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6472发布日期:2022-04-07 02:2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背景技术:

2.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3.而现在所用的叠合板主要有普通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所用的混凝土主要是c30,c40的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特性就是抗折抗弯性能相较于抗压性能要差很多,且重量较重,不便于吊装运输,易损坏;而预应力叠合板制作工序复杂,前期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以解决现有叠合板抗折抗弯性能差、厚度较厚、重量较重等缺陷,方便吊装运输,同时可以减少损耗。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和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包括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下弦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钢筋桁架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上部,所述钢筋桁架靠近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的一端焊接有所述下弦钢筋,所述下弦钢筋底部焊接有所述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底部焊接有所述横向钢筋,所述下弦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平行,所述下弦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都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内部。
7.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第一腹杆钢筋、第二腹杆钢筋、第三腹杆钢筋和第四腹杆钢筋,所述第一腹杆钢筋的一端、所述第二腹杆钢筋的一端、所述第三腹杆钢筋的一端、所述第四腹杆钢筋的一端焊接于所述上弦钢筋的同一点,所述第一腹杆钢筋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腹杆钢筋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一个所述下弦钢筋焊接,第二腹杆钢筋的另一端、第四腹杆钢筋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相邻的所述下弦钢筋焊接。
8.进一步地,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的厚度为20-30mm,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毛,所述拉毛的长度大于等于6mm。
9.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为波浪型和/或螺纹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腹杆钢筋的外表面、第二腹杆钢筋的外表面、第三腹杆钢筋的外表面、第四腹杆钢筋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腹杆钢筋、第二腹杆钢筋、第三腹杆钢筋和第四腹杆钢筋的直径为6-8mm。
12.进一步地,所述上弦钢筋、所述下弦钢筋、所述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的直径为8-12mm。
13.进一步地,所述下弦钢筋的长度小于所述横向钢筋的长度。
14.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纵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为350-450mm,所述纵向钢筋的两端不出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的两侧。
15.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横向钢筋之间的间距为350-450mm。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来生产叠合板,优化了钢筋布置形式,同时根据跨度不同将板厚控制在20-30mm,把叠合板的板厚从60mm降至20-30mm,重量减少接近2/5,钢筋用量节约1/3,解决了现有叠合板抗折抗弯性能差、厚度较厚、重量较重等缺陷,方便吊装运输,同时可以减少损耗。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筋桁架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2-钢筋桁架;3-上弦钢筋;4-下弦钢筋;5-第一腹杆钢筋;6-第二腹杆钢筋;7-第三腹杆钢筋;8-第四腹杆钢筋;9-横向钢筋;10-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1
23.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和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包括钢筋桁架2、上弦钢筋3、下弦钢筋4、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所述钢筋桁架2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上部。
24.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第一腹杆钢筋5、第二腹杆钢筋6、第三腹杆钢筋7和第四腹杆钢筋8,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的一端、所述第二腹杆钢筋6的一端、所述第三腹杆钢筋7的一端、所述第四腹杆钢筋8的一端焊接于所述上弦钢筋3的同一点,第一腹杆钢筋5的另一端、第三腹杆钢筋7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一个所述下弦钢筋4焊接,第二腹杆钢筋6的另一端、第四腹杆钢筋8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相邻的所述下弦钢筋4焊接,所述下弦钢筋4底部焊接有所述纵向钢筋10,所述纵向钢筋10底部焊接有所述横向钢筋9,所述下弦钢筋4与所述横向钢筋9平行,所述下弦钢筋4的长度小于所述横向钢筋9的长度,所述下弦钢筋4、所述横向钢筋9和所述纵向钢筋10都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内部,所述纵向钢筋10的两端不出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两侧。
25.所述下弦钢筋4的数目为8根,相邻两个所述纵向钢筋10之间的间距为400mm,相邻两个所述横向钢筋9之间的间距为400mm,所述横向钢筋9和所述纵向钢筋10为波浪型。
26.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厚度为20-30mm,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毛,所述拉毛长度大于等于6mm。
27.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所述第二腹杆钢筋6、所述第三腹杆钢筋7和所述第四腹杆钢筋8的直径为6-8mm,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腹杆钢筋6的外表面、所述第三
腹杆钢筋7的外表面、所述第四腹杆钢筋8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
28.所述上弦钢筋3、所述下弦钢筋4、所述横向钢筋9和所述纵向钢筋10的直径为8-12mm。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和钢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组件包括钢筋桁架(2)、上弦钢筋(3)、下弦钢筋(4)、横向钢筋(9)和纵向钢筋(10),所述钢筋桁架(2)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上部,所述钢筋桁架(2)靠近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一端焊接有所述下弦钢筋(4),所述下弦钢筋(4)底部焊接有所述纵向钢筋(10),所述纵向钢筋(10)底部焊接有所述横向钢筋(9),所述下弦钢筋(4)与所述横向钢筋(9)平行,所述下弦钢筋(4)、所述横向钢筋(9)和所述纵向钢筋(10)都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第一腹杆钢筋(5)、第二腹杆钢筋(6)、第三腹杆钢筋(7)和第四腹杆钢筋(8),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的一端、所述第二腹杆钢筋(6)的一端、所述第三腹杆钢筋(7)的一端、所述第四腹杆钢筋(8)的一端焊接于所述上弦钢筋(3)的同一点,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腹杆钢筋(7)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一个所述下弦钢筋(4)焊接,第二腹杆钢筋(6)的另一端、第四腹杆钢筋(8)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相邻的所述下弦钢筋(4)焊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厚度为20-30mm,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拉毛,所述拉毛的长度大于等于6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9)和所述纵向钢筋(10)为波浪型和/或螺纹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的外表面、第二腹杆钢筋(6)的外表面、第三腹杆钢筋(7)的外表面、第四腹杆钢筋(8)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杆钢筋(5)、第二腹杆钢筋(6)、第三腹杆钢筋(7)和第四腹杆钢筋(8)的直径为6-8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钢筋(3)、所述下弦钢筋(4)、所述横向钢筋(9)、所述纵向钢筋(10)的直径为8-12m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钢筋(4)的长度小于所述横向钢筋(9)的长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纵向钢筋(10)之间的间距为350-450mm,所述纵向钢筋(10)的两端不出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1)的两侧。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横向钢筋(9)之间的间距为350-4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和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包括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下弦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钢筋桁架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上部,所述钢筋桁架靠近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的一端焊接有所述下弦钢筋,所述下弦钢筋底部焊接有所述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底部焊接有所述横向钢筋,所述下弦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平行,所述下弦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都设置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板层内部。本实用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解决了现有叠合板抗折抗弯性能差、厚度较厚、重量较重等缺陷,方便吊装运输,同时可以减少损耗。同时可以减少损耗。同时可以减少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邹阳 廖海军 赵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