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
背景技术:2.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构件)设置耗能元件。在主体进入非弹性状态前或元件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3.雀替原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物件,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但现有的减震或隔振装置在现有装配式建筑连接方式上依然存在刚性较强、抗震性能较弱、施工难度较高、节点位移容许值较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包括外壳、液压粘滞阻尼器、摩擦组件和软钢桁架,所述软钢桁架安装在建筑的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转角处,所述外壳套在软钢桁架外,所述软钢桁架与建筑表面的连接处均设有摩擦组件,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安装在软钢桁架中;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的内壁设有多个向活塞方向斜伸的刚性叶片,压缩行程中活塞与刚性叶片挤压接触,利用所述刚性叶片的弯曲阻力消耗活塞的动能,活塞与上一刚性叶片脱离后,刚性叶片依靠自身弹性进行复位,活塞与下一刚性叶片接触挤压,且不影响活塞的拉升运动。
7.优选的,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橡胶底垫和半金属摩擦板,所述橡胶底垫一面与建筑物表面接触,另一面与半金属摩擦板接触,所述半金属摩擦板的另一面与软钢桁架接触。
8.更优选的,还包括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子母挂扣;所述螺栓组件用于连接整个装置与建筑物,所述子母挂扣安装在建筑物上,装置通过螺栓安装与子母挂扣连接。
9.更优选的,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和软钢桁架也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所述子母挂扣安装在软钢桁架上,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通过螺栓安装与子母挂扣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基于对古建筑雀替结构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提出古建筑雀替式结构应用于现代装配式钢结构中,以代替原有柱间斜向支撑;在保障节点处的强度与延性的同时,进一步设立摩擦组件、软钢桁架,并搭接改进后的微型液压阻尼器,该液压阻尼器通过在阻尼器圆筒内
壁设立弹性钢片的方式,增加行程阻尼能耗,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以此满足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及其抗震性能要求。
12.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稳定性好、装配效率高;在保障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加强节点的刚度与延性,达到抗震要求;实现了阻尼器的微型化,扩大了阻尼器的耗能效果,使抗震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器压缩行程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器拉升行程示意图。
17.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8.1-液压粘滞阻尼器;11-刚性叶片;12-活塞;2-摩擦组件;3-软钢桁架;4-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
22.如图1-3所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包括外壳、液压粘滞阻尼器1、摩擦组件2和软钢桁架3,软钢桁架3安装在建筑的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转角处,外壳套在软钢桁架3外,软钢桁架3与建筑表面的连接处均设有摩擦组件2,摩擦组件2包括橡胶底垫和半金属摩擦板,橡胶底垫一面与建筑物表面接触,另一面与半金属摩擦板接触,半金属摩擦板的另一面与软钢桁架3接触;液压粘滞阻尼器1安装在软钢桁架3中;液压粘滞阻尼器1的内壁设有多个向活塞12方向斜伸的刚性叶片11,压缩行程中活塞12与刚性叶片11挤压接触,利用刚性叶片11的弯曲阻力消耗活塞12的动能,活塞12与上一刚性叶片11脱离后,刚性叶片11依靠自身弹性进行复位,活塞12与下一刚性叶片11接触挤压;
拉升行程中活塞12移动方向与刚性叶片11朝向相同,不影响活塞12的拉升。
23.还包括螺栓组件4,螺栓组件4包括螺栓和子母挂扣;螺栓组件4用于连接整个装置与建筑物,子母挂扣安装在建筑物上,装置通过螺栓安装与子母挂扣连接。液压粘滞阻尼器1和软钢桁架3也通过螺栓组件4连接,子母挂扣安装在软钢桁架3上,液压粘滞阻尼器1通过螺栓安装与子母挂扣连接。
24.本实施例中的摩擦组件2,直接与梁柱的竖直面相接触,在地震作用时,通过摩擦的形式消耗地震的作用力;软钢桁架作为装置的结构支撑,负责把各个组件的位置固定,使其在各自的位置发挥作用,同时软钢还有一定的延展性,也有具备耗能作用。本装置的外壳可与装配式建筑结合,融合古建筑元素,尽量做到融入环境,不破坏原装配式建筑的美感。
2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法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1.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液压粘滞阻尼器、摩擦组件和软钢桁架,所述软钢桁架安装在建筑的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转角处,所述外壳套在软钢桁架外,所述软钢桁架与建筑表面的连接处均设有摩擦组件,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安装在软钢桁架中;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的内壁设有多个向活塞方向斜伸的刚性叶片,压缩行程中活塞与刚性叶片挤压接触,利用所述刚性叶片的弯曲阻力消耗活塞的动能,活塞与上一刚性叶片脱离后,刚性叶片依靠自身弹性进行复位,活塞与下一刚性叶片接触挤压,且不影响活塞的拉升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包括橡胶底垫和半金属摩擦板,所述橡胶底垫一面与建筑物表面接触,另一面与半金属摩擦板接触,所述半金属摩擦板的另一面与软钢桁架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子母挂扣;所述螺栓组件用于连接整个装置与建筑物,所述子母挂扣安装在建筑物上,装置通过螺栓安装与子母挂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和软钢桁架也通过螺栓组件连接,所述子母挂扣安装在软钢桁架上,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通过螺栓安装与子母挂扣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加固与抗震阻尼装置的耗能雀替,包括外壳、液压粘滞阻尼器、摩擦组件和软钢桁架,所述软钢桁架安装在建筑的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转角处,所述外壳套在软钢桁架外,所述软钢桁架与建筑表面的连接处均设有摩擦组件,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安装在软钢桁架中;所述液压粘滞阻尼器的内壁设有多个向活塞方向斜伸的刚性叶片,压缩行程中活塞与刚性叶片挤压接触,利用所述刚性叶片的弯曲阻力消耗活塞的动能,活塞与上一刚性叶片脱离后,刚性叶片依靠自身弹性进行复位,活塞与下一刚性叶片接触挤压,且不影响活塞的拉升运动。在保障节点处的强度与延性的同时设立摩擦组件、软钢桁架、液压阻尼器,满足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定性及抗震性能。定性及抗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民 李南宁 龚梦榆 王晨宇 吉喆 黄张建 薛发榜 赵宇航 秦术杰 王志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5/10