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5946发布日期:2022-12-27 21:0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贴膜铺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防水设计中,防水材料的铺设是由滚轴将防水材料滚压然后固定,但是由于防水材料本身就是卷曲的,滚轴将防水材料滚压后防水材料还是会出现卷曲的现象,若是不予处理则会导致固定后的防水材料出现褶皱的现象,使得铺设后的防水材料留有空隙,水流从空隙进入,进而使得防水材料失去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消除防水贴膜铺设起泡的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包括:压轮,所述压轮通过限位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限位轴固定套设有套筒,且压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活动套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撞击板和挡板,所述挡板与套筒的外壁贴合,所述撞击板与压轮的内壁贴合。
5.优选的,所述压轮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轴承与限位轴连接。
6.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连接架通过固定杆转动连接有推杆。
7.优选的,所述限位轴和套筒均开设有贯穿孔,且套筒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贯穿孔互通。
8.优选的,所述贯穿孔活动套设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位于凹槽的内部,且橡胶板的直径大于贯穿孔的直径。
9.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开设有开孔,所述移动杆活动套设在开孔内,且撞击板和挡板的直径均大于开孔的直径。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杆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件和挡板的壳体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1:防水材料进入到压轮的下方进行压平,在推动推杆对其进行压平,同时支撑杆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
13.2:压轮带动与之连接的结构围绕限位轴和套筒进行转动,通过上方的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挡板对挤压杆进行撞击,从而通过下方的撞击板对压轮进行撞击,从而对压轮经过的防水材料进行撞击,使得铺设的防水材料不易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14.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压轮剖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压轮;2、限位轴;3、连接架;4、支撑杆;5、固定杆;6、推杆;7、套筒;71、凹槽;72、贯穿孔;8、挤压杆;9、橡胶板;10、固定件;11、移动杆;12、撞击板;13、挡板;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包括:压轮1,压轮1通过限位轴2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压轮1与限位轴2是转动连接的,而限位轴2与连接架3是固定连接的,限位轴2固定套设有套筒7,套筒7位于压轮1的内部,且压轮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件10,固定件10的一侧活动套设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撞击板12和挡板13,挡板13与套筒7的外壁贴合,撞击板12与压轮1的内壁贴合,使得撞击板12和挡板13均能够围绕限位轴2进行转动给,压轮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通过轴承与限位轴2连接,连接架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连接架3通过固定杆5转动连接有推杆6。
20.本实施例中,推动推杆6可以通过连接架3带动压轮1在限位轴2的外圈上转动,对下方的防水材料进行压平,而支撑杆4可以对压轮1进行导向,且能够调整推杆6与连接架3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对其推动。
21.实施例二
2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限位轴2和套筒7均开设有贯穿孔72,且套筒7的一侧开设有凹槽71,凹槽71与贯穿孔72互通,贯穿孔72活动套设有挤压杆8,挤压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9,橡胶板9位于凹槽71的内部,且橡胶板9的直径大于贯穿孔72的直径,固定件10的一侧开设有开孔,移动杆11活动套设在开孔内,且撞击板12和挡板13的直径均大于开孔的直径,移动杆11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件10和挡板13的壳体上。
23.本实施例中,压轮1的转动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结构围绕限位轴2和套筒7进行转动,当有一个与固定件10连接的结构移动到套筒7壳体上的凹槽71上方时,能够通过弹簧14的作用力带动挡板13对橡胶板9和挤压杆8进行撞击,从而带动下方的撞击板12对压轮1进行撞击,由此能够对压轮1经过的防水材料进行撞击,可以有效防止防水材料铺设时所产生气泡。
24.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轮(1),所述压轮(1)通过限位轴(2)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所述限位轴(2)固定套设有套筒(7),且压轮(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件(10),所述固定件(10)的一侧活动套设有移动杆(11),所述移动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撞击板(12)和挡板(13),所述挡板(13)与套筒(7)的外壁贴合,所述撞击板(12)与压轮(1)的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轴承与限位轴(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且连接架(3)通过固定杆(5)转动连接有推杆(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2)和套筒(7)均开设有贯穿孔(72),且套筒(7)的一侧开设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与贯穿孔(72)互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72)活动套设有挤压杆(8),所述挤压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9),所述橡胶板(9)位于凹槽(71)的内部,且橡胶板(9)的直径大于贯穿孔(72)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0)的一侧开设有开孔,所述移动杆(11)活动套设在开孔内,且撞击板(12)和挡板(13)的直径均大于开孔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1)套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件(10)和挡板(13)的壳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贴膜铺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楼顶顶防水贴膜铺设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压轮,所述压轮通过限位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限位轴固定套设有套筒,且压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活动套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撞击板和挡板,所述挡板与套筒的外壁贴合,所述撞击板与压轮的内壁贴合,所述压轮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轴承与限位轴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铺设的防水膜进行震动挤压,从而防止铺设防水膜产生气泡的的情况,进而不会影响楼顶防水的性能。进而不会影响楼顶防水的性能。进而不会影响楼顶防水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鹏 段志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汇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4
技术公布日:2022/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