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5984发布日期:2022-03-23 09:3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组合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迎来重大发展,成为传统建筑的一种革新方式。在装配式建筑中,通常是将工厂制作完成的预制墙体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样使得一些预制墙体能够实现工厂化生产,大幅提高作业施工的效率。
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1173617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外表面的外挂墙板,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共同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若干根螺杆,螺杆外缘且位于主体结构远离外挂墙板向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帽。通过设置相互适配的螺杆和紧固螺帽,通过螺杆贯穿外挂墙板并延伸至主体结构内腔,紧固螺帽螺纹拧紧于主体结构远离外挂墙板方向的端壁后,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紧密贴合在一起,进而大大减少了外挂墙板易在主体结构外表面松动的现象,达到了提高外挂墙板和主体结构之间连接紧密度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预制墙安装后,若作为外墙使用,其接缝部最容易发生渗水现象,严重时还会锈蚀两个预制墙体内的植筋,进而导致整个预制墙的结构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预制墙接缝部容易渗水影响墙体结构强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高度方向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和多个下穿孔,当所述上墙体与所述下墙体拼接时,多个所述上穿孔和多个所述下穿孔一一对应接通,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二者的拼接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接缝部均开设有沿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安置槽,同侧的两个所述安置槽内设置有沿所述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止水带,所述上墙体或所述下墙体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止水带于所述安置槽内的锁止机构。
8.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水带远离所述下穿孔一侧的压板,所述安置槽远离所述接缝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紧所述压板于所述止水带上的凸沿。
9.进一步地,所述凸沿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其斜边与所述压板抵紧。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于所述安置槽内填充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位于所述压板远离所述止水带的一侧。
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下墙体上端面的高度环,所述高度环与所述下穿孔同轴设置,所述上墙体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高度环插接适配的插槽。
12.进一步地,所述高度环外壁设置为斜面,所述插槽与所述斜面适配。
13.进一步地,所述上墙体和所述下墙体分别于所述上穿孔和所述下穿孔中共同设置有填充层。
14.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为钢筋混凝土或隔热棉。
15.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通过在上墙体和下墙体接缝处的安置槽内设置止水带,再通过锁止机构进行锁紧,可有效防止外部雨水自该接缝处渗入上墙体和下墙体之间,尽可能确保了预制墙体整体结构稳定性的长久有效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上墙体;2、下墙体;3、上穿孔;4、下穿孔;5、安置槽;6、止水带;7、压板;8、凸沿;9、混凝土层;10、高度环;11、插槽;12、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包括上墙体1和下墙体2,上墙体1和下墙体2高度方向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3和多个下穿孔4,当上墙体1与下墙体2拼接时,多个上穿孔3和多个下穿孔4一一对应接通,上穿孔3和下穿孔4可以为圆孔也可以扁平孔,上墙体1和下墙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二者的拼接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一体成型于下墙体2上端面的高度环10,高度环10与下穿孔4同轴设置,具体在成型制作下墙体2时高度环10内壁与下穿孔4孔壁齐平,上墙体1下端面开设有与高度环10插接适配的插槽11,具体的,高度环10外壁设置为斜面,插槽11与斜面适配。
21.从而在对上墙体1和下墙体2进行拼装时,先起吊上墙体1,使得上墙体1和下墙体2逐步靠拢,直至下墙体2上的高度环10部分嵌入上墙体1上的插槽11内,随后缓慢下放上墙体1,当上墙体1下放到位后,即可实现上墙体1和下墙体2的快捷拼装;在此过程中,外表面呈锥状的高度环10可为上墙体1和下墙体2的对准起到了有效的导向和定位作用,使得拼接后的上墙体1和下墙体2整齐度更高。
22.如图1-图2所示,上墙体1和下墙体2接缝部均开设有沿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安置槽5,同侧的两个安置槽5内共同设置有沿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止水带6,止水带6设为橡胶遇水膨胀止水带6,上墙体1或下墙体2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止水带6于安置槽5内的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止水带6远离下穿孔4一侧的压板7,安置槽5远离接缝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紧压板7于止水带6上的凸沿8,凸沿8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其斜边与压板7抵紧。
23.从而将上墙体1和下墙体2拼装完成后,在安置槽5内插入止水带6,以使止水带6对接缝进行封堵,随后再沿接缝的延伸方向自安置槽5一端开口将压板7插入至安置槽5中,通过安置槽5上两个相对设置的凸沿8的斜面使得压板7将止水带6压紧在接缝处。有效提高了止水带6与接缝的抵紧程度,阻水性能更佳。
24.为进一步提高止水带6对接缝的封堵效果,如图1-图2所示,上墙体1和下墙体2于安置槽5内填充有混凝土层9,混凝土层9位于压板7远离止水带6的一侧,混凝土层9远离接
缝的一侧与上墙体1和下墙体2同侧平齐。因此待混凝土层9凝结后,混凝土层9将压板7和止水带6压紧在安置槽5中,防水性能更佳。
25.为进一步提高拼接后上墙体1和下墙体2的结构性能,如图1所示,上墙体1和下墙体2分别于上穿孔3和下穿孔4中共同设置有填充层12,填充层12为钢筋混凝土或隔热棉。当填充层12设置为钢筋混凝土时,可提高拼接后上墙体1和下墙体2的抗弯折性能;当填充层12设置为隔热棉时,上穿孔3和下穿孔4设置为扁平孔,可提高拼接后上墙体1和下墙体2的保温性能。本申请实施例中填充层12选用钢筋混凝土。
2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墙体(1)和下墙体(2),所述上墙体(1)和所述下墙体(2)高度方向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3)和多个下穿孔(4),当所述上墙体(1)与所述下墙体(2)拼接时,多个所述上穿孔(3)和多个所述下穿孔(4)一一对应接通,所述上墙体(1)和所述下墙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二者的拼接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上墙体(1)和所述下墙体(2)接缝部均开设有沿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安置槽(5),同侧的两个所述安置槽(5)内设置有沿所述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止水带(6),所述上墙体(1)或所述下墙体(2)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止水带(6)于所述安置槽(5)内的锁止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水带(6)远离所述下穿孔(4)一侧的压板(7),所述安置槽(5)远离所述接缝的一侧槽壁上设置有用于卡紧所述压板(7)于所述止水带(6)上的凸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8)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其斜边与所述压板(7)抵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体(1)和所述下墙体(2)于所述安置槽(5)内填充有混凝土层(9),所述混凝土层(9)位于所述压板(7)远离所述止水带(6)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下墙体(2)上端面的高度环(10),所述高度环(10)与所述下穿孔(4)同轴设置,所述上墙体(1)下端面开设有与所述高度环(10)插接适配的插槽(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环(10)外壁设置为斜面,所述插槽(11)与所述斜面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体(1)和所述下墙体(2)分别于所述上穿孔(3)和所述下穿孔(4)中共同设置有填充层(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12)为钢筋混凝土或隔热棉。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上墙体和下墙体高度方向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多个上穿孔和多个下穿孔,当上墙体与下墙体拼接时,多个上穿孔和多个下穿孔一一对应接通,上墙体和下墙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二者的拼接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上墙体和下墙体接缝部均开设有沿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安置槽,同侧的两个安置槽内设置有沿接缝延伸方向设置的止水带,上墙体或下墙体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止水带于安置槽内的锁止机构。本申请通过在上墙体和下墙体接缝处的安置槽内设置止水带,再通过锁止机构进行锁紧,可有效防止外部雨水自该接缝处渗入上墙体和下墙体之间,尽可能确保了预制墙体整体结构稳定性的长久有效性。效性。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武振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