮挡不严重,若每层楼道连廊4设计成开放结构,两侧不做密封挡板,对应旧楼1的遮挡和影响则会更少。
2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需要改造的旧楼外设有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有竖直升降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楼设有至少两栋,所述电梯井设置在多栋旧楼的中心区域,所述电梯井的每层出口处均设有电梯走廊,每层所述电梯走廊通过楼道连廊延伸至每栋旧楼前,每层旧楼设有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通过连接桥就近连接楼道连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为每层旧楼的阳台、楼道或两侧楼之间的楼梯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内设有1

4部电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道连廊的两侧设有绿化带。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旧楼二楼连接的楼道连廊下方为停车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需要改造的旧楼外设有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有竖直升降的电梯,所述旧楼设有至少两栋,所述电梯井设置在多栋旧楼的中心区域,所述电梯井的每层出口处均设有电梯走廊,每层所述电梯走廊通过楼道连廊延伸至每栋旧楼前,每层旧楼设有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通过连接桥就近连接楼道连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为多栋楼建立公用的电梯,例如四栋楼公用2部电梯,不仅提升了电梯的使用率,也能降低电梯建筑成本,通过连廊连接可以减少占用旧楼前后的公共区域,尽量减小对底层用户的影响。尽量减小对底层用户的影响。尽量减小对底层用户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张宸睿 曹晨 陈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宸睿
技术研发日:2021.04.21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