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1547发布日期:2022-04-27 13:1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屋面上雨水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放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屋面结构的坡度,是雨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雨水斗中,然后雨水和空气一起混合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立管而下;这种方式排水效率低下,需要管道数量多,管道的管径较大,并且需要相应的坡度,安装还复杂。另一种就是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在降雨的初期,屋面上雨水深度较浅时,雨水还是利用重力的原理进行排水,当降雨量加大后,屋面上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时,雨水斗会自动会自动隔断空气,从而产生虹吸,排水系统就转变为高效的排放系统,抽吸雨水向下排放。虽然虹吸式排水系统比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是现在虹吸排水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建筑的高度太高,立管中越靠近地面的位置的势能越大,易导致立管出口的余压和流速偏大,对建筑基础的冲击比较大,不满足虹吸式排水系统的设计规程,长期这样可能使得立管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在很多高度很高和结构复杂的建筑中,更换立管的难度很大;二、落叶、被吹气的垃圾或雨水中的泥沙会通过雨水斗流进到水平的悬吊管中,长期以来,泥沙会在悬吊管中进行沉积,将悬吊管进行堵塞,一旦发生以上情况,悬吊管中的泥沙非常难清理,更换悬吊管也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沟,排水沟倾斜设置,定义排水沟向下倾斜并向下延伸出的一端为其流出端,还包括虹吸式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的上端进水口与排水沟的流出端连通,虹吸式雨水斗的下端出水口均连通有悬吊管,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立管,悬吊管均与立管连通,立管连通至地面或储水箱,排水沟上安装有过滤格栅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排入虹吸式雨水斗中。
6.作为优选,排水沟有多条,每个排水沟的流出端都安装有虹吸式雨水斗。
7.作为优选,排水沟上均设有卡槽,过滤格栅与卡槽配合并固定在排水沟上。
8.作为优选,一条排水沟上设有多个卡槽,卡槽均靠近排水沟的流出端设置,同一排水沟上的不同过滤格栅的格栅孔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
9.作为优选,立管包括依次连通并同轴设置的上管、导流管和敞口管,导流管内安装有导流装置,敞口管的直径向下逐渐变大并形成向下的喇叭状管。
10.作为优选,导流装置包括固定座和转动盘,固定座固定在导流管的内壁上,固定座的内壁设有转动槽,转动盘的外环面上设有与转动槽配合的转动环,转动盘通过转动槽和转动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座上并在固定座上转动,转动盘上圆周分布有多个导流叶片。
11.作为优选,导流装置安装在导流管靠近敞口管的位置处。
12.作为优选,敞口管的锥度为1:3~1:5。
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过滤格栅设置,保证了水流的畅通,并方便使用者进行清理;而导流装置的设置能有效对较大的水流进行缓冲并分散其冲击力,从而避免其水流对建筑物基础的损伤。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导流管的剖视图。
16.图3是图1的过滤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18.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排水沟、2—虹吸式雨水斗、3—悬吊管、4—立管、5—过滤格栅、6—导流装置、11—卡槽、41—上管、42—导流管、43—敞口管、61—固定座、611—转动槽、62—转动盘、621—和转动环、622—导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实施例1
21.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排水沟1,排水沟1倾斜设置,定义排水沟1向下倾斜并向下延伸出的一端为其流出端,还包括虹吸式雨水斗2,虹吸式雨水斗2的上端进水口与排水沟1的流出端连通,虹吸式雨水斗2的下端出水口均连通有悬吊管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立管4,悬吊管3均通过横管与立管4连通,立管4连通至地面或储水箱,在雨量比较大的时候,管里的水会慢慢地向下流动;如果遇到大雨,管道就会充满雨水,在势能和动能转换时形成虹吸,雨季期间,连续的虹吸效应使得整个系统迅速将屋顶上的雨水排出,排水沟1上安装有过滤格栅5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排入虹吸式雨水斗2中,通过过滤格栅5的设置能有效过滤杂质,避免对虹吸式雨水斗2的进水口造成堵塞。
22.排水沟1有多条,每个排水沟1的流出端都安装有虹吸式雨水斗2。
23.排水沟1上均设有卡槽11,过滤格栅5与卡槽11配合并固定在排水沟1上。
24.一条排水沟1上设有多个卡槽11,卡槽11均靠近排水沟1的流出端设置,同一排水沟1上的不同过滤格栅5的格栅孔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当雨水通过依次设置的过滤格栅5时,雨水中的落叶、泥沙等杂质被分别过滤,通过依次过滤的设置能避免所有杂质堆积在同一过滤格栅5上造成堵塞,在过滤的同时,保证了水流的顺畅,也方便清理。
25.实施例2
26.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立管4包括依次连通并同轴设置的上管41、导流管42和敞口管43,导流管42内安装有导流装置6,敞口管43的直径向下逐渐变大并形成向下的喇叭状管。
27.导流装置6包括固定座61和转动盘62,固定座61固定在导流管42的内壁上,固定座61的内壁设有转动槽611,转动盘62的外环面上设有与转动槽611配合的转动环621,转动盘62通过转动槽611和转动环621的卡扣配合安装在固定座61上并在固定座61上转动,转动盘62上圆周分布有多个导流叶片622。当水流较大时,通过水流打击导流叶片622,从而使导流
叶片622转动并带动转动盘62转动,使水流呈喷射状从敞口管43射出,通过导流装置6的设置,能有效带动水流转动并从敞口管43排出,避免了流速过大,从而削弱对建筑基础造成的冲击。
28.导流装置6安装在导流管42靠近敞口管43的位置处。
29.敞口管43的锥度为1:4。
30.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沟(1),其特征在于:排水沟(1)倾斜设置,定义排水沟(1)向下倾斜并向下延伸出的一端为其流出端,还包括虹吸式雨水斗(2),虹吸式雨水斗(2)的上端进水口与排水沟(1)的流出端连通,虹吸式雨水斗(2)的下端出水口均连通有悬吊管(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立管(4),悬吊管(3)均与立管(4)连通,立管(4)连通至地面或储水箱,排水沟(1)上安装有过滤格栅(5)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排入虹吸式雨水斗(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沟(1)有多条,每个排水沟(1)的流出端都安装有虹吸式雨水斗(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沟(1)上均设有卡槽(11),过滤格栅(5)与卡槽(11)配合并固定在排水沟(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条排水沟(1)上设有多个卡槽(11),卡槽(11)均靠近排水沟(1)的流出端设置,同一排水沟(1)上的不同过滤格栅(5)的格栅孔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管(4)包括依次连通并同轴设置的上管(41)、导流管(42)和敞口管(43),导流管(42)内安装有导流装置(6),敞口管(43)的直径向下逐渐变大并形成向下的喇叭状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6)包括固定座(61)和转动盘(62),固定座(61)固定在导流管(42)的内壁上,固定座(61)的内壁设有转动槽(611),转动盘(62)的外环面上设有与转动槽(611)配合的转动环(621),转动盘(62)通过转动槽(611)和转动环(621)的配合安装在固定座(61)上并在固定座(61)上转动,转动盘(62)上圆周分布有多个导流叶片(62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6)安装在导流管(42)靠近敞口管(43)的位置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敞口管(43)的锥度为1:3~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虹吸式屋面排水装置,其包括排水沟(1),排水沟(1)倾斜设置,还包括虹吸式雨水斗(2),虹吸式雨水斗(2)的上端进水口与排水沟(1)的流出端连通,虹吸式雨水斗(2)的下端出水口均连通有悬吊管(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立管(4),悬吊管(3)均与立管(4)连通,立管(4)连通至地面或储水箱,排水沟(1)上安装有过滤格栅(5)并将过滤后的雨水排入虹吸式雨水斗(2)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格栅设置,保证了水流的畅通,并方便使用者进行清理;而导流装置的设置能有效对较大的水流进行缓冲并分散其冲击力,从而避免其水流对建筑物基础的损伤。建筑物基础的损伤。建筑物基础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魏官芳 郑云飞 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衢州交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